分享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42

 徐宝样文图库 2022-04-12

莫广僧的故事

相传几千年前,有一个叫莫广僧的风水先生。一身和尚打扮,喜欢云游天下,专门为别人看风水寻宝地。有一天,他从四明山商量岗下来,来到龙观后隆,看见一条山脉生得很好。于是,他就沿着这条山脉走了下来,直到现在的空想寺。当时,莫广僧年纪已经很大了,看到如此好一块风水宝地,便想给自己做寿坟。可是,眼前已经有人在建造寺院了。莫广僧心想:我白费这么多力气,寻着这么好一块空地,却让你们给造寺院了。我得不到了,你们也休想得到。莫广僧年纪蛮大,可其心术不太好,当下他问督工:寺院取名了没有?督工说:还没有呢。”“那么我给你们取个名好吗?督工回说:好啊,那是再好不过了。于是,莫广僧就给寺院取了个空想寺的寺名。意思是大家都没份,只能空想想而已。寺院取名后,风水就破掉了,空想寺从此再也没发迹过。莫广僧离开空想寺,便来到了溪东的五台山,看见有人正在给陈员外做寿坟。有人认得莫广僧是风水先生,就问他:莫广僧师傅,你看寿坟做在哪里好?莫广僧答道:我不敢讲,因为我一说出口,眼睛就要瞎掉的。两人对话惊动了陈员外,他说:莫广僧师傅,你尽管说吧,如果眼睛真的瞎掉了,我会替你养老送终的。莫广僧想:自己年纪一大把了,也应有个落脚的地方了。于是,他就替陈员外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不久,莫广僧的眼睛就瞎了。那陈员外也守信用,见莫广僧的眼睛真的瞎了,就把他接到家里,待他也不薄。莫广僧在员外家里逍遥自在,十分快活,庆幸自己遇上了好人。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年,陈员外死了,他的儿子当了家。他儿子心想:爹爹临死时曾关照我要好好照顾这瞎眼和尚,可是他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没一点事体做。长此下去,就要坐吃山空了,不如让他找点事情做做。于是,陈员外儿子就叫莫广僧住到操场边的小屋里,每天叫他晒谷管麻雀。莫广僧心想,现在是寄人篱下,没办法,只好每天愁眉苦脸地在晒谷场管麻雀了。有一天,莫广僧的徒弟陈山木给人看坟地路过此地,看见一瞎眼老和尚正在翻谷,仔细一看,却是自己的恩师,就连忙奔过去对莫广僧讲:啊呀!师傅,你怎么落得这个样子啦?莫广僧听出是徒弟的声音,地长叹一声。接着,就把自己几年来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给徒弟听。陈山木听后,说:师傅,既然陈员外儿子这样无情,休怪我们无义,你就把他家的风水破了算了。眼睛复明后,就离开此地。莫广僧道:我的眼睛瞎了,咋去见当家的呢?陈山木讲:这个您放心,我去替你把风水破掉。便当下问师傅破风水之法。此日,他来到员外家,对当家的说:我是个风水先生,刚路过此地,见你家祖坟做得好算好,但不是太好。陈员外儿子一听,便问:那么依先生之见怎样才算最好的呢?陈山木讲:如果去你家祖坟路上铺上石头就更好了。当家的就连忙命令能工巧匠去铺石头路了,并重谢了陈山木。等到路铺好后,陈员外家的风水就被破了。风水一破,莫广僧的眼睛便复明了。莫广僧想:我还没有福气享清福,还是再云游去吧。这样,莫广僧便和陈山木悄悄地离开了陈员外家。上路后,师徒两人分了手,各奔东西。莫广僧走啊走,一日,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慧眼一看,旁边一块空地生得很好,莫广僧又想在此地做坟了。其四脚朝天地睡在这块地上,不吃不动,准备在这里等死了。可是,前头路里有四个人抬着一口白皮棺材急匆匆地走了过来,其中一人喊道:喂!前头睡着的和尚,你走开点,我要来放棺材了。说着,不顾他爬起来没爬起来,大步踏了上来。便把棺材往地下一放,抽出绳子和抬杠急急地走了,却把一根缚在棺材上的绳子忘记拿走了。棺材方向放的刚刚好,头朝南,脚朝北。莫广僧心想:这气得是气啊(方言,真气人啊),我这么好一块地方寻着,偏偏被一口草夹棺材放进去了。但还差一点,如果导向再正一点就更好了,还有这根绳子忘记拿去了。他刚想喊,却见一人拿着抬杠又赶了回来。那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抬杠往棺材底下一撬,腾出一只手顺势把绳子拉了出来又走了。这一撬一拉,使棺材向导刚刚好,头朝南,脚朝北。莫广僧拿出一只像番薯麦果一样的看风水格向盘一校对,方向刚好正对,丝毫不差。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看来我还是没有福气,还是此死者有缘,死者子孙日后必发,真是福人入福地也!莫广僧心想:他们不是风水先生也能看中如此好的坟地,我风水先生还当什么,一横心,把看风水的格向盘摔破了,叹了一口气又上路了。

屁浇菜的故事

从前,有个菜农交关(很)喜欢策乱话(说谎),一些老实农民经常因受他的骗而做出不少荒唐事。一天,这个菜农挑着一担青菜到街里去卖,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种菜的人,乡下人见他的菜交关大,就问菜农:老阿哥,菜咋种介大,侬用什么东西浇的啊?该菜农笑道:我用屁浇大的啊!说完就上路了。那乡下人想:怪不得我菜种勿大,原来没用屁浇呀。从此,这个乡下人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每当要放屁时,就跑到菜地去。有一日,天蛮冷,乡下人想到外面去,走到半路上屁急煞了。其连忙往菜地里跑去,勿生好心(不料),跑到一条小河边,由于跨步太大,的一声把屁放到河里去了。那个乡下人连忙脱掉衣服,钻到河底去摸屁。这时,有个同村人路过此地,问其:侬在河里摸啥宝贝东西啦?那个乡下人不答话,只顾自己摸。那同村人心想,他不肯讲,一定是宝贝丢在河里啦。于是,那个同村人也脱了衣服到河里去摸。可是,摸来摸去什么也没摸到,自己的手脚却被冻得冰冷了。他为了取暖,把手伸到嘴里,想用体内呼出的暖气烘一烘。同村人这个动作刚好被那个乡下人看见了,他连忙走过来对同村人讲:你把我的屁吃掉啦,一定要还给我。同村人讲,我咋吃你屁了,你真好笑。于是,两人争论起来了。此事惊动了附近干活的农民,大家纷纷围了上来,一些旁人们问:你们两人在争什么啊?那同村人讲:他讲我吃他的屁,要我还屁,侬忖有这种事体呀?那些旁人问乡下人:会有这样的事体啊,你可能有毛病吧,啥人会来吃屁啦!于是,乡下人就把自己与菜农的对话讲给旁人们听。乡下人最后说:我屁是用来浇菜的,现在屁被他吃掉了,我的菜不会大,咋办?那些旁人们听后,都哈哈大笑地说:你不知道那个菜农是个远近闻名的策乱话能手吗?你上当受骗啦,天下竟有屁浇菜的事,真可笑也!

祈龙求雨的故事

很早以前,秀珍姑娘吃仙桃变龙娘的消息在当地传了开后,住在鄞西番薯渡的秀珍父母悲喜交加,但悔恨已晚。后来有一年,遇到大旱,番薯渡庄稼枯死,百姓难以生存,没办法,只好背着龙太子外公的铁神位,浩浩荡荡三步一拜到天井山龙潭请龙求雨。说来呀也怪,请龙十有九灵,每年风调雨顺,得益不少,人们感谢秀珍和她的孩子们为民做了好事。请龙求雨的消息传到了天井山附近老百姓耳中。起初,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请龙求雨,没想到也非常灵验。从这以后,每逢大旱季节,当地老百姓在族长的带领下,塑上龙太子的塑像,供上全猪、全鸡、全鸭等祭祀品,敲锣打鼓,三步一拜,向龙太子求雨,龙太子也很感谢善良虔诚的人们,年年使他们旱涝保收。天长日久,换了好几个朝代,人们由于年年和风细雨好年头,忘却了祭祀。有一年,天公不作美,大旱数月有余,百姓们昼夜挑水浇田,仍不解旱,庄稼枯死了一大半,众百姓受尽了苦难。这一天,气候炎热,龙太子感到头晕目眩,就召使者问原因,使者讲:天气大旱数月有余,庄稼枯死一大半。龙太子一听此话,便吃了一惊,心想:近几年众百姓没来求雨,也图了个清闲,想不到连年大旱,众百姓受尽了苦难。于是,他立即召集龙子龙孙,鸣锣撑云,顷刻间雷鸣电闪,下起了倾盆大雨。众百姓一见此景,都磕头跪拜天井山龙太子雪中送炭降甘霖。秋收后,众百姓重塑龙太子塑像,供上祭祀品,恭谢龙恩。这样,一直延续了好几百年。后来人们编了一首顺口溜:请了潺潺水(龙神),三日雨毛丝;请了回峰洞(龙神),三日暗洞洞;请了上花山(龙神),三日龙闪闪;请了天井山(龙神),雷雨像酒盏。直到现在,还被人们传为美谈。

田螺姑娘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一个年老体弱、长年卧病在床的瞎眼老母,她与心地善良、忠实勤劳的儿子一起生活,娘儿俩相依为命,清苦度日。有一天,小伙子在稻田里摸到一只田螺,总有四、五两重。回到家里,他想把田螺煮给他娘吃,可一想,刚拾到的田螺里面一定有不少泥沙,还是先在水缸里养一些日子,再吃也不迟。于是,他就把田螺放在水缸里。有一天中午,小伙子下田回来,准备煮饭。一揭开镬盖,奇怪,里面的饭已经煮熟了,再看地上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他问娘:娘,今天中午您烧过饭吗?怎么地也扫得干干净净的呀?他娘回答说:我头痛得厉害,在床上,怎么会烧饭扫地呢。这就怪了!小伙子把刚才的一切对他娘说。他娘道:不知是谁生好心,帮我家烧饭、扫地,可能是菩萨保佑呀!这事就这样过去了,娘儿俩高高兴兴地吃了中饭。然后,小伙子又去地里干活了。黄昏,小伙子歇工回来,见夜饭已烧好,而且把中午搁下的碗也洗得干干净净,自己换下的衣服也被洗净并打好了补丁,整齐地放在他的床头上。这样,一连几天,天天如此。这一来,小伙子被弄得糊里糊涂了。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心想:就是别人生好心也不会每天这样啊,我倒要看看到底是哪一位好心人。主意一定,就睡熟了。第二天一早,他吃过饭,照常到田里干活去了。其实,他到田里转了一圈,又偷偷回来了,躲在自家的后门头悄悄地向屋里张望。没有多少时光,奇迹发生了,只见从水缸中跳出一位水灵灵的大姑娘,那姑娘生得好看不用说了。那姑娘出来后,就忙着淘米、烧饭、扫地……把屋子整理得有头有绪。小伙子看呆了,心想,如果不是仙女的话,怎么会从水缸中跳出来,可能是水缸里的田螺成精了吧!想到此,他蹑手蹑脚走到水缸边。那姑娘正忙着干活,没看见小伙子走近。小伙子从水缸里拿出田螺一看,果然是只田螺壳。他把田螺壳藏在身上,迎着姑娘走过来,那姑娘听到有脚步声,想去躲已来不及了。小伙子到了他的跟前,感激地说:谢谢你,好心的田螺姑娘,怪不得我娘一点声音也听不出来。转身对娘说:娘,几天来的怪事今天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田螺姑娘帮了我们的忙。他娘说:姑娘,这几天多亏了你,真难为你,不知怎样感谢你才好。田螺姑娘红着脸说:应该是我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早就没命了,你们的大恩大德我报答还来不及呢!小伙子心想:幸亏当时没有把它煮掉,不然就没有现在这么好的运气了。小伙子的娘说:别这么说了,以后我们是一家人啦!别客气啦,姑娘,你就住在我家吧,和我做个伴。田螺姑娘见事情真相大白,就点点头答应了。日子一久,田螺姑娘和小伙子有了感情,经过他娘的撮合,俩人成了亲。从此,男耕女织,一家人过起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行春风,有夏雨的故事

从前,在宁波西乡,住有两户人家,一户名叫王阿福的人家比较富裕,另一户名叫王伟大的人家非常穷。有一年同月同日,两户人家同时生了一个儿子,富裕人家儿子取名春风,贫穷人家儿子取名夏雨。不幸的是夏雨出生不久父母亲相继去世,幼小的夏雨断了奶,哭得死去活来。当时,邻居实在看不过去了,便向王阿福求情,请求收留夏雨。王阿福倒也善良,同意收养夏雨,并跟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春风和夏雨如同手足,同睡一张床,同坐一条凳,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影形不离。读书毕业后,夏雨心想,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能再依靠大人了,应该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一天,他同养父母商量,要出去做生意,养父母很高兴,给了他200块银元作为本钱,并嘱咐他一路上小心。夏雨拿了20块银元走到半路上,恰巧看到一张助资造凉亭告示,夏雨毫不考虑地将20元银元捐助造了凉亭,并取名为春风凉亭。夏雨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养父母,作为养父母也认为儿子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过了几天,夏雨又向养父母提出要银元1000块去杭州做生意。养父母虽然有点犹豫,但还是给了他。他走到杭州东游西荡,一天,他到一家饭店里吃饭,一看这爿饭店可扩大经营,各方面条件也很好,他便叫来饭店老板,把扩大饭店的好处告诉老板。老板听了心里痒痒的,无奈没有资金,夏雨就把1000块银元资助给了饭店老板,并把饭店改名为春风饭店,又请来了几个技艺较好的厨师和伙计。从此,饭店生意越来越兴隆了。原来的老板一定要让夏雨做老板,俩人互敬互让,非常友好。后来,还是让夏雨当了老板,春风饭店也就成了杭州第一爿大饭店。再说春风家,从夏雨出走做生意后,家遭水灾,房屋、土地全被淹没,从此破了产。春风一家只得靠挑柴过日子,生活非常清苦,父母亲想到夏雨出门做生意,至今还没有音讯,便叫春风到杭州去寻找。春风一路上边讨饭边寻找,一天,他感到肚子很饿,就走到一爿饭店前,抬头一看是春风饭店,感到很惊奇,他不禁想起了在路过春风凉亭时,过路人告诉他,是一位名叫春风的人投资建造的。春风心想,这会不会是弟弟投资的饭店?因而,他走进饭店,向伙计打听老板是谁,在什么地方?伙计告诉他,老板叫春风在五楼,并问他老板与你是什么关系?春风告诉伙计,老板是他的弟弟,并请求伙计叫老板出来相见。夏雨一听有人找他,急忙下来,一见果然是自己的哥哥,兄弟俩抱头痛哭,春风把家遭水灾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弟弟。夏雨听了心酸,赶忙将哥哥的生活安排好,又把父母接到杭州。从此,一家四口又过起了美满幸福的生活。

夏六的传说

相传很早的时候,在现在邱隘镇农场这个地方,有位叫夏六的大好人,他不但精通医术,而且心地善良,每逢有人生病求医,他不但治好了病人的病,而且分文不取。为了能养家糊口,他以放鸭子为业。每天在田间放鸭子时,临近中午时分,他总要抬头看看附近村子里农家的烟囱,如发现有哪户人家不冒烟,就明白这户人家已经断粮,于是将粮食等资助给他们。有一天,他给村民看完病后,又照例去野外放鸭子,忽然他看见远处草丛里有一只又高又大的怪物,样子非常可怕。他转身想逃时,这个怪物竟开口说话:先生,别怕,我有事求你。夏六一听,更为害怕,但转念一想:这个怪物竟会开口说话,想必不是等闲之辈,再说我一直没有害过人,他也不至于加害于我。于是他上前一步说:你是何方神圣,有何事求我?怪物说:我本是天上的神仙,因犯天规,被罚下人间变成一只癞头鼋,但我若能苦修一千年,修成正果,我就可重返天庭,到今天为止还有50天就成了,可今天出来寻食物时,不小心从高处翻下,把腿给摔伤了,回不了洞了,你可不可以帮帮我?夏六本来就有仁慈之心,一听如此赶紧扯下自己的衣服为它包扎伤口并仔细检查它的伤势。接下来的日子,夏六除了每天给癞头鼋换药治疗,还给它弄食物吃。渐渐的癞头鼋的腿伤痊愈了,而且在夏六给它搭的小房子里治疗、修行两不误。那天,癞头鼋对夏六说:先生,到明天我已满一千年,我要到天庭去复命了,你对我有恩,我恢复官职后再来看你。癞头鼋离去后不到一年,一天,夏六家来了一位身穿黑衣的英俊男子,原来是已经成仙的癞头鼋带着许多礼物来感谢他。夏六把礼物一一都分给老百姓,癞头鼋看见这种情景不禁感慨:先生真是大义之人,你有一副菩萨心肠,在下愿意和先生结为兄弟,不知意下如何?夏六同意,于是两人结为兄弟,夏六为兄,癞头鼋为弟,两人经常在一起帮助穷人,为病人治病。夏六好事一直做到80岁。寿终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原来住过的地方建造了石池庙,尊称他为夏六太师菩萨。每年八月十六,各村青年壮汉抬着夏六太师菩萨到邱隘一带巡游,乡民们都到路旁跪拜。据说,到庙里求签非常灵验,有求必应,而且有时还可见一只又高又大的癞头鼋在石池中出现。195年因建市农场需要,池被填,而那只癞头鼋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据说,和夏六一起到天上去了。

张家瀛村的传说

顾名思义,张家瀛村必有张姓人家,但奇怪的是,本村并无此姓,金、徐、袁等其他姓倒是很多,这是为什么呢?据传,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住着两姓家族,一个张姓,一个童姓,张姓和童姓之间隔着一块沼泽地。张姓的太公说:这块地是张姓产业,别姓无份。但姓童的太公说:这块地是童姓地界应该属于姓童的。双方互不相让,都想占为己有,最后,一张诉纸告到官府,双方打起了官司。老爷问双方太公:你们都说这块地是自己的,有何凭证?张姓太公和童姓太公,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拿不出证据来,因为这是一块荒地,也无人耕种,双方都无产权证明。最后张家太公动脑筋,通过各种关系,用银子打通了官府关节,打赢了官司。而童家太公败诉后,就逐渐走向没落(现已无童家,只有干旱时断桥根为童家遗迹)。因张家打赢了官司,为了纪念官司的胜诉,又因地处沼泽之地(有四条河流、水漕),故取村名张家瀛。后来发生自然灾害,张姓绝种。因该村地处水源地带,土地肥沃,交通便捷,河南的逃难者纷纷来此定居。后来人发现字的赢字上部为亡口之意,很不吉利,于是在中加上一点为字中加上二直,成为字,但查无此字,故还是用字,所以现在六十岁以上识字的人都把村名写成张家瀛村,以图吉利。

王华买父的故事

大宋仁宗皇帝年间,狄娘娘怀孕12个月还未生小孩。八贤王赵德芳将此事奏明皇上,皇叔奉旨到两省地方求子,一处是安徽九华山,另一处是浙江普陀山。皇叔等人先到安徽九华山,叩拜地藏王菩萨、送子娘娘。回来后,龙舟娘娘怀孕,但生出来一只血球,皇叔就立即派人把它扔到连云港。有一天,绍兴渔民在撒网打鱼时网到这只血球,渔夫用劈柴爿刀一劈,里面有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这对渔民夫妻是绍兴人,男的五十二岁,女的五十岁,未生育小孩,男的名叫王老六,女的叫华妈妈,故将小孩取名叫王华。王华养到七岁不肯叫父母,后来王华十岁开始讨饭,一直讨到十七岁。再说有个考生叫杨继光,三十六岁中状元,家中有个囡,叫杨秀英。杨继光中状元之后,地方百官都来庆贺。杨夸口说:我才也好、貌也好、命也好。其女儿杨秀英闻言冷笑一声讲:命也好,这个话不能讲。地方百官闻言纷纷散去,父亲一看竟是自己的女儿说这话,于是发怒,急派书童到外面找个乞丐,马上将女儿许配给他,这个乞丐就是王华。杨继光将他俩逐出门外,此时王华十七岁,杨秀英十六岁,两人结为夫妻,搭间草房结婚。此后,只靠典当衣饰度日,小夫妻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金儿,一个叫银儿。有一天,八贤王私下查访,将自己扮作穷人要卖掉,并明言:不做佣人、书童,只可当父;不讲价钱,只需五两银子。王华当天刚巧上街,见此情形与昨夜梦中一样,就把他买到家中。杨秀英肚量大,把他当阿公相待。由于八贤王每天要吃好喝好,迫于生计,王华只好将两个儿子头上插草入市卖掉。再说仁宗皇帝下旨杨继光,叫他查找皇叔八贤王下落,杨继光无法可想生了一场病,要买一个书童服侍。刚好王华要卖子,便对杨继光的管家说,要买就买两个去吧。领到杨家,王华一见原来是丈人家,回家后就将此事告知杨秀英,两人非常放心,此谓王华买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