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在5万亩的翠绿茶园中,300多名村民像蝴蝶般穿梭在茶园里翻飞,茶叶已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叶。 近些年来,针对闲置资源整合不足、增收路径单一等乡村发展困境,纳溪区通过头雁带动、盘活存量、合村发展等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换挡提速”,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目前,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的村达45个。 头雁驻村 沿着花间小道闲逛,四周桃花盛开,一切宛若画中之境。上马镇黄桷坝村“龙湖水香”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引来不少市民前来游玩。过去,黄桷坝村只是一个偏远小山村,如今的“大变身”得益于村上招来的一位“特聘村主任”。 为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效,纳溪区瞄准农村经济发展短板,拓宽乡村头雁队伍驻村路径,将在外成功人士、农村主导产业业主、退休领导干部中,政治素质强、有经验、有实力的人选拔为“特聘村主任”,帮助任职村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通过笔试考能、面试考评、综合考察,优选驻村工作队、驻村文书、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等作为下派头雁,以“灵活助村+常态驻村”的方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寻找新方法。目前,纳溪区已选聘“特聘村主任”183名,直接投资项目12个,帮助招引项目1000余个。 黄桷坝村的“特聘村主任”曾敬平到任后,启动“黄龙湖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建设,先后引进万亩红豆杉产业园、龙湖水香农康旅文化产业园等11个农旅项目,带动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租用闲置农房改造民宿,让农房变客房、村民变业主,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万元。 盘活存量 在凤凰湖村乌木展馆,各式各样的乌木制品琳琅满目,来往商客络绎不绝。过去,凤凰湖村虽有旅游产业支撑,但缺少游客接待场所,游客接纳能力较低。通过将闲置阵地整理出租,进一步增强了旅游业的承载力,每年还能得到20万元的资产出租收益。 走“资产经营”之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纳溪区在探索闲置资产利用上的一次实践。紧盯行政村资产闲置多的问题,全面清理村集体所有的闲置阵地、校舍、厂房以及机械设备、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备等集体资产。在盘活存量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引、党员找”,将闲置资产以租赁、参股、联营、合资等方式,进行稳妥运营,变废为宝,用优势资源坐地生财,切实把“沉睡资产”变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金山银山”。通过盘活集体资产,67个村每年累计收入达200万元。 合村发展 “过去各个行政村'单打独斗’,村级集体经济面临体量小、分布散、能力弱等诸多困难,很难形成气候。”梅岭村第一书记陈超华说。护国镇梅岭片区是特早茶的核心种植区,面对这样的困局,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梅岭片区实施“六村合一”,将梅岭定为新村名字。合并后,梅岭村的种茶面积从分散的5万亩增加到连片的6万亩,年产值从10亿元增加到15亿元。 梅岭村的蜕变是纳溪区抓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缩影。针对原行政村之间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纳溪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抱团发展原则,推动相邻镇、村的土地、资金、资产等协商整合。建立“邻商”联席制,统筹调整产业结构,对茶、竹、酒等特色产业进行多元化、规模化、集成化发展。集中组织产业培训,开发特早茶、柚子、枇杷、林下鸡等优质高效的特色种养殖业和现代观光农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向抱团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