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羚羊读素书一:原序①:应该如何对待经典

 文艺小生羚羊哥 2022-04-13

羚羊读素书一:原序①:应该如何对待经典

原文:

《黄石公素书》六编,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诫:“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

     一、黄石公的书

我自己写了一个对素书的态度,发在第一篇。而这个是原序的第一段主要讲了素书的源流作者,我们不去做考古,只用一个现行通行本。

 那么按原序的东西,素书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黄石公所写的兵书,我们似乎对黄石公的印象就是:圯桥进履,其他的没了。而这个成语也不是讲黄石公的,而是讲张良的。而我小时候,很大疑问就是:黄石公所传给张良的兵书是什么呢?今天翻到这本书,才解开我多年的疑问。

很多人也认为,素书就是三略,而三略据传来自于张良。而六韬据传是姜尚所传,对就是西周封神的那位。但毕竟是神话历史交融的人物,所以,讲到这里,我想说到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很多人认为三略在前,而六韬在后。

二、素书的历史

汉初到西晋五百年,西晋之后发生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有人就找到了张良的墓,在棺木中发现了素书。

上面有一千三百字,并且上面有告诫。而这个告诫给很多书,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三、黄石公告诫对经典的态度

对经典的态度,古代先贤告诉我们的是,对于经典的态度是,不许传于心术不正的人。不神,对经典不存敬畏之心的人。不圣,没有怀有成为圣贤的心境,不贤,不贤在这里指的是兄友弟恭,上敬父母。

没有这些基本的仁义礼智信,只有算计之术,这样的人,会为自己招来灾祸。这就是必受其殃。

如果有这样的经典,遇到仁义礼智信的人;你不把好的东西传授给他,让他去教化普罗大众。则也有人因为你的不传,而遭受祸患。

这个就是古人对经典的态度,无德害己,遇德不传,连累诸人,你亦有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