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国国父”之子:我是半个中国人

 James5291 2022-04-13

1922年,朝鲜独立运动领袖金九(1876—1949,被誉为“韩国国父”)流亡到中国已近3年,这一年,他的小儿子金信,在上海出生。

最小的“通缉犯”

作为职业革命家的金九,此时的处境十分艰难,他的妻子由于产后虚弱,失足从楼梯上滚下,得了肋膜炎,后转成肺病,34岁便离世,家里只有年长的祖母照顾年幼的金信兄弟俩。

金九

祖母看到一家人忍饥挨饿,十分痛心,经常半夜去屋后垃圾桶里挑拣一些可以吃的东西。金九的朋友看到他们祖孙三人实在可怜,时常接济他们一些,但年幼的金信仍因奶水(牛奶)不足,晚上常常饿得啼哭不止。

那时抗日运动处于低潮,坚持抗日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中一些人开始动摇,有的干脆投降了日本人。金九却义无反顾地站在独立运动的最前列。之后为了减少负担,金九让母亲把不足4岁的金信带回朝鲜黄海道乡下老家抚养。一年后,金信的哥哥金仁也被送回家乡。

当祖母带着两个孙子艰难度日时,金九正在上海指挥李奉昌东赴日本行刺天皇,未果;又在上海虹口公园指挥尹奉吉成功炸毁日军庆祝“天长节”的会场,当场炸死炸伤日军多人。日军曾悬赏60万大洋要金九的人头。金九为防日军在朝鲜报复其家人,于1933年又秘密派人回国将祖孙三人接到中国,而日本特务则一路追踪搜捕。据战后解密的日本档案记载,当年日本军部和日本总督府的通缉令上清楚地写着他们祖孙三人的名字。金信当时11岁,恐怕是世界上最小的“通缉犯”。从此,金信在中国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亡生活。后来,金信每次与中国朋友交谈,总会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或“我是半个中国人”。

要驾驶一架属于韩国的飞机

金信到中国后,辗转来到浙江嘉兴,因当时他的父亲金九正在褚辅成(1873—1948,浙江嘉兴人,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1996年被韩国政府授予“独立运动勋章”)的安排下于嘉兴避难。

金信清楚地记得,他们住的地方,屋后便是南湖。一天,门开了,一个黑脸大汉在三四个人的护卫下匆匆进屋,“扑通”一声跪倒在祖母面前,嘴里喊着“妈妈”。祖母流着热泪喊道:“信,快过来,这就是你的父亲!”金信终于见到了已在中国流亡了十几年的父亲。

1937年秋,在南京读书的金信在城东看到日本飞机在天上盘旋。就在这时,几个小黑点从机腹滑下,轰然而起的巨响惊天动地,顿时硝烟弥漫……

后来,金信随父亲逃离南京,在长沙、柳州、重庆一带一路奔逃,日本飞机在身后一路追赶,他们逃到哪里,飞机就炸到哪里……他不禁想到在老家黄海道海州读小学时第一次见到飞机时的情景。

侵华日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那时,他是班上最穷的学生。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平壤远足,每人要交3元钱,他交不起。幸好同桌女孩的父亲非常同情金信的处境,送给金信3元钱。这3元钱让金信记了一辈子,也让他在远足中第一次看到了飞机。他兴奋不已,发誓要在蓝天上驾驶一架属于自己国家的飞机。现在,他目睹日本飞机在中国上空肆意轰炸,要驾驶飞机跟日本人战斗的决心更坚定了。

“如果中国灭亡了,

我还能逃到哪里去?”

重庆是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金信后来被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特批安排到中央大学附中读书。重庆当时经常有日本飞机来轰炸,因战事紧张,许多防空洞没来得及建成就投入使用,有些洞是死洞,不通气,所以大轰炸时,市民死伤惨重。有一次轰炸后,金信从防空洞中出来,看到街市上到处是尸体残肢,一片狼藉,他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当时的状况——惨不忍睹。

中央大学附中条件十分简陋。校舍是竹篱笆搭的,外面糊上一层泥巴,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同学们称其为“风波亭”。晚自习时,同学们在教室内点的是桐油灯,风一吹,一闪一闪的,听到警报声就立即吹灭。学校伙食也极差,米饭中常有沙粒、稗子,甚至老鼠屎,同学们戏称之为“八宝饭”,白菜、豆腐是当家菜,红烧肉半个月才吃一次。每个学生每天只能用一盆水,洗脸、洗澡、洗脚、洗衣服都是这一盆水,同学们戏称之为“四喜汤”……

后来,金信进入昆明西南联大读书。1943年,他从西南联大肄业。1944年,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攻占了贵州最南端的独山,重庆震惊了。金信清楚地记得,当时国民政府和民众团体喊出“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口号。不少同学热血沸腾,投笔从戎。金信也被深深地打动了,他说:“当时我心里想,我是韩国人,是日本侵略者把我逼到了中国,如果中国灭亡了,我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抱着对日军的仇恨,金信报名参加了中国空军,随后,他如愿以偿地考进了中国空军士官学校。

学飞行的危险性可想而知,而此时,金信的哥哥金仁因患病不治身亡,金信有些动摇,因为金家五世单传,他是金家唯一的后代了。于是他写信给父亲金九,父亲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革命就是把生命交给民族,军人应当将生死置之度外,有国无家!”不久,金信奉命随空军学校部分学员转到印度拉合尔基地训练,之后又去美国接受训练。他由是成了韩国驾驶战机的第一人。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飞行员接受美军培训

1945年,朝鲜解放后,金九以普通公民身份回国。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不久发生内战,已经归国的金九得知这一情况,写信给儿子金信:“我们到中国去是为了抗日,不参加内战。”金信按照父亲的要求申请退役,于1947年夏季回到韩国。

回国后,金信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韩国的空军创建中。1957年,金信担任了韩国空军作战部部长,不久升任空军参谋总长。

晚年金信

2016年5月19日凌晨,金信在韩国去世,享年94岁。

2017年底,韩国总统文在寅在重庆参观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并在留言簿上题词:“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精神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