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了?常见的6个副作用,希望你能提前了解

 caimin133 2022-04-13

“哎,又要化疗了。”

因为不幸确诊肺癌,52岁的老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化疗。但对于他来说,每次化疗都像是一次折磨。

化疗初期,老刘开始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但他认为这些都是可以忍受的。但随着化疗次数增多,老刘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严重,人似乎也一次比一次憔悴。

虽然万般难受,但老刘仍然不敢向医生提出停止化疗的要求,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化疗、放疗就是对付癌症的唯一“武器”,医生也多次强调化疗的重要性,劝导他积极治疗,再加上好不容易有了疗效,也让老刘不敢轻言放弃。

那么,化疗,究竟有没有那么重要呢?出现不良反应只能一忍再忍吗?

图片

一、得了癌症,化疗有必要吗?

癌症作为现代医学始终难以攻克的难题,一旦发生会给患者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双向打击,而现阶段人们对付癌症的主要措施已经不再局限于手术、放化疗,更多的免疫疗法、靶向药物给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化疗产生了抵触感,认为化疗应该被淘汰了。那么,化疗真的对癌症治疗“一无是处”了吗?

一般来说,肿瘤经过手术局部或完整切除,表面上看来癌症就被“完全清除”了,但实际上,癌细胞是一种非常善于隐秘侵袭的“健康杀手”,它会通过浸润、增殖或转移到达人体的脏器、骨骼、大脑等重要组织和器官,稍不注意手术切除的肿瘤就会复发。此时,化疗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从化疗在治疗方案中的效果来看,也可以分为3个目标:

1、肿瘤根治:针对于生长在造血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癌症。

2、辅助治疗:针对于残存的癌细胞和微小肿瘤,达到组织扩散和彻底灭杀的目的。

3、姑息治疗:为晚期癌患争取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大量的临床研究都证实:规范的化疗能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甚至达到提高治愈率的效果。

正因如此,现阶段在临床治疗中,化疗仍然无法被替代。以乳腺癌为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胡夕春教授表示,在所有的治疗方法中,98%的乳腺癌患者都需要用到化疗,我国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超过80%的患者是应用的联合方案。

图片

二、化疗时可能出现6个副作用,请提前做好准备

化疗在抗癌治疗中的功绩是经过时间证明的,但是很多患者甚至是健康人士听到化疗仍然会觉得毛骨悚然,这都是因为化疗带来可怕的副作用。因为化疗药物对健康细胞和癌细胞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所以会对两种细胞“公平灭杀”,在治疗中肿瘤患者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副作用。这6种常见的症状很难避免,要做好心理建设。

1、恶心呕吐

癌症患者治疗期间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轻度恶心呕吐,这是因为化疗药物对肠胃的刺激引起的,也可能和患者的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

建议:治疗期间少食多餐,食物选择容易消化的食材,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烟酒、咸腻等食物。如果症状严重影响了饮食和营养补充,可尝试静脉输液。

2、掉发

化疗患者脱发主要是因为服用的阿霉素类、紫杉类等药物对增殖速度快的细胞比较敏感,而它对健康细胞也没有识别能力,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损伤毛囊细胞,造成脱发。

建议:化疗导致的脱发在停药后1-3个月会逐渐恢复,因此不必过分担心,正常治疗即可。

图片

3、贫血

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贫血原因比较多,比如:营养缺乏引起的贫血、铁元素缺乏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出血引起的贫血、骨髓侵犯引发贫血等等,需要针对性的治疗。

4、味觉紊乱

医学调查发现,全球化疗患者38%-84%会发生味觉改变,而在中国发生率也高达73.96%。化疗时药物会对唾液腺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味觉改变,一般可分为味幻觉、味觉不良、味觉倒错、味觉减退、味觉缺失等。

建议:化疗引起的味觉改变一般会在停药后6个月内逐步恢复。

5、手脚麻痹

化疗药物中铂类如奥沙利铂、微管蛋白抑制剂如紫杉醇等药物会造成神经中毒现象,从而引发手脚麻痹,其症状多发于夜间,当患者起床、受寒、接触冷水等就会异常明显。

建议:可采用运动缓解或恢复,如:太极、瑜珈、冥想、散步等。此外,也咨询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服用营养剂或其他药物来缓解。

6、骨髓抑制

肺癌患者化疗时会因药物出现骨髓抑制的现象,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小板偏低、中性白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

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安全和意外风险控制,降低受伤几率,自身因化疗出现的骨髓抑制症状可咨询专业医生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或缓解,由于此类病情较为复杂,不做推荐,患者自身也切勿自行用药。

其实,除了上述常见的副作用外,化疗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皮肤变黑、肝肾毒性、手足综合征、皮疹、感染性休克、内出血、心肌炎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在化疗期间,患者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掉以轻心。

图片

三、疫情之下,化疗可以推迟吗?

现阶段,正规化疗一般会分多次严格按照周期进行,这样可以分散化疗带给人体的副作用,也可以让患者有一个缓冲期,身体得到一定的恢复,常见的周期是14或21天,但是在疫情之下,这个间隔显然太短,很多患者仍然面对出行难、治疗更难得局面。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陈小兵医生认为:疫情之下癌症患者的化疗不能“一刀切”,要因人、因病、因治疗而异,向定制个体化治疗靠拢。

1、对化疗高度敏感的肿瘤

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等对化疗十分敏感的癌种,患者可以和医生沟通,结合当地疫情的管理措施,尽快申报、备案、沟通,尽快就医治疗。

2、对化疗中度敏感的肿瘤

胃癌、食管癌、乳腺癌、肠癌等癌种对化疗的敏感度达到中度,可以考虑疫情防控措施,适度调整治疗方案,例如:需要入院静脉注射的药物能否换成口服药物。

3、对化疗不敏感的肿瘤

肝癌、胰腺癌、胆管癌等癌种对化疗不敏感,这种情况化疗的效果大概率比较低,可以改为靶向治疗,采用靶向药物就可以避免出门,降低疫情感染风险。

一般来说,化疗延期是不可取的,因为治疗周期一旦超过2周,治疗效果就微乎其微,因此在各方面协调通过的情况下,还是以化疗为准,因疫情防控原因中断治疗,一定要及时和主治医生沟通,协调解决方法,事后调整方案补救也很重要。

图片

化疗是当下临床治疗中抗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鉴于癌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和生命风险,人们理应对化疗、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方式树立正确的认识,打消内心的抵触和恐惧心理,为防癌、抗癌做好心理建设。希望每一位和癌症作斗争的勇士,都可以遇到一位专业、仁慈的医生,也都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病人”。#春日生活打卡季#

参考资料:

[1]《化疗的常见副反应》.绍兴二院肺癌诊疗中心.2022-04-08

[2]《化疗的6个常见问题答疑》.医世象.2021-11-18

[3]《化疗出现副反应该咋应对?》.河南卫生健康新闻网.2021-12-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