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输液港化疗时发生药物外渗?!这两个要点很关键

 涅槃大将 2022-04-12

提醒大家,IVAP 的植入能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及化疗的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但使用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药物外渗现象。

案例回顾

案例 1. 化疗药物外渗

基本资料:患者经输液港输注化疗药物(表阿霉素)时发生药物外渗。下图为发生药物外渗后第 4 天的胸壁皮肤情况。

图片

处理经过:外渗当时予冰敷 24 小时,后续予如意金黄散外敷,局封了 5 天,又用地塞米松 利多卡因外敷。

后续追踪:胸壁皮肤没有明显坏死的表现,就是港体周围皮肤有发硬,同侧乳房外上象限还有点肿胀。

改进措施:以前要求输液前抽回血确认导管通畅,现规定接化疗药物前再抽一次回血。

案例 2. 穿刺点渗血

基本资料:经输液港输液后发现针眼渗血渗液。

从视频中可见,抽回血、推注生理盐水均通畅。

原因分析:综合评估后,考虑患者皮下脂肪厚,采用的无损伤针的型号不够大,导致无损伤针扎入输液港后有部分回弹,导致药液部分渗出到皮下组织。

改进措施:根据胸壁皮下脂肪层的厚度,选择长度合适的无损伤针。

操作要点

接下来,我们结合 2021 版 INS 指南,就输液港维护时的两个操作要点进行复习:

要点一. 无损伤针的选择和使用

选择适合治疗方案的最小规格的无损伤针来进行输液港的穿刺:

1. 无损伤针的长度要求:为降低穿刺后无损伤针脱出的风险,针的长度应该能与外部组件(如针翼)和皮肤保持齐平并牢牢固定在输液港内(穿刺时针头要接触输液港的底部)。

无损伤针的常见型号有 19 G、20 G、22 G。相同针管直径有多种针长的无损伤针可供选择。

见下表:

图片

一般选择 15 mm 针长的无损伤针。如下图中选择的无损伤针型号是 20 G(0.9 mm × 20 mm),针身太长,未与皮肤保持平齐。

图片

针太短会导致药液外渗。针太长,一方面易触碰注射座底部形成倒钩,损伤注射座,另一方面针太长突出皮肤表面过多,敷料不易固定。

2. 无损伤针的扎针方向:无损伤针的针头斜面位于港体与导管连接流出通道的反方向。体外测试表明,采用这一倾斜的方向冲管时,能够去除更多的蛋白质。

图片

示意图
图片

在体表上的扎针方向。

3. 无损伤针的更换频率:输液港进行持续输液时,没有足够的证据推荐无损伤针更换的频率。根据制造商的使用说明或按照医疗机构的操作步骤来更换无损伤针。

临床上通常按一周一次的频率予以更换。建议在更换前一天输液结束时拔除无损伤针,次日输液前再重新穿刺。

4. 提高穿刺成功率的辅助装置:一项研究表明,针头穿刺辅助装置可能会提高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时的首次成功率。

如何利用辅助装置提高穿刺成功率,大家可以点击浏览下文:输液港不知道如何穿刺?扎针神器来了

要点二. 输液港的冲管和封管

输液港冲管和封管的目的,是评估其功能和保持导管通畅。

具体要求如下:

1. 在穿刺无损伤针时和每次输液前,冲管并抽回血,以确保导管通畅。

2. 对于未输液的输液港,冲管和封管的频率、溶液或液量的建议各不相同;需要进一步研究。

  1. 输液港冲管时,使用至少 10 mL 0.9% 的氯化钠溶液。

  2. 0.9% 的氯化钠溶液可能和肝素盐水一样,能有效封管以维持输液港通畅;如果使用肝素,通常建议每 4~12 周使用 5 mL 10~100 u/mL 的肝素。

  3. 针对成人肿瘤患者的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将冲管和冲管频率延长至每 3 个月一次,并使用 10 mL 0.9% 的氯化钠溶液和 3 mL 或 5 mL 肝素(100 u/mL)可以安全有效地维持导管通畅。

  4. 输液港用于间歇性输液时,每次输液之前 / 之后立即进行冲管。

  5. 对输液港相关感染或存在高感染风险患者可使用抗生素封管。

最后提醒:IVAP 成功植入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的规范维护才能为 IVAP 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策划 | 张洁

图片及视频 | 作者提供


参考资料 (上下滑动查看):
1.  蔡灵芝,陆骏,等.RCA2 处置输液港化疗药物外渗事件的分析. 医院管理论坛,2019,36(6).
2.  顾怡蓉.  输液港无损伤针如何选择?中国护理管理,2018-04-10.
3. 2021INS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第八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