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万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生活在农村,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语句一直在绵延不断的传唱,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语句,很多反映了农村的生活!比如说关于冬小麦的播种,流传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也比如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在告诫每一个外出打工的游子,莫忘对父母的孝道! 当然,这些俗语,大多数具有训诫的实用性,不过,也有一些俗语具有明显的夸张成分,但是细想之后,却也有其在理性。比如说,今天我们谈论的这句俗语,“香椿过房,大树通廊,家败人又亡”,大家知道啥意思吗?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在看待每一件事情上也逐渐摆脱了偏执,逐渐的用“辩证思维”去看待,对于这句俗语,可以进行拆分成两句,笔者的观点如下: 首先、俗语“香椿过房,家败人又亡”。 说起香椿大家并不陌生,毕竟清明前后的香椿芽是很多食客的最爱!在农村,每当清明谷雨前后,香椿树发芽,村民们都摘下来炒鸡蛋吃,当然也少不了将其腌制成咸菜等青黄不接时拿来享受的! 对于香椿树来说,随着年轮的增加,树干也比较粗壮,有时会越过房屋,这时想要采摘就困难了!对于这句俗语来说,具有两方面的考究,一方面是香椿树过于繁茂,采摘不便,人爬树采摘具有危险性,很容易造成跌落摔伤。 因此,对于家庭影响很大,夸张说成“家败人又亡”!另一方面,香椿树过于繁茂,枝干越过房屋顶,一旦夏季出现短时强降雨,很容易造成树断压坏屋顶,对家庭的安全造成影响! 其次、俗语“大树通廊,家败人又亡”。 在农村,很多村民的院子比较大,为了遮阴也常在院子里种上树,但是,随着树木的高大,渐渐遮住了整个院子,这对于咱农民的生活来说,一方面确实夏日炎炎可以消暑; 另一方面,大面积地面被树叶遮挡,阳光难以透出,在夏秋季节时,地面湿滑长出很多苔藓类的植物!一旦家人不注意,摔倒势必会造成危害,倘若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容易受伤!而俗语后半部也是“警示语”,用于强调具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在笔者看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综上所述,对于俗语“香椿过房,大树通廊,家败人又亡”,虽然,字面意思具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说明了一些客观事实,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训诫意义!对于此句俗语,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