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妈妈佛系带娃,不教识字只做1件事,孩子上学后专注力超强

 嘉陵江一滴水 2022-04-13

孩子的教育绝对是每一个妈妈最操心的事情,自打孩子出生以后,总会不自觉担心孩子比别人落后。

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很多年轻的妈妈,早早地就开始教孩子学识字、给孩子讲故事、为他们购买各种各样的早教用品。就希望能给孩子打下最坚实的基础,期待他们以后不会比别人落后。

妈妈们很努力,但效果却并不明显。

不仅孩子学得时常落泪、痛苦不已,其实妈妈教得也很辛苦,每天头痛欲裂。

朋友是一位名毕业的博士,想当年她也曾是校园里独领风骚的学霸级人物。

学霸的世界普通人难以理解,她们就连带孩子也是跟别人完全不一样。

别人都是从小带着孩子学识字、讲故事、做算术。她却从来不逼孩子做这些,天天就是带着孩子玩儿,妥妥的一个“佛系”家长。

私下里几个好朋友,都对她的教育方式表示不理解。

朋友的婆婆更是被气得“爆炸”,觉得再这么下去,孩子迟早会被她毁掉。

她们也没少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闹矛盾。

可不过不管怎么样,朋友就是一根筋,丝毫不受他人的影响,每天还是带着孩子玩儿。

后来,孩子上了幼儿园了,原本这个不被大家看好的孩子,竟然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潜力。

而直到这个时候,众人这才猛然发现,原来当初这位“佛系”的博士妈妈究竟有多睿智?

谁能想到,就她每天带着玩儿教育出来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居然能有那么惊人的专注力。

在幼儿园里,别的孩子都坐不住,上课东张西望,不愿意听老师讲。而她的孩子则特别安静,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故事,跟着老师学唱歌。

就连老师都对这个特别优秀的孩子感到惊讶。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强的专注力?甚至就连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都远超同龄人。

后来才知道,博士妈妈也并非有神奇的魔法。她只是愿意花时间陪着孩子玩儿。

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坐下来陪着孩子一起玩贴纸。

这一玩就是好几年,孩子也终于厚积薄发,在上幼儿园之后有了后劲十足的惊艳表现。

就玩几个贴纸就能有如此不俗的表现?这怎么想也令人有些难以置信。

对此,博士妈妈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她说:

首先,很多妈妈其实都陷入了误区,觉得孩子一定要多看书,甚至是多写字、多算数,这样才能赢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博士妈妈说,为了教好孩子,她看了不少的儿童心理学书籍。从中她了解到了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和他们思维发展的特点。

她说,2-3岁是孩子专注力和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逻辑归纳和秩序期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孩子特别喜欢动手去尝试。

而贴贴纸的游戏既能满足孩子的心理认知发展要求和手部发育的需求,能能充分给予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将会体验到操作的成功,从而建立自信心。

孩子在贴贴纸的过程中,专注力和记忆力,甚至是逻辑思维能力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其次,孩子在玩贴纸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还能通过手部的运动刺激大脑,进而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手是人体的第二个大脑。给予孩子的手部刺激越多,孩子的大脑发育就会越好,他们也就会更加聪明。

最后,陪孩子贴贴纸其实也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通过贴贴纸的游戏,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学到知识,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更能轻松地记住很多知识。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刻意也不会让孩子觉得厌烦。效果自然要比单纯地说教好太多。

不愧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妈妈,一番操作,真的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别人吼天吼地,也没出来什么好效果。她就这么带着孩子玩,就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这实在是太强了。

博士妈妈说,其实光陪着孩子贴贴纸还不够,选择一本好的贴纸书才是关键。给孩子贴纸书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

买那些没有含金量的贴纸书给孩子,不仅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是让孩子瞎玩还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其实,孩子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需要掌握的能力。错过了关键期,就等于房屋地基打得不牢靠,那将来大楼所能盖出的高度自然也就有限。0~3岁的孩子,正是培养专注力的好时机,父母们可千万不能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