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人生一定不能等到“有钱了”才去投资。投资这件事情必须越早开始越好。这里绝对不是忽悠大家拿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去投资(永远留下一部分生活费放在手边),而是让自己尽早坐上那个牌桌,去锻炼自己的眼光和行动力。 首先,如果要提炼再提炼,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锻炼身体和开发智慧。任何一个拥有健康体魄加智慧头脑的人,这辈子都不会混得不好。只是,能够混得有多么好,那要看个人的运气。 为什么这么说?健康就是财富,这句话是所有不那么健康的朋友切身体会的真理。拥有健康的身体意味着无论一个人出身如何,都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去学习、去工作、去行万里路长见识。身体健康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更是赚钱的最大本钱。 而智慧的头脑则是善用这副健康体魄的控制中心。智慧来源于学习和实践,拥有智慧的人可以知道做成一件事情的方法,无论是应聘一份工作,挣一套房子,还是找一个好对象,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掌握投资的技能,是现代社会一个人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每个人都需要挣钱,而且需要挣更多的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不仅仅是提醒人们不要通过违法乱纪的行为来搞经济犯罪,它同样提醒我们,很多合法的钱也要看情况能不能挣。比如为了拿下一个订单,一口气干掉一斤高度白酒,这事儿虽然合法,但是这么做值得吗? 再举一个更普遍的例子,现在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如果做得好,一个月也有上万的收入,比进工厂当流水线工人条件好多了。这钱也挣得绝对合理合法,但是这种工作能够做一辈子吗? 不说将来自动驾驶或者无人机技术安全、廉价、普及之后,机器对人工的替代,单说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能否几十年如一日地这样高强度从事体力工作,我们有没有想过,将来做不动的那一天,靠什么生活呢? 答案就是投资。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相信这一关键点,很多朋友都没有想明白。投资不是让人短期内发财暴富,不是让人躺着挣一个小目标,而是让我们通过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的合理配置,获取可观的一笔稳定现金流入!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科学、迷信、玄学、概率),人生发大财、做大官,是要看运气的。但是人生单纯地想要过得稍微好一点,达到中产生活水平,基本上是个人都能依靠努力实现。唯一的区别就是达成的时间或早或晚。 投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资金配置的过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所有钱都存在银行里。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安全,尤其是我们这儿对于50万元以下的存款,万一出事儿了是全赔的。 但是缺点也明显,那就是要实现上面所说的投资的根本目的(获取可观的一笔稳定现金流入),你的本金必须非常大,因为银行利息实在太低。 那么,我们就必然要进行资金配置。就普通人而言,其实选项也就是股票、基金、理财产品、债券、银行存款等。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朋友迫不及待地想说一句话:现在没钱呢,你让我拿空气去配置那些资产吗?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对于所有人都通用的一套步骤和方法,如何实现获取可观的一笔稳定现金流入的人生目标。 第一步,做好思想准备。赚钱的本质,是对个人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变现。投资表面上投出去的是钱,实际上投出去的是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所以,投资的第一步与钱无关,而是了解世界的运行方式与构成。 这需要我们去学习历史,知道人类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一个发展过程。然后,学习当今世界的经济与产业概况。 学习这些知识的根本意义在于了解世界发展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人类社会资源投放的方向,通俗的讲就是人财物的汇聚方向。人要攒下钱来,是肯定要往钱多的地方靠的,无论是就业,还是投资。 第二步,无论家庭背景如何,哪怕起点很低,我们都要好好锻炼身体,认认真真工作,抓紧时间赚钱。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基础越薄弱的朋友,越要摒弃消费文化。 前面说了,就普通人而言,我们的终极目标不一定是大富大贵,而是拥有可观的稳定现金流入。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拥有投资的本金,俗称原始积累。 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绕过的问题。没有这笔本金,任何家庭、任何个人就不得不依赖自己的一份工作获取覆盖生活开支的现金流。万一单位不景气、老板同事和你关系不好、自己遇到什么麻烦等,都会严重威胁这笔现金流的安全。 因此,在自己有一份稳定工作和收入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远离消费文化,这一点就是说给年轻人听的。除了生活必要开支的钱,都要省下来作为钱生钱的本金。 第三步,尽早让自己坐上投资的“牌桌”。这里有一个基本原理,就是很多人听说过的“复利原理”。除了银行存钱适用复利原理外,人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技能经验也适用“复利原理”。 复利原理的一个核心要点,就是前期投入会经历漫长的低收入期,当积累到某个临界点时,之后就会迎来急剧的快速增长。 尽早坐上投资的“牌桌”,就是尽早开启投资方面的认知水平的复利积累进程。投资需要了解国际形势、科技发展趋势、产业发展趋势、社会发展趋势,这些东西不是几天突击看书就能掌握的,更不是在大排档吹牛就能深入理解的。 当然,这里的理解也不是要大家把一个个领域都学到博士后的水平。投资方面的认知水平的复利积累,临界点在于你能否将国际形势、科技、产业、社会等细分领域的信息串联起来,生成对某个领域未来趋势的全景式判断。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际形势现在比较紧张,油价飞涨;全世界都关心环境保护和全球变暖,欧洲明确设定了哪一年不允许卖燃油车;电子技术越来越发展,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汽车越来越成为一部移动电子智能终端。 大家把上面这些信息串起来,能够获得多少投资信息! 而且,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和飞跃,对于各路信息“去伪存真”的能力也越来越强。那将带来进一步提升我们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为理性的投资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但是,如果到了这一步还没有钱去投资,怎么办?毕竟上牌桌是要有筹码的。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能够拿点小钱出来的,可以先从四大国有银行的股票买起,一手只要三四百元,通过真实操作练手。 第二种情况,实在是一分钱都拿不出来的,没关系,有些炒股软件是有模拟炒股功能的,开个模拟账户操练起来。 那么,很多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坐上投资的“牌桌”就一定是要去炒股?其实并不一定。只是,炒股是学习投资最全面的方式。 投资说到底,投的是未来的趋势。经济世界里面,赚钱的主体是企业。投资未来的趋势,说到底就是投资未来的优秀企业。除此以外,投资门路就剩下存银行、买债券、买理财、买基金、做期货、交易金融衍生品、投房地产、投其他另类资产了。 很多基金是股票基金,投这些基金相当于买股票;期货风险比股票大得多;金融衍生品更不用说了,都不是普通人碰的。房地产门槛高,而且现在炒房有违社会风向。另类资产包括艺术品、古董、红酒等,更加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这样说来,普通人能够进行的投资,要么是低风险低收益的存银行、存某宝(货币基金),要么是风险稍高的股票。当然,还有一种更加长期的高门槛投资方式:攒一大笔钱然后买房、出租。其实大家都看出来了,可行性比较高的还是股票。 第四步,则是确保自己一直在“牌桌”上坐下去。这一步很简单:一定要用闲钱投资,不加杠杆,一定不要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赌博心态。 任何资产都是有风险的,尤其是股票的波动更大。投资永远只能押注长期趋势,而无法预测短期结果,那么就一定保持长期投资的行动方式:存股票。 认定了再买,买了就不动了。所以,这笔钱必须不是短期要用的钱,必须不能是家里生活的钱,必须不能是突发应急的钱。 为什么上面提到,如果有点小钱可以直接去买四大国有银行的股票?因为门槛低(三四百元就能买一手),分红高(每股分红的钱相当于股价的5%以上,远高于银行利率),而且波动小。这个拿来入门练手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买的是新能源汽车的股票,那么大概率短期内必然剧烈波动,但是长期来看,只要活下去的新能源车企,将来都会是享誉世界的巨头。那时候,今天的投资必然有五倍、十倍、甚至更高的回报。 但是,关键在于,这是长期的趋势!你必须长期持有,不能因为某个原因就短期卖了。那就是在给证券公司贡献手续费。所以,用闲钱进行投资,是确保你可以不受任何情况干扰,长时间等待未来到来的根本保障。 第五步,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其一,这是为了让自己的认知水平持续上升,从而确保自己在面对大趋势剧烈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投资布局。 其二,人越学习就会越有能力承担更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从而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这样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投资弹药。这是在帮助我们同时实现职业上的成功。 很多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或许只能模拟炒股。但是五年之后,收入可能翻倍或者几倍于当初,那么就有小钱真的开始存股票了。而十年、十五年之后,收入可能再翻几倍,那时候可能就有大钱去投资了。这都源于学习。 第六步,有耐心,甚至有自我牺牲的心理准备。 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坎坷,财富的积累过程会遭遇波动。或许一个意外就足以让一个家庭的积蓄清零。所以,财富的积累必须有耐心。 而且同样有可能的一个情况是,完成原始积累可能需要不止一代人的努力。这就将导致前一代人辛苦一辈子也享受不到财富积累带来的生活水平提升后的享受。这就是一种自我牺牲。 那么,这样做值不值呢?这就要看每个人的价值观了。 有的人确实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理念,有的人却愿意延迟满足,去甘愿熬过那个痛苦的积累期。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一种因得一种果。只是,在如今社会上升通道还开着的时候,为什么不努力争取一把呢! 做完以上六个步骤,无论再低的起点,再薄的家底,通过一代人的努力至少可以达到小有结余的经济水平。如果真正做到用心学习,在日常工作中还能更进一步,走上更高的管理岗位,那么原始积累的速度会更快,一代人足矣。 无论是一代人以内,还是几代人的连续接力,一旦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依靠钱生钱“躺赢”的物质生活就实现了。在这以后,更重要的是良好家风的传承,以及家族文化底蕴的积累,努力让自家富过三代以上。 说到底,这又回到开头的两件最重要的事:锻炼身体和开发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