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大学营养学王素青主讲笔记(九)如何解读营养信息

 中医小杨资料站 2022-04-12

解读营养信息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循证医学、循证营养学,循证的英文是Evidence-based,就是指基于证据的意思,证据是证明事实的材料,在法律上,证据是诉讼的关键问题,同样在营养学上,证据也是一个营养学问题的核心。当一个营养学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证据时,如何判断这个证据是否可信,以及可信的程度如何呢?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于1988年发布的,对于证据的分级,其中把证据分为三个等级,第二个等级中又有细分;而2011年英国的,循证医学中心发布的,对于证据的分级中,把证据分为五级,其中一、二、三级又有细分。

屏幕截图 2022-04-11 224757

我们常说一图胜过千言万语,上图比较简单的把证据分级,形象的表现出来,便于大家记忆。

如果我今天说太阳是围绕着地球转的,相信在座的大家都会笑话我,但是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地心说”可是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意大利的哲学家布鲁诺还因此被烧死。

正如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的积累而形成的。在营养学上,我们的知识也是这样被确认的。要通过今年的重复研究、反复的确认、并通过实验设计去排除其他的可能性。

以维生素A为例,我们现在知道,维生素A对视力功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其相关的研究经过了以下的过程,首先在案例研究中,盲人的膳食中缺乏维生素A,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膳食中缺乏维生素A的人群,其盲人的比例,高于那些膳食中正常的人群。而在干预实验中发现,给膳食中缺乏维生素A的人群,提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后,他们中盲人的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实验研究发现,动物膳食中去除维生素A,动物视力会受到影响,但在给予维生素A后,视力恢复正常。最后实验室研究发现,维生素A在视力功能中的内在机制,而且不同的研究团队,重复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相同的实验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可以很确信的说,视力依赖于维生素A

任何单一的研究,即使发表在权威的科学期看上,都不能证明或证伪,任何膳食与健康的关系。确定的关系需要重复证据,且证据来自不同的实验设计,来自不同的研究团队。严格的说,科学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写在石头上的既定事实,科学是理论体系,而这个体系是变化的,且会随着研究的进行不断修订。

“排骨汤补钙”曾经是非常流行的说法,即使是现在,依然有人对此深信不疑,但早在1999年,中山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的蒋卓琴教授,就测定过不同烹调方法,对骨汤中的钙含量的影响,并发表在科学期刊《食品科学》上,研究显示:用去离子水熬制的骨头汤,钙浓度往往都在每100毫升2毫克以下,与肉汤并没有什么区别,而改变实验条件,如用压力锅去代替瓦罐,从煮一个小时延长到四个小时,多放一些骨头或选择特别的部位,虽然能够略微的提升骨汤中钙的浓度,但差别也不大,都不会超过每100毫升4毫克,按照中国居民,盛世营养素推荐摄入量中,推荐的每日钙摄入量需要800毫克,大家可以算一算,如果换算成骨头汤,我们需要喝多少?

那“红枣补血”,大家认为如果要正时或正尾这个说法,需要什么样的研究设计呢?

那么对于媒体所传递的营养信息,我们该报以什么样的态度呢?

媒体的特点:

l 媒体对新的发现比较兴奋,尤其是对那些,还没有被完全证实的信息,新闻越新才越有受众。

l 其次媒体人缺乏对科学的理解,常常会误解或误报道复杂的科学原则。

l 有时科学家,也会因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把这些发现告诉媒体,而媒体会把这些未经反复证实的发现传递给大众。如果后来的研究,不能够证实这样的发现或者理论,大众就会觉得科学家在忽悠,觉得科学家不靠谱。

l 有时媒体报道即使是真的,也有可能过度解读。

如媒体报道燕麦可以降低胆固醇,但却忽略了重要的问题:一个人要吃多少燕麦,才能产生这样的好处?如果是燕麦的加工食品呢,如果也可以,又需要服用多少?事实上需要一碗半,其每天食用才有影响血脂的效果,少量的或时不时的来点燕麦,并没有什么效果,更别提逆转高脂膳食已经造成的损伤。

如今燕麦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已经被确定,但这整个的发现过程,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其他的证据花费的时间更久。

在科学上,单一的研究,几乎对整个认知体系,不会有关键性的作用,但正如我们平时看的电影,正是有了每一帧的画面,才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影,而那些拍摄花絮难道没有价值吗?

如何解读营养新闻呢?

l 首先新闻标题往往引人注目,要知道新闻需要抓眼球,吸引注意力,所以首先不要被题目迷惑,要通读全文。

l 不要被“我们知道”、“事实的真相是”等言辞迷惑,科学家经常会用“可能”、“也许”,因为他们知道,来自单个研究的结论会遇到很多挑战,甚至有可能被那些后来跟上的研究所驳斥、驳倒。

l 那哪些人是在做真正的报导呢?当一篇文章描述了科学研究时,此文章应该刊登在同行评审的杂志上,比如《美国临床营养杂志》,还应该关注,这篇文章是否提到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而且,参与的研究对象是10个人还是100个人,会使结果的解释变得不同。或者研究者是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还是通过被调查者自己报告,也会对结果的解释产生影响。

l 那研究对象呢,是用细胞,动物还是人?如果是关于人的研究,你与研究对象越相似,比如说相同的种族、相似的年龄、相同的性别等,那这样的发现对你而言,就越有参照的意义。

l 最后研究在展示新发现的同时,还应该展示以前的相关研究。

说到这里,我有个新闻,说天津科技大学的研究显示,方便面比包子更有营养,那大家是怎么看呢?

想要快速的了解一个领域的研究结果,我们还可以去阅读系统中述或荟萃研究,而这一般也刊登在同行评审的杂志上,如《营养学综述》。

如今互联网是如此发达、信息传播是如此的迅速,那如何判断一个网站,传递的营养信息是否可靠呢?

l 这个网站是谁负责的。

l 网站是否提供,信息提供者的名字和资质。

l 第三网站是否提供,链接到其他可信任网站的链接。

l 网站上的营养学信息是实时更新的吗。

l 网站是否售卖产品或服务。

l 该网站是否收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