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人讲身边事】“疫”无反顾 不胜不归

 冬竹456 2022-04-13
卢伟达,中共预备党员,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微创骨科副主任,吉林市青联委员,丰满区政协委员,吉林此轮疫情来袭后,主动请缨冲上抗疫第一线的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吉林市第七方舱医院医疗组组长。

3月11日,卢伟达接到医院通知,要他立即做好支援第三方舱医院的准备。来不及安顿家中的孩子、老人,卢伟达只简单拿了几件衣服就马上返回医院着手安排医疗队员进驻方舱前的培训工作。

上级部门要求,11日当晚方舱医院必须接收患者,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且没有任何接管方舱医院经验的情况,卢伟达顶住压力,带领第一组进驻队员迅速投入工作。进舱后,卢伟达一边关注患者收治情况,做好信息登记,一边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商量解决办法,就这样,他带领第一组队员不眠不休地干了整整一个晚上,收治患者300余人。

图片

卢伟达在舱外医生办公区用对讲与舱内值班医生沟通工作

交班后,第一组队员返回驻地休息,卢伟达又跟着第二组、第三组队员继续战斗,一干就是60多个小时,期间只休息了3个小时。同事们看他嗓子哑了,眼睛红了,腰也挺不起来了,都心疼地劝他赶紧回酒店洗个澡睡一觉,可心系工作的卢伟达说什么都不肯走。

方舱医院筹建得较为仓促,再加之天气原因,舱内温度较低,取暖设备不足,看着组员们挨着冻还要继续工作,作为组长卢伟达很是心疼。他一边联系后勤保障部门采购御寒衣物、取暖设备,一边发动身边的朋友和社会力量捐赠暖贴等物资。贴心的举动让组员们感动得湿润了眼眶,而他自己却把仅有的暖宝宝给了方舱内的老人和孩子。

3月20日,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再次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带着第三方舱医院所有患者整建制转战吉林市第七方舱医院,且床位数是原有床位数的三倍之多。

白衣战士闻令而动,接到任务当天,卢伟达就带领先遣部队赶往第七方舱医院做好接收患者前的准备工作。有了之前的工作经验,卢伟达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舱内环境,制定完善工作流程、制度,做好新入舱人员的培训以及排班工作。

图片

卢伟达组织医生召开临时会议,沟通当日工作


能容纳1200人的第七方舱医院让卢伟达又面临着新的挑战,患者数量众多,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患者还合并其他疾病。卢伟达要求队员们对这类患者要给予重点关注,工作期间医疗队成功抢救了包含心肌梗塞、心衰、急性哮喘发作、癫痫大发作、小儿高热惊厥、喉头水肿等疾病的患者20多人。患者在舱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卢伟达却因极度疲劳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早搏频发,一直口服药物,坚持不下火线,直到接管第七方舱医院的第六天,才算睡了一个整觉。

在卢伟达的统筹安排下,医疗组组员实行分组分区负责制、首诊责任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医疗质量。第七方舱医院还依托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优势,全程覆盖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7天内转阴率约为25%,10天内转阴率约为57%。截止到4月6日,吉林市第三、第七方舱医院先后收治病人2246人,治愈出院1600人。

图片

方舱医院患者因意外划伤,造成脚踝处开放性创口2厘米,卢伟达在为患者进行清创包扎

在患者眼中,卢伟达是他们的“保护神”,在来自省内、市内的9支医疗队队员的眼中,他更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大哥”。除了工作,卢伟达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队员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为大家加油鼓劲。说起自己的困难他总是笑着说“没事、没关系”,可提到队员们,他却总是红着眼眶,诉说着大家的不容易。

就是这样一位冲锋在一线的基层医生,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了迎接黎明前的暗夜,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者的崇高使命,“疫”无反顾、不胜不归!




撰稿:玄   乐

编辑:魏   婷

责任编辑:赵   阳

总编辑:于   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