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探讨系列:一、再难重现的大集体

 lccdclzw 2022-04-12

文章略长,约需四分钟。


截止现在,我国广大农村仍有户籍人口七亿,其中,2.9亿青壮年,户口在农村,人在城市打工,农村里剩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老人,50岁以上,占绝对比例。面对当下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专家、学者、政府以及各个地方,都在思考和探索,而农业发展,后继乏力。

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大家都能看出,因人均耕地少的原因,导致单户生产的规模不够,一家人耕种三五亩地,所得收益,不够一年花费,使得农业种植,成为可有可无。

不少人提出来,重新走集体经济,那么,当下的中国,这个路是否还能走通?

第一,全国著名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看看全国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并能够持续的十个典范村。

第一个:浙江华西村,起步时间,1960年,以初始的工农业为基础,发展工业、旅游、金融,现状:最初核心领导人吴仁宝2013年去世后,走下坡路,赚到的钱,大部分分了,而工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持续增加科研投入,扩大市场。

第二个:山西大寨村,农业的标杆村,起步于1953年,发展路径,工业化,现在的主导产业,旅游。

第三个:河北周家庄,起步于1982年,顶着全国包产到户的压力,走人民公社的路子,发展工业、贸易,现状,以工业、旅游为主营收入,现状良好。

第四个:陕西袁家村,起步于1970年,走工业化路线,现状,主体经济为旅游业。

第五个:湖北官桥村:起步于1980年,发展路径,工业化,现状:主导产业为工业,辅助产业为旅游。

第六个:深圳南岭村,起步于1982年,大发展于1992年邓公南巡之后,发展工业园、交易市场、酒店等,现状:依托村集体土地资源,发展状况良好。

第七个:杭州航民村,起步于1979 年,走工业化道路,1997年,组建航民集团,参股控股几十家企业,采取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现状良好。

第八个:河南南街村,起步于1984年,壮大于1990年前后,发展路径,轻工业化。现状,曾经一度产品竞争力下降,经营困难,经过四年调整,变为以工业、旅游为主导产业。

......

不再列举,通过以上这些全国闻名的村集体发展路径,可以看出,其一,起步早,最迟都是在土地承包期间,其二,起步阶段,除了岭南村因深圳特区的原因,利用土地资源转化为集体优势,其余都是走工业化道路。

我总结那时候这些村,能成功的原因:

第一点:这些村,均有一个强大的核心领导,具有超出当时农民普遍水平的视野和魄力,这样的人凤毛麟角,绝大部分村的领导集体,还是很难超出时代。

第二点,当时处于包产到户的过渡期,村集体仍有比较强大的号召力。这一点,即使在包产到户的村,也同样能体现出来。

在80年到90年那段时间,农村组织修路、拉电、饮水工程等,都是政府引导,通过村集体、组织劳力,全村或者多个村,农民义务劳动,解决这些大工程。

过了那个时代,随着城市工业化的进展,农民工进城,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直至现在的空心化。

第三点:时势造英雄。

实际上,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全国普遍发展,而在当时的中国,国有大工业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导致整个工业体系,出现非常严重的原料短缺,以钢材为代表的整个工业原材料,全国范围抢购。

期间,国家出台政策,保障国有大型企业,限制、关停乡镇、村办企业,对先走一步,已经发展壮大的村集体,得到扶持,而大量刚还处于幼小阶段的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因原料、资金、运输、市场、人才等多种原因,倒闭、关停。

第二:再难重现的集体经济

一、人心难齐,青壮年难聚

从土地承包到户,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外流,有能力、有经营头脑的人,不断外迁,到跟适合的地方做生意、务工等,这部分人,有可能在当地只有户口、老房子,但关注的焦点,是他的生意、工作,对家乡的发展,不怎么关注。

考上大专院校的年轻人,毕业后绝大部分都不再回乡,留守的人员,平均文化程度没有得到太多提升。

现在绝大部分农村,村干部想组织推动一项大型工程项目,很难组织起劳动力,修路、补路等,都只能等上级拨款,专业的建筑公司来干。

青壮年的流失,在偏远的农村,甚至出现老人逝去,抬棺人都凑不齐的状况。

基层村委会再有想法,现状都是无人可用,而农村的条件,起步阶段,也不可能吸引到外地人才。

所以,现在想再走集体化路线,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缺人、缺人才,人心难聚。

二、竞争环境,初创企业再难出头

全国范围看,绝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除了城中村以土地资源转换成发展资金这种模式外,其余能集体经济能发展起来的,全都是满足基本口粮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化,最后又发展了乡村旅游业。

而现在的竞争环境,工业生产,低端技术工业,产能严重过剩,为淘汰产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那也不是县镇企业、村办企业能干的;

而模仿那些比较有名的村集体,搞乡村旅游的村集体,从建筑、经营手段等外在形式,全部照搬,但缺少了内涵,基本上是学一个死一个,绝大部分失败。

曾经有个一产+二产+三产=六产的理论,曾经作为乡村振兴的模式,模式好提落地难。

广大农村,现实情况是一产,也就是农业都不好干,更别提后续的二三产业。

三、现有的土地制度,村集体很难组织

土地承包到期后,又延续三十年,城市、城镇等拆迁补偿,拉高了农户的期望值,国家的补贴,也让农户有期待感,分散、碎片化的土地,很难再集中到村集体,即使村集体能引来产业资本,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因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三权不统一,也导致项目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太多的太多的问题,使大部分农业项目失败。

综上,实现乡村振兴,再走集体化的路子,很难走通。

欢迎点评、讨论。

#乡村振兴# #三农进行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