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家伟医生近期精彩医案

 华华YHBH0207 2022-04-13

作者:王家伟 2022–4-12

(一)小儿头痛案

患儿男,6岁,2022年2月6日就诊。过年期间暴饮暴食,导致口中酸臭,额头痛,发热,不怕冷,不大便3日,精神略差,食减,核酸检测阴性。

处方:大承气汤2剂。

组成:厚朴12克、枳实6克、芒硝3克、大黄6克。

反馈:服药1剂后,头痛,发热止,继续服药1剂,巩固疗效。

要点:患儿有暴饮暴食病史,且舌苔白腻,口气酸臭,不大便三日,故知此发热、头痛为阳明病,宿食积滞化热导致,故用大承气汤涤荡肠腑,泄热导积,患儿服药后,次日大便泻下,头痛、发热未再反复。

图片

图片

(二)腰痛案

患者男,48岁,因腰痛就诊。自述几天前过度劳累导致腰痛发作,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刻下:腰部发紧,酸痛无力,弯腰困难,少汗,小便无力,大便时溏,余无明显异常。

【一诊】2022年2月23日,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肾着汤”,加减。

组成:桂枝15克、生白芍12克、甘草10克、生姜20克、麻黄6克、知母9克、防风12克、附片9克、茯苓15克、炮姜15克、杜仲15克、桑寄生15克、细辛6克,5剂,水煎服。

【二诊】2022年2月28日,患者反馈称,腰痛缓解,但服药后时心慌。故调整处方如下:

组成:桂枝20克、生白芍12克、甘草10克、生姜20克、知母9克、防风15克、附片15克、茯苓15克、炮姜30克、杜仲15克、桑寄生15克、独活9克、巴戟天15克、苍术30克,7剂,水煎服。

反馈:服药7贴后,3月10日患者反馈腰痛明显好转,腰部有力,故继续上方7剂巩固疗效。

要点:患者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地处海南,当时天气潮湿,过于劳累后,复感寒湿之气,导致疼痛发作,弯腰困难。《内经》“生气通天论”有言,“因于寒,欲如运枢”。人体受寒邪束缚,会导致机体活动受限,转动不利。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肾著汤去除身体风寒湿痹,因患者腰痛,伴发小便无力,故加桑寄生,巴戟天,杜仲等补肾强筋骨。一诊服药后出现心慌故二诊易麻黄为独活。

图片

图片

(三)小儿呕吐案

患儿男,6岁,2022年2月27日就诊。主诉:晨起呕吐,呕吐物先为昨日宿食,后为清水。后食入即吐,饮水易吐。

处方:茯苓泽泻汤加减。

组成:茯苓24克、泽泻12克、炙甘草6克、桂枝6克、白术12克、生姜3片、党参9克、大枣6枚、干姜9克。3剂,水煎服。

反馈:服药1剂后,患者呕吐止,续服药3剂后,诸证皆平,正常上学。

要点:呕吐清水,且饮水则呕,此为水逆,即水饮作患,有五苓散,茯苓泽泻汤等选择,因患者胃脘部症状更突出,故五苓散与茯苓泽泻汤之间选择后者,加味党参,大枣,干姜温补中焦,故患儿喝药后,很快呕吐症状得到患者,3剂药后诸证痊愈。

(四)小儿咳嗽案

患儿男,5岁,2022年3月8日,主诉:咳嗽反复1周不愈,刻下:咳嗽有痰音,舌苔水滑,余无明显异常。

处方:苓甘五味姜辛汤

组成:茯苓6 炙甘草3 五味子3 干姜3 细辛2, 2剂,水煎服。

反馈:患儿服药2剂后,咳嗽消失。

要点:患儿咳嗽一周,因喉中痰音明显,舌苔水滑,故知痰饮停肺中,因无其他不适,故用苓甘五味姜辛,温肺化饮。

(五)小儿发热咳嗽案

患儿男,3岁,2022年3月12日,反复发热4日,核酸检测阴性,咳嗽,咳白痰,腹泻,口臭,大便3次/日,便稀味臭,小便量少且频,纳一般,舌红苔根白腻。

处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组成:葛根12克、黄连6克、黄芩6克、炙甘草3克、半夏6克、生姜2片,2剂。

反馈:服药两剂后,发热退,大便正常,咳嗽明显减少,但未痊愈,后以厚朴麻黄汤加减6剂,咳嗽方完全痊愈。

要点:患儿发热,腹泻,咳嗽,因便臭,口臭,舌红苔腻,可推断此热为大肠湿热传导致肺,导致的咳嗽,故用葛根芩连加半夏生姜汤,清大肠湿热,患者腹泻,发热消失,咳嗽显减。

图片

(六)小儿咳嗽案

患儿男,12岁,2022年3月18日,反复咳嗽12日,核酸检测阴性。无明显寒热,汗出正常,口唇干,口渴,不欲饮水;鼻塞,清鼻涕略黄;咳嗽,夜间加重;纳差,饮水多,尿多;声音沙哑,咽痒;大便一天一次;手足凉,双脉浮滑,舌苔白腻。

处方:厚朴麻黄汤加减。

组成:厚朴9克、麻黄6克、杏仁15克、浮小麦30克、半夏12克、干姜15克、炙甘草9克、细辛5克、茯苓15克、陈皮9克、焦三仙各6克、芦根30克,6剂,水煎服。

反馈:服药6剂后,患者咳嗽愈,续服3剂药巩固疗效。

要点:患者纳差,舌苔白腻,手足凉,饮水多尿多为上焦虚寒;口唇干,口渴,痰黄为上焦蓄热,即上焦寒热错杂状态,故选用厚朴麻黄汤为底方,加茯苓,陈皮,焦三仙健脾化痰,芦根代石膏,清肺润肺,化痰止咳。

图片

(七)老年人胃胀案

患者,老年男性,2022年4月1日,打疫苗后出现,出现饭后胃胀,纳差就诊。刻下:疲惫,乏力身痛,胃胀,头晕,口苦口苦,起夜频。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减

组成:附子6克、党参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10克、炮姜15克、白术20克、陈皮9克、砂仁9克,3剂,水煎服。

反馈:服药3剂后,诸证明显减轻,续服药3剂,后以附子理中丸巩固疗效。

要点:打疫苗后伤阳气,患者出现乏力身疼等不适,宜服四逆辈回阳救逆,因胃胀,纳差明显,故选附子理中汤,加陈皮,砂仁健脾降逆。

图片

图片

(八)阴道掣痛案

患者女56岁,初诊日期2月19日,绝经后阴道掣痛反复发作3月余。阴部抽痛,放射至左侧大腿根部,及左臀部,伴左侧阴道壁红肿发硬,受凉后加重,B超发现子宫肌瘤。平素怕冷,多汗,饭后易胃脘部胀满不适,口渴多饮,手足心热,手脚易发麻,脉沉弱,舌淡胖。曾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乌头桂枝汤治疗,症状时好时坏。

处方:温经汤加味。

组成:吴茱萸20克、当归9克、川芎6克、生白芍6克、人参6克、阿胶6克、桂枝6克、生姜6克、丹皮6克、炙甘草6克、半夏9克、麦冬20克、菟丝子30克、巴戟天15克、楮实子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益母草15克、三棱6克、莪术6克,3剂,水煎服。

反馈:服药后,患者自己疼痛明显缓解,效不更方,继续服上方10剂,4月11日反馈,疼痛未再复发,左侧阴道壁红肿发硬消失。

要点:《内经》“举痛论”有言“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患者整体症状表现符合寒气客于厥阴之脉,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乌头桂枝汤等厥阴方效果差后,易方温经汤。患者本身口渴多饮,手足心热,胃脘部不适等症状,也在温经汤治疗范围内。加菟丝子,巴戟天,楮实子,女贞子,旱莲草等药物补益肝肾。因阴道壁红肿发硬,B超提示子宫肌瘤,考虑有瘀血问题,酌加益母草,三棱,莪术等药物活血化瘀散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