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婵娟千里:文物中的明月意象

 Michael430 2022-04-13

本内容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特别鸣谢SeanRecord公众号特别

前言

又是一年中秋,这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又有别名月夕。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唐代说宋代说,这里我们不过多讨论,而把注意力集中于表现中秋和明月的意象。
另外,这是我头一次在异国他乡看到同一个明月。借此时机,简单整理10件文物,来一次别样的“赏月”体验。



【月宫】

对于月亮,我们会想到什么呢?我觉得可能会想到的意象有:玉兔、蟾蜍、桂树、嫦娥、广寒宫等等。这些意向都是对“月宫”的想象,我们从一些实例中就可以看到这点了。

唐代的铜镜中,就有不少带有月宫的元素。福建博物院藏月宫飞龙镜,两侧各装饰一只鹊鸟,口中衔绶带,向月宫方向飞去;月宫中描绘捣药的玉兔、跳动的蟾蜍,二者中间以桂树间隔开来;铜镜下方则是翻腾海浪的飞龙。主要图案之间以祥云间隔开。

Image

图1-1 摄于福建博物院#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展厅

另一件唐代铜镜也非常精彩。这件月宫婵娟纹铜镜,直接以整个镜背来表现唐人对月宫的想象:玉兔捣药、蟾蜍跳跃、嫦娥起舞、桂树繁茂。

上述这两类铜镜都可用“月宫镜”称呼。根据孙机先生的观点,这类铜镜或许与为玄宗皇帝敬献的“千秋镜”有关,而这个观点同时认为中秋节起源于玄宗的生日“千秋节”。唐代流传着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传说,甚至认为《霓裳羽衣曲》也是与之相关。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这里我们只阐述其中一种,供大家参考。

Image

图2-1 摄于西安博物院#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特展

在之后的许多文物中,我们可以见到兔子、桂树的固定搭配。如康熙时期的黑漆螺钿月兔纹长方形墨盒,盒面以不同颜色螺钿装饰出桂树和月兔的形象。明月和流云则结合了描金等其他工艺完成,与螺钿的五色斑斓形成对比。

所谓螺钿,即指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划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也作“螺甸”、“螺蜔”、“螺填”、“陷蚌”等。目前可见较成熟的螺钿器物,是出土于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收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宋代螺钿器较为普遍,一般认为薄螺钿器物是在这个时期出现;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加工更为精细,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沙”(即撒壳屑)等辅助手法,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清中期以后,螺钿作为百宝嵌工艺中诸多镶嵌材料的一种,往往与宝石、玉翠、象牙等共同出现,单独的螺钿器反而少见了。(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Image

图3-1 摄于上海博物馆#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特展

对月宫的描绘,也逐步演变出宫殿的概念。《明皇杂记》记载,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这应是“广寒宫”之名的出处。我们以前在介绍界画专题的时候,曾经介绍过一件描绘广寒宫的元代绘画,相关链接可以点击下方:

界画

Image

附图1 佚名 广寒宫图轴 元 上海博物馆藏

镇江博物馆收藏一件元代月宫人物纹银盘,1966年出土于金坛窖藏。银盘整体装饰着立体的云纹和人物,左上方云端上玉兔捣药的形象提醒观者,这里是广寒宫;月宫下方,云端上有三人站立,有专家认为三人中间的一位或是唐明皇(玄宗);银盘右侧楼阁上站立着六人,或持扇、或捧器物瓜果。唐明皇游月宫的题材也流行于元代的民间和戏曲中,如此推测也是合理的。

这样的凸花技法使得人物越加鲜活生动,在元代的金银器中也少有如此精致者。

Image

图4-1 摄于南京市博物馆#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市文物联展#特展

Image

图4-2 月兔与广寒宫

Image

图4-3 中立者或为唐玄宗

Image

图4-4 右侧楼阁

Image

图4-5 楼阁上有六人站立


【故事】

我觉得“吴牛喘月”是一个与月亮有关,且关注点略有不同的故事。据《世说新语》云:“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方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而我们给出的例子,是一件金代的铜镜。除了在铜镜上,金代瓷器上也可见此类题材。代工匠将此题材应用在瓷器、铜镜上,反映出当时民众对频繁的战乱和日益沉重的生活压力深感畏惧的不稳定的心态。(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Image

图5-1 摄于辽宁省博物馆#古代铜镜#展厅



【诗意】

与月亮相关的图案,有不少富有诗意。比如月亮与梅花的组合有“梅梢月”之称。

镇江博物馆收藏的青花月梅纹高足杯,1962年出土于镇江丹徒大路公社照临大队元代窖藏。出土时一套共6件青花高足杯,杯身为半球形,接以竹节喇叭形高足,其中5件杯腹绘有“梅月”,1件为“松竹”,杯心花饰亦各有不同,有的为梅花,有的为射干或火焰,胎白色,全器施釉,足内无釉。底釉清白莹澈,青花发色较暗,在浓聚处呈现下陷的枯斑。(来自镇江博物馆官网)

Image

图6-1 摄于南京市博物馆#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市文物联展#特展

另一个例子是南京市博物馆的月影梅纹银盘,1971年出土于南京江浦黄叶岭南宋庆元元年(1195)张同之夫妻墓。盘口被设计为五瓣梅花形,盘底纹饰为一树横斜的梅枝、一弯新月和卷舒的流云,营造出月光初照,疏影横斜,娇蕊半放,“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这件银盘是在张同之的继室夫人章氏墓中发现,章氏是南宋文学家叶梦得的外孙女。同墓出土的一件“镶金口刻梅花纹银盂”同样仿造梅花的造型,有专家推测二者应为一组器物,这件银盘或为瓷器中盏托的作用,使用时需将银盂放置于银盘之上。

Image

图7-1 摄于南京市博物馆#玉堂佳器:馆藏精品展#展厅

Image

图7-2 盘心梅花或含苞、或盛开

Image

图7-3 月影梅梢的意境

武汉博物馆的这件元代铜镜,出土于黄陂区周家田。我认为这是两种图案的组合,一种就是我们刚刚介绍的“梅梢月”,另一种则是梅花、喜鹊的组合,谐音为“喜上眉梢”。

Image

图8-1 摄于武汉博物馆#绵绵三千五百年:武汉古代历史陈列#展厅


【赏月】

赏月也是中秋节大家喜欢与家人共同完成的活动,在月下吃着月饼,就着清茶,感受夜晚的凉风,的确是十分惬意美满的时刻。
文物中描绘的赏月图景也不少。比如上海博物馆藏剔红赏月图圆盒,刻划了一位隐士(或文人)倚在山石之上,身边栏杆似乎暗示着这是一处庭院,头顶高空处皓月当空,偶有流云拂过,观者仿佛也能感受到身侧有微风轻浮。

Image

图9-1 摄于上海博物馆#千文万华:中国历代漆器艺术展#特展

最后我们看一件宋代的册页。上海博物馆藏江妃玩月图页,描绘了宫中妇女月夜赏梅场景。月亮的轮廓只勾勒了不到一半,且颜色自浓而淡,让人能想象到圆月的形状,却因为淡淡的笔触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这幅册页意境闲适,笔墨高超,属于马(马远)、夏(夏珪)一派。上有明“晋府书画之印”,以及“乾坤清气”印。“晋府书画之印”,表示这件册页曾为明代晋藩收藏。

Image

图10-1 摄于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绘画馆#展厅

Image

图10-2 宫人赏月

Image

图10-3 月亮的绘法



小结

明月,让我们感到皓然明亮的同时,却又有神秘朦胧的美感。我希望在国内外的朋友们,你们的头顶上空,都能看到一轮皎洁的月亮。希望大家能在文物中别样“赏月”,祝大家中秋快乐~


本内容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