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兴春(右一)正在仔细核查驾驶证。 他是尽职尽责的公安民警,驱疫魔、保平安,日夜坚守护周全;他是毅然战斗的党员先锋,筑堡垒、党情燃,赤诚为民纾万难;他也是无畏艰难的普通人,却能挑重担、同心战,大爱逆行彰不凡。面对疫情,他忙碌的身影成为“疫”线上最美的风景。他,就是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盛泽卡口中队民警——浦兴春。 浦兴春,59岁,1988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因成绩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个人嘉奖4次。 百米检查站,每日要奔走3万多步 “疫情不退我不退”,这是老民警浦兴春的硬核宣言。2022年2月13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确保检查站第二天正常运作,他立即组织队员在路面设置查控设施。天空下着小雨,在没有任何车辆帮助下,为抢时间,浦兴春和同事来回穿梭,一次次搬运办公设施和查控设备,50个划分车道的隔离栏他搬了20多个,终于在次日凌晨2点将设施安装到位。 睁眼在战斗,闭眼在盘算怎么战斗。设施搭建完毕,但防疫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带星不出去,来苏请掉头。”一个动作、一句提醒,往往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次,腿脚发麻、喉咙沙哑等状况成了家常便饭。冷了就原地跺跺脚,困了就用冷水洗洗脸,检查站场地只有百米见方,但他每日都要奔走3万多步,皮鞋上白色的盐渍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并肩战斗的同事们眼中,浦兴春不知疲惫的身影,就是大家的主心骨、风向标和信号旗。到目前,浦兴春带领队员共检查车辆2100余辆,人员3200余人;劝返相关车辆700余辆,人员1300余人。 真情如歌,让食堂为排队司机多准备饭菜
走进江浙联勤太平桥检查站,一块写有“流动党员服务站”的红色标牌格外醒目,而浦兴春的身影也总是活跃在这党员服务“疫”线。 “滴滴滴……”天没亮,检查站就会排起长龙。按照防疫要求,进入盛泽的货车司机必须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报告与有效“苏货码”,这让部分中年司机很为难。面对这种“糟心事”,浦兴春立即“请教”检查站年轻人如何申请苏货码,转头再去教货车司机。为了不让排队的司机和乘客挨饿,他还根据每天车流量嘱托食堂多备饭菜。金师傅是第一个吃到检查站午饭的人,他感慨道:“能在这样的时刻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心里真暖!” 不仅如此,浦兴春还将便民服务箱搬到了检查站的显眼位置,并配备好矿泉水、食物、口罩、消毒液等物资,让其“摇身一变”成为小型的“流动党员服务站”,为过路司机和群众提供不间断的物品供给和防疫咨询服务。尤其是对“跨省通勤”的上班族,浦兴春也主动上前解决他们的出行难题。他常常叮嘱“服务站”民警辅警,要针对不同人群细化服务,增强群众的抗疫信心。目前,浦兴春牵头成立的“流动党员服务站”已累计服务群众500余人次。 担当如铁,父女俩齐上“战场”防疫
领导和同事经常劝浦兴春,让他兼顾一下家里。浦兴春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当前,我必须做好分内的事,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浦兴春口中的“他们”,是101岁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和身患乳腺癌的妻子。疫情防控期间,他每天抽空和父亲微信视频,空闲时与妻子共同照看6岁的小孙女,成了他最大的慰藉。 “大家这边走!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举手示意、测量体温、抬手指引、维持秩序……”晚上11点,只要在家,浦兴春就和女儿进行安全演练,认真解答女儿遇到的难题。女儿浦丹娴既是党员,也是疫情防控志愿者。随着多轮核酸检测工作的开展,3月14日开始,父女俩就一同站上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个坚守卡口,构建疫情“外防线”;一个坚守核酸检测点,织好疫情“内控网”,在不同岗位与病毒作斗争。 “我马上到!”“我可以通宵!”凌晨,父女俩都接到了上级电话,而这两句话是他们不约而同的答复。 作者:王李健 2022-04-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