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学者必临字帖,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看似纤细实则入木三分

 mengk4fz0yyf5h 2022-04-13

导语:褚遂良,初唐书法家四大家之一,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 、《孟法师碑》等,在众多碑刻之中,褚遂良晚年杰作《雁塔圣教序》无疑是最能体现和代表褚式风格的书法作品。

清代刘熙载称褚遂良为“有唐广大教化主”,

清代王澍则称“褚河南陶铸有唐一代”。

褚遂良上承锺王,下启颜柳,堪称书法史上的一块丰碑。

褚遂良最擅长的楷书婀娜多姿,常常能将一些简单的字写出无尽变化。

文章图片1

《雁塔圣教序》局部

01耿直磊落,仕途大起大落

褚遂良,字登善,隋文帝开皇十六年生于长安。当时其父褚亮任东宫学士,为晋王杨广府属。伍德初年秦王李世民一统天下,李世民久闻褚亮贤名,求访而获,后授六品王府文学。褚遂良自武德初年随父入唐后,在其父政治关系的影响下,始终得到唐太宗以及父友魏征、虞世南、长孙无忌等元老的眷顾。

褚遂良早在任起居郎时,唐太宗曾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邪?”褚遂良答道:“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因为,“遂良不记,天下之人亦记之矣。”可见其耿直磊落的秉性。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卧病不起。那时,房玄龄已死,李勣被猜忌而遭贬。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便成了太宗顾命托孤的大臣。一天,太宗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入病榻前,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又对太子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即命褚遂良草诏高宗即位。

然而,这位名重两朝的忠臣和伟大的书法家,同封建社会中其他忠臣烈士一样,没有逃脱悲惨的厄运。当褚遂良写完名重天下的《雁塔圣教序》后两年,残酷的现实为他写下了生命的最后一章。

唐高宗李治即位的头几年,由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辅政,尚有贞观遗风。永徽六年,唐高宗便准备废除皇后王氏,立太宗的才人昭仪武氏为皇后。为此,高宗召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和于志宁进殿商议。褚遂良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具有忠义坚贞、嫉恶如仇的性格,并出于对其他三位大臣的安危着想,以及维护国家和君主的尊严,决定由他一人挺身独当。

起初,高宗对废后之事尚难以启齿,因为昭仪武氏的身世和同太宗的关系,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当高宗话音刚落,褚遂良便严正地上前制止,高宗非常不快。翌日,又议其事。褚遂良不但再次苦谏,还将手中的笏扔在台阶上,边叩头,边大声疾呼:“还陛下此笏,乞归田里!”血流满了褚遂良的前额。

高宗勃然大怒,而一直在帘内偷听窥视的武则天,不由咬牙切齿地喊道:“何不扑杀此獠!”幸亏长孙无忌极力阻拦,褚遂良才免于受刑。正在此时,那位元勋李勣却奉迎高宗说: “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废后之事,由此而定。

高宗既立武则天为后,从此,褚遂良便一再被贬。初被贬为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贬为桂州都督;不久,贬为爱州刺史。次年,忧愤而死。死后被追夺官爵,子孙被流放到爱州,子彦甫、彦冲在流放中被杀。

褚遂良尽管遭此不白之冤,但天下人对他的道德品行和精湛的艺术,给予崇高的敬仰。他死后的第五年,在他任过职的同州,重新摹刻了他生前的杰出名篇《#雁塔圣教序#》(世称《同州圣教序》),以此寄托对他的深深怀念。

文章图片2

02大雁塔下的“双子碑”

从钟繇、王羲之结体平和扁方而且带有显明的隶书形态的楷书,北魏时期风格质朴、苍劲古拙的楷书,再到欧阳询、虞世南结构严谨、刚劲挺拔且笔笔精到的楷书,一直到褚遂良,他将早期方整稚拙的书风升华到笔意华美的境界。

楷书在褚遂良的笔下不断适应着时代需求而发展。朱关田先生论及:“至褚氏永徽碑版一出,有唐楷书始有门户可寻,且其书瘦润华逸,刚柔相济,遂使魏晋流风一变而尽。所以初唐三家真正启开李唐楷书之门户者,实褚氏一人。”

《雁塔圣教序》,唐永徽四年刻。原石有两块:一块是《大唐太宗文皇帝制三藏圣教序》,文字为唐太宗御撰;另一块是《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是唐高宗为太子时所撰,均为褚遂良书丹。后碑的字略大于前碑,两石分别镶嵌于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南墙左右。因两碑嵌于壁间,未受雨淋日晒的剥蚀和人为的破坏,故至今基本完好,只是拓摹以久,已成碑底,诸多用笔的细节已不复存在。

文章图片3

此碑为名刀万文韶所刻,故能传其神采。然自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出,天下为之风行。又因褚遂良曾极力反对立武则天为后,武则天对此耿耿于怀。故自褚遂良被贬,曾先后又另立了两块《圣教序》,以此同褚遂良所书相抗衡。一块为王行满所书,名为《招提寺圣教序》;另一块是集王羲之书而成的名为《集字圣教序》。

从书风上看,此碑与《房玄龄碑》是比较接近的,只是因所书的时间和对象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趣味和时间感的暗示性各有异趣。

《房玄龄碑》 是为已故丞相所书,褚遂良虽比房玄龄低一辈,然感情笃深,临碑作书,充满了一种情感的冲动,也很少有顾虑,故势随情生,法因势生,节奏极为明快,枯笔由此而生。

《雁塔圣教序》则为御制文字,深感圣恩,故下笔较为小心谨慎,笔笔写来,志气平和,不激不厉,神情清远,所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清远萧散,疏瘦劲炼,容夷婉畅,铅华卓约,尤其是《记》,写得更为灵和劲逸。

文章图片4

03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受前朝碑刻与长辈欧阳询、虞世南的影响 。作为后生的褚遂良在《雁塔圣教序》的用笔中集八分、王羲之、欧虞等众家于一身,虽然笔画以纤细俊秀为主,却也不乏如拙碑般浓墨重彩之处,这更体现了碑体的骨力之美与欧虞的法度之美。

《雁塔圣教序》与褚遂良前期较为严谨,带有明显隶意笔法的作品有所不同。此碑的楷书线条已由平板刻直逐渐转为飘逸而富有曲线美,弧线居多,提按分明,点画匀称自然。主笔或长笔画弯度变化强烈却不显突兀,笔势、连带间可看出其明显的行书笔意。笔画活泼却不轻佻,柔美而又劲练,看似纤细,实则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除笔意的华美外,其笔法大多中锋行笔,藏锋露锋相结合但明显藏锋偏多,如“生”、“乎”、“方”等。因此后世也有人将此作为褚书的一个特点而验证其他一些作品是否为褚遂良真迹。除此之外,横画起笔时多用逆笔。然后提腕波转而回,仅以毛笔笔锋处一段与纸面接触。行笔速度较快,笔画整体呈两头粗若坠石,中段细如铁线的形态。这些技巧都使褚体不局限于传统唐楷的制约,营造了形式活泼的书写美感。

《雁塔圣教序》不仅是褚遂良在笔法上的创新,也是他在结构上的一个突破。褚遂良多采用能够向外延展拓张的重笔与长笔画,以此扩宽字的左右取势范围。因此,字体结构从欧瘦长严整之态变得更加方正开张,有的字形仍可看出隶书正面扁平的结构影响。结字松而不散,体格宽博和谐,笔笔相断实则笔笔相连,显得舒展流畅而文雅,字里行间流露出初唐一片繁荣的迹象。

文章图片5

结语:

作为唐代书法的中流砥柱,褚遂良的影响是既深刻又广泛的。刘熙载《书概》中称:“褚河南为唐之广大教化主。”确实符合历史的状况。

自《雁塔圣教序》出,天下为之风靡,冒他的名字的膺品也陆续出现,如《阴符经》、《倪宽赞》、《枯树赋》等等,但这些伪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自此以后,唐代的书法莫不受其影响,几乎与王羲之平分秋色,由此真正拉开了大唐书法的序幕。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