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0万契丹人一夜消失,拆开一封古信,契丹族重现人间

 小天使_ag 2022-04-12

《杨家将》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都听过,他生动的讲述了在我国历史上北宋初年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时期为了征服分裂的中华大地——北汉、辽及西夏等北部等地区,然后统一华夏的故事,书中主要描写的就是杨家三代男女老少合力抗辽的情节。这个辽就是我们这次文章所叙述的主要对象。

大辽王朝由契丹人所建立,契丹是音译过来的名称,它的本意为”镔铁“,意思为坚固的,这个生活在草原马背上的民族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公元916年,在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的统一下,契丹不再是分散的部落,而成立了一个了契丹国,在947年将国号改为大辽在大辽国力最鼎盛的时期,曾一举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将当时的宋朝统治者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大辽王朝在对中国北方的统治力持续了两百多年。

在这两百多年里,由于契丹人阻断了中国南方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契丹族与西方交流,所以对一些西方国家来说,他们一度认为中国已经完全被契丹占领。比如在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时候就用了契丹来命名中国.直到如今,在一些斯拉夫语的国家中,我国仍然被称为契丹。

由此可见,当年的契丹是如何的风光。但如今,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注意过,我国的56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契丹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却没有被遗留下来。其实在整个中国历史之中,改朝换代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总有文化传统可以流传至今。例如我们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等,这些不同朝代的一些文化习俗多多少少都会在现代流传。然而契丹文明,这个曾占据中国大半江山的契丹文明,竟然随着大辽王朝的覆灭而消亡

契丹文化为何突然消失,这一切的谜团,竟然被考古学家所找到的一封古信而解开。在1922年的6月份,一名叫做克尔文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处盗墓时,在一处古墓中发现墓中的一块石碑上竟然刻满了奇怪的符号。这些符号就像是来自古人的一封”古信“,没人可以理解这封”古信“上的文字想要表达什么,更不知道这块石碑来自哪里,他想给世人传达什么信息

最后通过历史学家的严格考证,这个来自古代的一封”古信“来自900多年前契丹人的古墓中。那这”古信“上的奇怪符号是不是契丹人民所使用的文字呢?虽然从史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契丹人在建国之后曾创造过契丹字,但这些契丹字早在700年前就失传了,后代的人没有见过这些契丹文字,至于这些契丹文字所表达的意思,更是没有人知道了。在后期考古学家的仔细调查中,确信了这些文字就是契丹文字。此结论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段消失了几百年的契丹文明,一段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一封来自几百年前的”古信“将这个曾风光无限的契丹文化带到人们的眼前。

通过对古墓后续的考古中,考古学家发现这是一座契丹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这个古墓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发现辽代文物最多的墓葬。墓穴中的葬礼样式明显可以感觉到有中原文化的习俗。墓中的两具尸骨虽然早已经风化,但这些尸骨全身被银丝所包裹,两具尸骨的头上都带着黄金面具。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墓中主人的身份地位是多么的高。从墓中出土的其他陪葬品中,从日常生活用品里,再到玉器,金器,应有尽有。这些器具不仅体现了当时工匠水品的技艺高超,更是展现出当时墓主人生活的雍容华贵。这个墓就像是一扇半掩着的门,从门缝中我们可以窥探出一些当年契丹人民的生活习惯。这些马背上的战斗民族究竟是什么样子?

在900年前,契丹民族创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他们民风剽悍,战斗力强。但同时他们也创造出了一些灿烂的文化。例如一些辽寺与辽塔。这是最能体现大辽文化的建筑。这些来自大辽的辽寺与辽塔至今保留在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即使被翻修过,但历经百年风雨它们仍然屹立不倒,巍峨壮观。这些古寺和古塔大多是木式结构装置,在经历了地震等一些自然灾害后,依旧屹立不倒。从中不难看出,曾经的契丹文化不仅在军事上十分强健,而且在经济建筑文化中也有极大的水准。同时从这些塔的形状中可以看出有当时中原文化的影子。契丹人对各种文化相互吸收,除了在当时大量招聘中原的工匠之外,也和宋朝达成了某种贸易关系.。

那么这个在当时极其灿烂的文明,为何如一缕飘烟消散在了天边?通过历史学家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当时的时期中,多个王朝的统治者来源于不同的民族之中。因此王朝的更新迭代很容易导致民族的生存受到威胁。当时女真人的金朝取代了契丹人的辽朝之后,就曾下令杀死那些继续反抗的契丹人。而在史书中可以查阅到,这场清算杀戮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因此在这一时期,契丹人可能为了报命舍弃了很多契丹文化。此外,在金朝创立的初期,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金朝人为了创立自己本朝的文字就使用了汉字和契丹字,但当女真人仿照汉字创立了自己的文字之后,随即就下令废除契丹字

所以契丹字就可能由此失传,同样的,在文字失传之后,契丹文化也随着灭亡。而且在考古学家刘凤翥的研究分析发现,对于契丹文字的研究,总共有两点比较困难的点,首先就是,目前所发现的契丹文字都是在墓碑上所发现,因此都是墓志铭。此外人们在考古过程中还未发现任何用契丹文字编写的书籍,所以对于契丹文字的解读非常困难,而且仅凭这些墓志铭很难去了解当时契丹文化习俗。但面对一些学者关于契丹文字发展不成熟还没有能力记载历史的观点而言,刘凤翥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契丹文字已经非常完善,只不过因为当年女真族的迫害,而消失殆尽。而这一观点也在后面被证实

在北京的颐和园之中,有一个耶律楚材祠,耶律楚材的墓就在祠堂中,耶律楚材就是一名契丹人,他生于大辽灭亡后的第65年,当时统治北方王朝的首领就是成吉思汗,在当时因为北方王朝由多个民族组成,因此王朝中因为民族不同,他们的等级制度差距也很大。当时在4种的等级中,契丹人排名第三,这已经算是比较落后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受到高等级民族的歧视。尽管如此耶律楚材凭借着自身的才华本事,还是受到了成吉思汗的大力重用。但即使是这样优秀的一个人在契丹灭国仅仅只有65年后,他却不懂得契丹的文字,因此他先后两次地去重新学习契丹文字。

在学习契丹文字的过程中,耶律楚材认真努力,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学会了契丹文字。但终其一身,都没有使用文字的机会。在耶律楚材去世之后,史书上对于契丹人的记录更是寥寥无几。契丹文化的消失是历史长河中不可阻挡的一幕,但是数以百万的契丹人究竟去哪里了呢?这些契丹人为什么最后没有出现在56个民族中?即使在后期辽被灭国之后,仍然有大部分的契丹人存活下来,即使在被金朝占据之后,仍然有不少契丹人举行起义,反抗金朝,到后来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蒙古一族逐渐兴起。

契丹人逐渐投靠这些蒙古族人,希望借助这些蒙古族人的力量来重新建立王朝。因此在元朝建立初期,仍然有很大部分的契丹人存活着。并且存在着很大的势力。但令人不解的是,自明代以来契丹人就消失殆尽了。从这些契丹人的消失,考古学界给出了几种解释:首先这些契丹人在自己的发源地生活,在漫长的岁月中,与其他族群通婚生活,慢慢的就忘记了自己的族群,成为了其他的族群

第二点就是:那些曾经投靠蒙古族的契丹人,在随着与蒙古族的战斗中,分散在全国各地,在元代建立以后到明代初期,这些契丹人逐渐成为当地人。

10年不亏之谜,惊呆散户!
×

最后一点就是当时的契丹人,因为战乱不得不举族迁移,按照史书记载,当时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在日积月累中被完全的伊斯兰化。

后来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然后专家们通过现代的DNA技术与墓中的古尸的基因进行比较,虽然有一点差别。但结合史料,历史学家们终于确定这些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和大兴安岭交汇处的达斡尔人就是曾经在中国北方雄霸一时的契丹族人的后代。

当年元代时期的蒙古人为了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蒙古大帝国时,征战不断,对人员的需求十分巨大,因此不得不频繁征兵,而那些勇猛善战的契丹人就被不停的征召,在常年的战斗中分散到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较大的族群像我们上面提到的达斡尔族作为一个新的民族续被保留下来了,其他的一些契丹人就被当地人所同化,逐渐的这些曾今的契丹族人便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