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蜿蜿其长高隆隆,截如长城限羌戎”,看个纪录片,看一砖一瓦如何筑起我们精神的长城

 杏雨轩 2022-04-12

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前两天人民大会堂开的冬奥冬残奥总结表彰大会,让我想起一部名叫《大约在冬季》的纪录片。它与我们耳熟能详的那首歌并无关系,它是用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录影制作而成的纪录片。
《大约在冬季》看完后,我留意到它敏锐地捕捉了“双奥”的特殊意义,且立足于开放、自然、包容的国际视野,在主题立意、叙事表达和审美价值等方面打磨细节、追求品质,既有对平凡人物面孔的写意刻画,也有对专业冰雪知识的深入介绍。

在了解了冰雪运动与配套设施的专业知识之余,这部片子还让我感受到了每一位建设者与运动健儿,那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精神。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一步一步攻克下了所有的难题,让这届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得以圆满举办。

1


说到“攻坚克难”,回溯历史的长河,中国人似乎很早就有了这种精神品质。
早在公元前256年,战国时代的巴蜀大地,就有这样一对父子,曾为造福百姓而攻坚克难,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李冰父子二人,花费数十年进行深入的考察;李冰亲自规划修建了许多大小的沟渠、他的儿子李二郎也投入到建设当中。他们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耗尽了心力,可李冰还不满足,他还为工程的维护和长久的使用做了考虑,制定了一系列维修和监控的办法,有的至今还在被人们沿用。

都江堰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杜绝了水灾和旱灾,生产迅速发展起来。后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写下众多诗篇以歌颂他们的功德。比如,南宋陆游的一首《十二月十一日视筑堤》就写道:

江水来自蛮夷中,五月六月声摩空。

巨鱼穹龟牙须雄,欲取阛市为龙宫。

横堤百丈卧霁虹,始谁筑此东平公。

今年乐哉适岁丰,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织万笼,船舸载石来亡穷。

横陈屹立相叠重,置力尤在水庙东。

我登高原相其冲,一盾可受百箭攻。

蜿蜿其长高隆隆,截如长城限羌戎。

安得椽笔记始终,插江石崖坚可砻。

绘声绘色地为我们再现了都江堰建造的场面与建成后的壮丽,让人读来如临其境。

如今,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霜后,都江堰水利工程仍屹立在成都平原上,肩负着防洪、灌溉、清淤三大功能,成为了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千年奇迹。


2

说回纪录片《大约在冬季》,它在带领观众走近冰雪运动的同时,还全景呈现了场馆建设及运行时环保工作的各种细节,向我们传递了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精神,也带我们领略了赛场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不少诗人偏爱书写的,也是大美的自然风光。从山川写到田园,人们借着自然美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或平淡或跌宕起伏,让现在的我们依然可见诗人鲜活的人生态度和眼中的美好景色。写自然景色的诗人们,同的写作风格而被分成了不同流派,其中山水诗派和田园诗派最为著名。

开创山水诗派的大师,公认的是谢灵运。不过呢,在谢灵运之前,东晋晚期的不少士族也曾寄情山水、优游名胜,在他们的玄言诗中,就已开始出现了一些写景名句。他们多秉承老庄的自然哲学,来赞美江南山水,如谢混(?年-412年,东晋文人,字叔源,小字益寿。为谢安的孙子,孝武帝的女婿。年少时有美誉,善属文。袭父爵,累迁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坐党刘毅,为刘裕所杀)的《游西池》: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

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

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

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

这首诗就有不少句子,都在描绘山水景色。与此类似的诗作,都蕴含了一些山水诗成分。

东晋后的南朝刘宋初期,谢混的侄子谢灵运在仕途上不得志,便寄情山水,着意于这方面的开拓与创新 ,写下了大量的山水诗作品 。使山水主题的诗作终于自成一派,成为人们经常创作的一种诗歌体裁了。

区别于山水诗派,东晋末期的陶渊明,则开创了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体裁。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后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的《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都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通过牧歌式的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喜爱。

但其实他的另一首,以桃花源故事为主题的《桃花源诗》,也是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诗中写道:

……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上自然淳真、意境淡然而优美。此诗以亲历者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中居民和平、安宁的生活,描绘了一个没有奴役压迫、充满幸福的理想社会,让人体会到了田园生活的惬意舒适。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五章》)。不管是都江堰的建设,还是山水田园诗派,抑或冬奥会场地建筑与管理体系建构的工程,在我看来,都处处体现着中华文明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喜爱。也展现了当代中华人民,在“可持续发展”这条道理上的远见与决心。

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早已结束,可它留给我们的不只有一块块金牌,还有宝贵的攻坚克难、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等等丰富的精神财富,若有兴趣加深了解的朋友,推荐你去看纪录片《大约在冬季》(附上一个观看网址,复制贴入网页浏览器的地址栏就可以看到:https://2022.cctv.com/program/dyzdj/ ),欢迎一起交流观后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