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持沉默

 昵称58357831 2022-04-13
文|申文波律师

我是从2018年开始写文章的,正式写公众号应该在2019年。

公众号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刚入行的时候,靠着公众号的牌子顺利找到了工作,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些为数不多但很有质量的案源。

写公众号,实质上是集排版、写作、推广于一身的工作,耗时耗力且普遍阅读甚少。

我对于公众号的态度几乎没有变化,把它当作是我的自留地,有了兴致就写几篇。但说到几乎两字,必然隐含着例外。有段时间,我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推广自己的工具,必然是文章多了一些商业的气息。

好在我的文章里没有通过贬低同行抬高身价的桥段,也没有自吹有精湛高潮超的辩护绝技,这算是对我一段时期以来“商业化推广”的某种意义上的辩护。我并不反对通过公众号文章的方式进行宣传、推介,局域网高度发展的今天,也需要律师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展现出来。

疫情对大部分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律师行业也难逃例外,特别是从事刑事辩护业务的律师,可以说是一种重新洗牌。

不少律师从刑辩专业所转向综合所,这和个人的志向选择有关,但也极大的包含了对刑事辩护业务需求的隐忧。一般综合所从事刑事业务的不多,转到综合所既可以解决专业化带来的业务承办障碍,另一方面也有极大的机会通过同事之间的业务互补规避“寒冬”。

另一个现象是很多大牌、知名律师纷纷走到台前,在抖音、微信视频号拍视频、普法、承接业务。从其内容看,也不乏标题雷人、内容空洞的情况。

普法视频的大量涌入自媒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普法力量。但内容参差不齐,标题党、吸引眼球的黑丝袜大长腿普法,显然突破了公众对律师的普遍认知。

做自媒体对于律师的影响是好坏参半,好处是可以短时间内极速扩增自己的业务流量池,坏处是拍摄一些内容空洞乏味、标题雷人的短视频,可能是对自己多年树立的专业品牌的一种致命打击。

至少在我看来,一个吸引人、专业性强、又符合传播学规律的普法视频是极少的。这可能需要我们花费很长时间去摸索。

沉默,逐渐成为我生活的底色。如同王小波笔下被锤的牛,不再为因价值观、理念分歧所引发的事情而争执。做自己的事情、琢磨手头的案件,挣钱糊口成为了我的日常。

生活就是一个慢慢受锤的过程,曾经的愤青在奔向而立之年,也多了一些烟火气和茶米油盐的愁。各种禁止不当言论的政策,让我们谨言慎行如履薄冰。

生活让我们学会沉默、学会闭嘴,像被锤的牛,低头耕犁,难得叫上一声。

至于我们会不会永远生猛下去,时间或许会主动给出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