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姿势|燕园二十四桥录

 湖光月影入窗来 2022-04-13

本报记者

姚雨昂 社会学系2016级本科生

赵瑞佳 光华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

摄 影

肖溢文 人口研究所2016级硕士研究生

杨钪森 国际关系学院2015级本科生

燕园中有大小湖陂、长短溪沟;望着燕园的水,不免想到燕园的桥。宗璞曾在散文《燕园桥寻》中写道:“我在燕园寻石寻碑寻树寻墓,怎么忘记了桥呢!”

有人数过,园子里的桥大大小小共有二十四座。有些桥背后是一段动人的传说,有些桥见证了历史如水悄悄在身下流过。二十四座桥,如二十四位见证燕园往事的老者,各自有着性格与寄托,等待着被重新发现。

图片

二十四桥一览

西门诸桥

● ● ● ● ● ●

图片

校友桥|一进入西门,这座三孔圆券石拱桥就映入眼帘。1926年,这桥由燕京大学校友捐资修建,也因此得名。校友桥长15米,宽4米,是燕园里最大的桥。桥中券券心上有石雕吸水兽,栏板为清式作法,望柱断面为正方形,柱头方形印刻如意纹,桥端以抱鼓石收束。桥下的万泉河水支流静静流淌,向南汇向勺园。

图片

板桥|校友桥以北,一层安静地搭在水面上、并无任何花哨装饰的石板,便是板桥。桥东头是一片草丛,走过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有了路。

图片

小平桥|校友桥以南,也有一座与板桥形制相似的石板桥。桥小而平,不设栏板,“人从此桥过,可悟心小则路平也。”小平桥因此得名。它与板桥以校友桥为轴呈对称分布,连接着水塘两岸躺在草丛中的石板路。

图片

康桥|小平桥以南,有一座取“健康”之意的康桥,据说常走可以健康长寿。从西头走到东边去,可见绿地中的西南联大纪念碑。

图片

思卿桥、忆君桥|校史馆南侧的水道上,自东向西分别架有思卿、忆君二桥,它们的名字由十年前的征名活动而来。两桥相距不过数步,形制相仿。东边的桥稍大一些,为“男性桥”,名为“思卿”;西边的较为娇小,故被视为“女性桥”,名为“忆君”。忆君桥直通校史馆东的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而沿思卿桥向北则是校史馆正门,因此也被分别称为“英烈桥”和“校史桥”。

图片

如来桥|它横在勺海北面,通向只许机动车出入的西二门。如来桥谐音“入来”,有开门迎客,平安去来之意。它以整条道路为自己宽阔的桥面,也正符合“佛法无边”的“如来”之名。

鸣鹤园诸桥

 ● ● ● ● ●

图片

图片

南鹤桥、北鹤桥|在鸣鹤园湖水的西侧,一南一北各有一座以“鹤”为名的桥梁。二桥古朴雅致,样式相仿,隔水遥望,相映成趣。

图片

剑桥|北鹤桥以北不远,有一座名为“剑桥”的小桥。它因狭长的栏板犹如一把宝剑而得名,因此得名。据说北大曾有侠义之士好在此啸剑。这种说法无从考证,却令人心驰神往。一池、一桥、一剑、一侠客,顷刻间意境全出,即使是后人根据桥名而编纂附会又有何妨?

图片

鸣鹤园鹊桥|鸣鹤园鹊桥位于荷花池畔、生物技术楼旁,桥身高拱,精致可爱。由于这里是校园的西北角,游人稀少,环境静谧,颇适合情侣们在此倾心交谈,故有“鹊桥”之名。

图片

文博桥|鹊桥向西,来到红湖西北角的考古文博学院门前,有一座白色石制的曲折平桥,古典秀丽,有文士风。站在桥上,看朱阁檐下、白桥碧水、红湖蒸腾,仿佛置身仙境之中。

镜春园

 ●  ● ● ●

图片

禄岛桥|镜春园东南有一桥径,通向湖心禄岛上的建筑研究中心。桥身中央被一扇铁门隔断,故又得名“铁门桥”。它由学校各处散落的古代石构件修筑而成,巧妙利用了遗物。

朗润园诸桥

● ● ●  ● ●

图片

朗西桥|朗润园西,一座宽敞大气的石桥横贯朗润湖面,蔚然壮观。桥北芦苇丛中有野鸭出没,春日常能看到母鸭带一群小鸭划水玩乐,给朗润桥添了几分生气。

图片

转弯桥|朗西桥以北,校园最北端,道路由南北向突然转为东西向。于是有了这么一座横跨沟渠、急转而弯的转弯桥。由于转向的角度较大,骑车路过时,一定要减速行驶,以免发生意外。虽然有这样的“不便”,但在此放慢脚步,细细欣赏燕园北面的幽美风光,也是乐事一件。

图片

朗润桥|朗润园东南,人文学苑西北,一座朗润桥,成了未名北路去往朗润园的主要通途。行至桥头,抬首仰望,可见崖壁上季羡林所题“朗润园”三字。桥面宽阔,可行汽车。

图片

经济桥|它位于经济研究中心的大门前不远处,即朗润园和镜春园之间。桥头有石雕牌坊,本是圆明园遗物,2012年修缮朗润园时出土,上书“断桥残雪”,为乾隆御题。额坊北面还刻有一首乾隆御制诗。

图片

教育基金桥|此桥似乎没有正式名称,也已经被弃用。它位于教育基金会门前,桥下河水曲折流过,使基金会前方形成开阔的汭位(河水内湾环抱处),让人想起故宫的金水桥。桥南并不通马路,而是正对一座高压变电站。

未名湖诸桥

● ●   ● ●

图片

糊涂桥|在未名湖东北角,又称“湖东桥”。这座尖拱桥造型优美,弧度较大,桥身隐于两侧树影之中,然而桥东不过数步就是阳关大道般的未名北路,在此设桥是什么用意,实在令人糊涂。这种“你走你的阳关道,我犯我的老糊涂”的特殊风格,反而跟这群未名湖畔的人的气质莫名契合。

图片

方外观石桥|又称“湖心岛桥”、“回头桥”,是未名湖北岸连接湖岸和湖心岛的一座小桥。此桥原为圆明园西洋楼方外观门前之溪桥,移至燕园,成为登上湖心岛唯一的通途。此桥本有栏杆但今日不存,桥面呈弧形,桥身有精彩的西洋花卉雕纹。西门内北侧现存七块汉白玉石雕西式番草桥石,与它的雕纹一致。

图片

未名湖鹊桥|这座桥位于未名湖西侧,钟亭以西,通向红楼的小道上。与“未名湖”石碑为邻。燕京大学时,女生宿舍静园六院位于湖南岸,而男生宿舍红四楼位于湖北岸,连接南北的桥梁只此一座,湖畔情侣常在此桥依依惜别,“鹊桥”因此得名。神话中的鹊桥是牛郎织女重逢之处,而湖边的鹊桥却是情侣分别之所,令人无可奈何,因而此桥又名“奈何桥”。

图片

二分桥|二分桥位于未名湖南侧小道正中,将小道一分为二,桥身正对湖心岛,桥尾两侧也各有一条向南延伸的小路,这使得两边风景呈对称分布。立于桥上向北望去,看草木郁郁葱葱,湖面水光潋滟,湖心胜景尽收眼底。

现已不存

● ●   ● 

校景桥|红一楼北面的土山上可见校景亭,内画有十二处燕园美景。在校景亭以东,曾有一座几层石板搭成的小桥,连接通向镜春园的小道。然而前些年的改建已使此桥不知所踪。只得叹一声:“十二校景依旧在,不见当年校景桥。”

篓兜桥|篓兜桥不仅是一座桥,还是明朝就存在的老北京的一处地名,今日北大门牌为“颐和园路5号”,1926年时燕京大学的门牌则是“篓兜桥一号”。西门以南不远,校内放置着圆明园遗物“大石槽”的地方,正是当年此桥涵洞所在。明清时期这里是著名风景区,文人骚客常在此地吟诗作赋。王士祯就曾写道:“西勾桥上月初升,西勾桥下水澄澄。绮石回廊都不见,游人还问来家灯”。

图片

圆明园遗物“大石槽”

燕园里的人来了又走,也曾在桥头驻足停留。每一座桥不仅连通这头与那头,更横跨了时空,见证了今天和历史、连结着现在与过去。

少年已去,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岁月无声。你也不妨在某一天,去和园子里每一座桥打声招呼,泛舟于北大人共同记忆的长河之中。

资料来源

《藏山蕴海——北大建筑与园林》,方拥 主编,2008年

北大燕园二十四桥 - 人人网发帖 - 吴以之

感谢北京大学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帮助和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