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靠运气靠实力,我的第一篇高分(IF=11.55)文章发表经历分享【征稿系列35】

 mynotebook 2022-04-13
20201125日,投稿;
20201210日,收到审稿意见,大修;
2021220日,提交审稿意见回复;
202134日,再次收到审稿意见,小修;
2021418日,提交二审意见回复;
202152日,终于被Theranostics接收(中科院一区,2020IF=11.55)。
 
我是从201911月份开始投稿的,投的第一个期刊是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读研之后研读的第一篇文献就是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文献,所以对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充满了敬畏,虽然没有送审,试一试梦想中的期刊也是心满意足的。
 
后来,又投了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ScienceCancer ResearchMolecular Cancer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都没有送审。

中间也反反复复补了好多数据,也崩溃大哭过,也打算放弃过,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科研。不过后来还是收拾好心情,又开始补充数据、修改文章。文章修改后投了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文章被送审,但最终还是被拒稿。
 
根据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的审稿意见又补数据,修改后投了Theranostics,经过反复补充数据、回复审稿意见最终被接收。

对于投稿的过程我想说的是一定要坚持到底,坚持就是胜利,最终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要认真核对数据、修改文章,每一次投稿都需要全力以赴。
 
这是我投的第一篇文章,前前后后后投了2年,过程颇为艰辛。现将投稿、修稿过程整理一下,希望给处于迷茫、彷徨阶段的战友一份鼓舞和支持。
 
20201125日投稿,投稿之后文章状态就变成under review,审稿周期持续了两周。文章是主编陈小元教授亲自处理的,非常高效。20201210日,收到审稿意见。

一共5位审稿人,提了十几页的审稿意见。编辑给的意见是大修,给了3个月修稿时间。收到审稿意见时,内心非常开心,终于有真正意义上的审稿意见了,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也非常感谢主编给的机会。
 
收到审稿意见之后,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梳理,将需要补充的实验一一列出来,并将类似的问题尽量归结到一起分类解决,便于补实验。整理完审稿意见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做实验,补数据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
 
补数据刚好赶上春节,又有疫情,所以先集中精力将实验做完,最后才回复审稿意见。审稿人审稿是非盈利的,审稿人也很忙,并且审稿人的意见会帮助我们的文章更上一个台阶。所以,审稿意见回复最重要的是态度诚恳、实事求是。
 
回复审稿意见的时候建议分三步进行:首先肯定审稿人的意见;然后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叙述自己开展的实验,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是否解决了审稿人的问题;最后引用文献证明自己的观点。

有一些问题即使没有解决,也要告诉审稿人自己做了哪些探索,把问题解决到哪一步,让审稿人看到我们的努力,看到我们的诚意。
 
整个寒假都在回复审稿意见,实验室其他小伙伴的审稿意见加回复一共6页,我的审稿意见加回复一共写了39页。于2021220日,提交了审稿意见回复。
 
主编依然严谨、高效,两周后收到审稿意见(202134日)。编辑没有什么问题了,4个审稿人也都没有问题了,但是另外一个审稿人还有问题。这篇文章主要是做药物治疗的,简单地做了一些机制,有问题的审稿人认为机制做得不清楚。
 
该审稿人态度严厉,说是最后一次给机会补数据,如果不能充分回答问题将被拒稿。编辑的态度是小修,让根据审稿人意见补数据,给了一个月时间。当时内心恐慌极了,非常担心前面做的努力都化作泡沫。
 
查阅文献发现涉及的信号通路还没有报道,于是将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全部都做了。尽了最大努力,审稿人的问题还是没有被充分解决,不过也从侧面进行了验证,采用迂回路线回答了审稿人的问题。2021418日,提交了二审意见回复。
 
二审意见提交后,内心忐忑极了。每天都登录系统看文章状态,想看又不敢看,生怕被拒稿。这次审稿周期还是两周,但是感觉这两周过得特别漫长。
 
52日中午正在家里做饭,突然手机里特别多微信消息,打开手机发现文章被接收了,都是老师和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恭喜的消息。我一下子就绷不住了,抱着男朋友哭了起来。那刻的心情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既开心又委屈,很复杂。接下来的几天还是不太敢相信文章被接收了,登上系统反复看了好多次。
 
以上就是我发表第一篇文章的经历,有收获也有痛苦。将我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对有需要的人能有一点帮助。发文章的过程确实不太容易,不要怀疑自己不行,大家都是一样的。

即使当下投稿不太顺利,也要砥砺前行,坚持下来一定会有收获。即使一次两次不中也没有关系,查漏补缺,修改文章再次投稿即可,我们科研人不靠运气靠实力。

作者:苟闪闪

单位:郑州大学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