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展书法家:彭阁名--神交古人 守护传统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4-12


    图片

    文/黄向群

    图片

         不管回家早晚,我都要先去洗脸、净手,放下工作,放空内心,一身轻松地敲开母亲的房门,向母亲问声好,让老人家知道儿子回家了。然后走进儿子的房间,检查他的作业做完没有,问下今天的学习情况。最后我会陪老婆聊上几句家长里短,话虽不多,仪式不能少。这是我与家人朴素生活方式,周而复始,每天都在平淡地互动。家是温馨的港湾,即使平凡,也是我安身立命之所。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我回家后都会彻底放下,只有放下才能吐故纳新。在照顾好家人后,我会沏上一杯武功玉叶,一边品尝武功玉叶的清香,一边欣赏阁名先生的章草。武功玉叶让我感受到了大地的芬芳,阁名先生的书法让我闻到了翰墨飘香。玉叶配章草,恰似阳春遇白雪,是我近几年的主要精神生活。

    图片

         大秦统一中国,书同文,车同轨。丞相李斯,将大篆删繁就简,改成小篆。中国书法从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李斯也被后世称为书法始祖。书法自李斯始,绵延二千二百余年,经久不衰。篆隶真行草,都是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代表着一段又一段书法发展的历史。说到书法,犹以草书让人荡气回肠。说到草书,必说章草;说到章草,必说索靖;说到草圣,必说张芝。索靖和张芝这两位古代书法大家皆为瓜州人氏。今说瓜州,必说彭阁名和王艳玲两位坚守书法传统的继承人。

    图片

         阁名先生姓彭,潇湘人氏,自幼酷爱书法,本是一代儒商。我与他多年前结缘于中国书法章草群,群主罗小平先生也是一位深耕传统艺术,不为斗米折腰的章草大家。当时,阁名先生发了一张章草作品在群里,我点开一看,很中我口味。我立马加了他的微信,建立起了联系。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兴之所至,也会涂抹上几笔,可对章草却是知之甚少。我从小就喜欢书法,点画之间有春秋。在或飘逸,或圆润,或厚朴的字迹前,我会驻足很久,不忍离去,看着看着觉得自己的内心都宁静了许多。每一幅装裱起来的书法作品都有令我痴迷的地方,一点一横,一撇一捺都带着个性和思想,沉默着,却又源源不断地传递着某种神秘的语言。具体是什么,我说不清,道不明,但我的心在看,在思,在悟,在尝试着理解书家,走进书家,体悟书家,与他们的灵魂对话。我觉得这种观感朦胧中似有看不透的天机。

    图片

          年轻时,我曾仗剑而行,四海为家,不知天高地厚。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收桀骜,有些爱好退出我的生活,有些朋友不知不觉就断了联系。我在慢慢变老中逐渐回归家乡和初心。心境不同,对生活的理解自然有异。但这么多年来,我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喜欢阅读。读书,读事,读人,读书法。自加了阁名先生的微信后,我就时不时在微信里与他互动,向他请教。他也不藏着掖着,总是把他对书法的理解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得益于他的耐心,我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提高,对书法作品优劣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书法的挑剔逐渐多了起来。很多以前喜欢的书法作品,现在看来,总觉得美中不足。我对当代为创新而创新的书法嗤之以鼻,我迷恋有传统的魏晋风韵。

    图片

          微信交流几年之后,我和阁名先生于2017年8月在长沙小聚过一次。那天,他在长沙出席书法活动,我正好到长沙拜访超熙德商贸公司老板唐超先生。赶巧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阁名先生在长沙的动态,我打电话给他,说有缘,不如见上一面。他说如此甚好。

          见面后,我发现“见字如面”真的很有道理。阁名先生无论是精气神,还是他的思想,都如他的书法作品一样,厚重中带着从容。那一晚,我俩在喧闹的长沙夜市交流着对书法的理解和看法。一位是名符其实的书法家,一个是纸上谈兵的书法爱好者,这样的交流让我觉得有些不合情理,又出人意料。几杯啤酒下肚,我俩的话匣子彻底打开,各抒己见,有共识,有分歧,但不影响我对阁名先生的钦佩和尊重。我俩聊得很广很深,从书坛现状到书法的千年传承,从书法教育到书坛怪象,从他的书法研习心路到他的生活履历,从潇湘到瓜州……

    图片

          通过交流,我体悟到阁名兄骨子里的浪漫,以及追求书法路上的寂寞。分别后,他计划从家乡屈子祠出发,沿着丝绸古道、河西走廊、玄奘之路去探访圣迹。他要去戈壁徒步,要去沙漠寻古,要在寂寞的旅途中打开自己,领悟圣迹精髓。我先是诧异,但很快便理解了他。从家乡出发,他一路探索,一路总结自己的书法历程,同时观景访迹,思索和探寻书法与人生的真谛,可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这一路山高水长,这一路沉潜修性。大漠在,孤烟绝。落日旧,圣迹明。作为他的粉丝,我除了钦佩,所剩只有祝福。

    图片

          寂寞会开花,2019年,阁名先生撰文的章草作品《天心集序》横空出世,并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好评如潮。其作品如此成功,与他浪漫而寂寞的艺术追求之旅密不可分。他在创作感言中这样写道:“吾自幼酷爱书法,虽辗转商海,犹不忘游历名山寻访圣迹,摩碑拓片,于书一道,尤善章草。创作期间,我从家乡屈子祠前,汨罗江畔出发,一路西行,沿河西走廊、玄奘之路,戈壁徒步探访圣迹。其间留步,探访章草鼻祖索靖、草圣张芝故居,意与古会,期冀让笔下作品更承绍晋汉风骨。承载着“草圣遗志”,孕育着“书法自然”。今有我的旧作《天心集序》,在芝兰作伴,情爱温润下,第十二届参展书法作品应运而生。作品融入魏晋之风,力求墨色浓淡变化自然、雄浑朴拙之气;博古今采之众长,得宽博简约与高古玄远之神韵,法度严谨,融篆籀气自天然。自作文把握时空脉博,艺文兼备,讴歌时代。”

    图片

          从创作感言中,我很清楚阁名先生对书法的真爱和追求。他曾说他的座右铭是“书法信仰以修身”,把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信仰与自我修身养性融合的书法家值得我钦佩和崇拜。这种精神和做法与革命年代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态度是高度吻合,这就是当下浮躁社会里最难能可贵的风骨。

    图片

         阁名先生早年经商,但他于俗累之余,仍不忘初心,潜心临池。曾有名家言:“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所有的经历都不会浪费。”这话放在书法艺术领域一样成立。阁名先生这段经历让他笔下的字在传承古法古风之外,赋予了自己独特的气质。与那些自我造神,名满天下的书法大家相比,阁名先生的章草明显更厚,更雄,更拙,更孤绝,更慷慨。朴拙中能觅得一丝大开大合的洒脱,求新中偶有浪漫、优雅、甚至奔放之笔。正如当代章草翘首罗小平先生评价的那样“古意盎然,章法奇险”。

    图片

         数十载笔耕不掇,书艺路孜孜以求。阁名先生在书法上植根传统,追习前贤,守正,求新,成绩斐然。其书法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首届“容庚奖”全国书法展,首届全国“麦华山”书法展,全国第五届“性灵派”书法作品展,广东省第五届“南雅奖”,多次在省级以上书法大赛上获奖;并在《书法报》《中央数字书画频道》,和中央文献出版社《文化强国》、《中国书法》等媒体上刊载和播出,影响很大,粉丝众多。

    图片

          阁名先生在书法艺术追求上一路寂寞前行,生活和爱情中却是活色生香。他的夫人王艳玲女士也是一位书法名家。她生在瓜州,长在瓜州,擅长篆隶,艺追秦汉,笔下翰墨藏浩然气象。她是草圣张芝故里走出的第一位女中国书协会员。作为草圣故里人,王艳玲女士悉心瓜州文脉传承和草圣书法弘扬。她与阁名先生志趣相同,相亲相爱,鹣鲽情深。夫妇俩同为中国书协会员,是书坛少有而有名的伉俪。

    图片

        时序庚子孟夏,万物竞茂之际,草圣故里,古城瓜州,新立一馆,曰阁名书法馆,以陈当今书坛伉俪彭君阁名、王氏艳玲所创书法佳作,并时贤名家精品。当今全国书坛名家崔胜辉、罗小平、朱杰、孙必高、熬启权、郑楠、萧光畔先生等为之题匾书联作记,中国书协会员贺赠交流佳作近100幅。文化风流冠绝一城。甘肃电视台闻香而至,前往采访,摄制伉俪书法视频,两人在镜头前挥毫泼墨,琴瑟和鸣。令人好生艳羡。图片

         书法本为文人小技,阁名先生人书俱佳,得益于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博古通今。阁名先生为人豪迈洒脱,信守承诺,萍乡博物馆收藏了阁名兄和艳玲嫂子的书法作品,成就一段佳话。最值得一题是,阁名先生用笔传承经典,翰墨当随时代,守正创新,先后自撰写了《天心集序》、《酒泉散赋》酒泉市政协主席何效祖先生摆文、彭阁名书法长卷,作品已被甘肃省酒泉市博物馆收藏,《瓜州赋》由彭阁名撰文,王艳玲书法,作品已被草圣张芝故里文化馆收藏,目前,阁名先生正创作《张芝、索靖传记》等。图片

          写到这里,已是早上五点,我笔下犹有千言未吐。然我倾尽千言,也谈不出一个所以然,就此打住。我沏一杯武功玉叶,以茶代酒,遥祝我远方的阁名哥哥,艳玲嫂子守着传统,推陈出新,续写传奇。图片

    【作者简介】黄向群,字元向,六八后生人。萍矿子弟,矿工二代。因出生时,父亲在台上挨批斗,故名向群。少时尚武,常仗剑而行,好打抱不平。年龄稍长,渐收桀骜,喜读苏辛词。幼学发蒙于青山矿小,以遂父望之成绩完成了五年学业。尔后之学怎一个混字了得?故无颜言学历。先系萍矿集团员工,后供职于江西汇仁集团,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四川百利医药集团。平生稍带侠风,只施阳谋,不屑诡计。凡事直中取,从不曲中求。一张利嘴,常为正义发声;一支拙笔,兼为斗米折腰。天命之年,厌倦江湖,隐于市井。虽身无半亩,常以窝边草充饥,却胸怀不见九洲大同之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