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者朝前,不用者朝后,香港主流排斥中医!

 百麦阁主 2022-04-13

图片




图片

香港第五波疫情与武汉疫情爆发初期中医药使用情况的对比

内陆官方资料提供的科学报告指出,中医药对于新冠病人的治疗康复的确有效,2020年湖北省疫情暴发时,有逾6万人确诊,其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比例超过九成,大量的临床资料和观察显示,中药在早期预防,防止轻症到重症危重症转变和治愈后恢复期都有很明显的效果。与之相比,从上图可以看出,香港的医院在治疗新冠病毒确诊者时极度缺乏对中医药的使用,在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00多万的这样一个庞大基数上,政府辖下的医疗机构也仅仅为5500多人提供了康复之后的相关特别诊疗。 

图片

港人对连花清瘟胶囊的情绪指数变化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内陆生产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的功效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争议,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士“抹黑”,令外界误解服用该药会导致肝衰竭等严重疾病,减低了香港市民对中医药抗疫的信心。但随着疫情海啸式爆发令公立医院“爆煲”,大批确诊患者都留在家中自治自医,没有其它西药可用,只有中药,越来越多患者在自行服用中药并获得了较好疗效之后,社会舆论对连花清瘟胶囊的负面情绪大幅降低。中央援港抗疫物品中包含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则更令香港市民对中医药抗疫的正面情绪指数得以持续升高。事实上,国家部门早已证实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三药三方”对抗疫有效,但是,香港知之甚晚。 

图片

本港一些主要中医诊疗项目的正面情绪指数和关注度

从上图可知,在第五波疫情最严重期间,香港社会各界都在中医药抗疫方面发起了积极行动,比如“中西医结合抗疫联盟”的成立和“中医药遥距诊疗计划”等都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较高的正面情绪指数,为居家轻症患者义诊、送药,免费用中药调理康复病人的身体机能的动作也都获得了不少关注。舆情显示,香港广大市民对于中医药抗疫是越来越认同并支持的。 

图片

港人近10年来的就医情况分布

实际上,如果从港人近十年来的就医情况分布来看,中医药在香港是有广大的基层认受市场的。如上图,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港人选择求诊中医,这一比例从2011年的大约15%增甲至2021年的超过22%。但是我们也发现,香港医管局辖下的中医机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2013年时更少。这说明,香港的医疗体系是排斥中医药的,至少是不了解不重视中医药的,政府的支持政策更是缺乏,所以,中央政府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在考察香港后直言道:香港中医发展和应用有很多制肘,难以完全发挥效用。

图片

中西医合作在香港社交媒体长期的讨论声量变化以及正面情绪比例


当然,我们也看得到关于中西医合作话语在香港舆论场上的积极变化。如上图,香港社交媒体上对于中西医合作的讨论声量和正面情绪比例都在逐步提升。毫无疑问的是,第五波疫情让越来越多香港有识之士开始反思,重新认识中医药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中西医共同合作发展的可能性。 

中评智库认为,中医药已经充分展示了在防疫、抗疫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的报告于3月31日在世卫组织官网发布,来自世卫组织6个区域的21名国际专家参加了评估会,会议报告指出:中药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降低轻型、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缩短病毒清除时间,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预后。我们必须指出,对于长期忽视和抵制中医药的香港来说,必须痛定思痛,必须废除对中医中药的荒谬政策限制,必须铲除歧视中医中药的不当措施,必须重新赋予其正确定位,必须为中医药正名,必须为香港市民的健康安全提供更加周到的中医药服务。正如日前中评社的社评所指出的:香港已经回归二十五年了,香港必须在去殖民思维的同时建立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给中医中药确立保护人们健康中的应有地位,是提振民族自尊的重要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