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彩云学习穴位:9个承穴

 钱要向我飞 2022-04-13


温馨提示:以“承”字命名的穴位,共涉及到了4条经脉的8个穴位,外加1个经外奇穴。

  胃经: 承泣、承满
  膀胱经: 承光、承扶、承筋、承山
  胆经穴: 承灵

      任脉:承浆穴

  经外奇穴头顶部: 挟承浆

  这8个“承”穴,都是位于一个“小山包”之下。比如,胃经上的承泣,是位于眼球之下;承满,是位于肋骨之下。膀胱经上的承扶,是位于屁股蛋子之下;承筋则是位于小腿肚子这个山包之顶;承山,则是位于小腿肚子之下,承浆在嘴下。这充分说明了“承”字的含意,就是承受它上面的压力。当然,还有两个“承”穴,都位于头部,包括了膀胱经上的承光和胆经上的承灵,这里的“承”字,则多与承受、继承相关了。

承山穴

图片

    承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

    承,指承接。山,指山路。穴在腓肠肌两肌腹分于的下端凹陷处,其形若山谷,故以为名。

    承,有受义。《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属皆从山。”在此山指躯体之高重。以承筋之凸,喻山岭之巅,本穴犹在山麓之夹谷,承山巅气势下行,当挺身直立时,则分肉更为明显。质言之,本穴亦承于筋也。故亦治筋病。《神应经》:“在腿肚尖下,分肉间陷中。”是处形若山谷,因名承山。

图片

    承山。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图片

     承山穴,理气止痛,舒筋活络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曰:“足太阳之正,别入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肛中,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故承山穴是治疗肛肠病的主穴。

     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其经脉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本穴又位于腓肠肌肌腹下,故可治疗腿肚转筋等经脉病。

     承山穴常以治疗痔疾、直肠脱垂为主。

     承山穴有舒筋利节之功,如腨肠肌转筋,掐之则愈。《金针梅花诗钞》承山条:“两腨任重可承山。”《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七分,灸五壮,得气即泻,速出针。治头热、鼻衄、疝气、腹痛、痔肿、便血、霍乱转筋、痞痛等疾。

     作用功效:运化水湿,固化脾土。理气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小腿肚抽筋、脱肛、痔疮等。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摩承山,力度由轻到重,然后用手掌在穴位四周搓擦,令皮肤感到发热,以此方法可治疗小腿抽筋。

承光穴

图片

    承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承即承受,光即阳光,此穴居头顶,承受阳光,故名承光。

    承,指承受。光,指光明。因本穴主治目疾,复使眼目承受光明,故名。

    承,奉也,亦有承受、继承之义;光,有明义。该穴主治目生云翳,近视不明。因目之能视,必赖光线,刺之可使目继得光明,故名之。

图片

    承,受也。光,亮也,阳也,热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进一步受热胀散。

   本穴物质为五处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受热胀散,如受之以热一般,故名。

图片

     承光穴,清热明目祛风通窍

    承光穴有清头风、明眼目、通鼻窍等作用

    承光穴有清头散风、通窍安神,治青盲目翳之功。

     作用功效:疏风散热,清热明目、祛风通窍。

     主治病症角膜白斑、头痛、眩晕、鼻息肉、鼻炎、感冒等。

   特效按摩:以食指指腹按压承光穴,每次左右各1~3分钟,对头痛目眩鼻塞等症有特殊的疗效。

承灵穴

图片

    承灵穴 ,属足少阳胆经。承灵是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承即下受上,灵即神灵,脑主神灵,故脑上顶骨又称天灵骨,此穴在其外下方,故名承灵。

    承,有承受之义,继也,迎也,又佐也。灵,有神灵、天神之义。穴当元神所居之头顶,本经经气承目窗,正营而来,与通天、百会相临,凡此诸穴俱关神识,因名承灵。脑为神灵之室,头顶骨古称天灵盖。穴在其下旁,乃承受脑神之处也。

图片

    承灵。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

    该穴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
    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

图片

    承灵穴,通利官窍,散风清热

    承灵穴有泻胆清热、宣通鼻窍的作用。

    承灵穴系胆经与阳维脉之会穴,有清热散风作用。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

      主治病症: 眩晕,鼻出血;脑风头痛,恶见风寒等。

      作用功效: 吸湿降浊。,祛风,通窍。

     按摩手法: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承灵穴,有刺痛的感觉,先中指左上右下,后右上左下,每次3--5分钟。

     特效按摩:经常用中指指腹按压承灵穴,每次1~3分钟,对面部痉挛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承浆穴

图片


     承浆穴,属任脉。承浆是足阳明胃经、任脉的交会穴。承浆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任脉之会。承即承受,浆即水浆,此穴在嘴下,故名承浆。

      承,有承受之义。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酒为浆。”浆,在此指口涎而言。

     《释名·释形体》:“口下曰承浆,承浆水也。”浆,指口中津液。承浆者,指口内承受浆液言也。人口中浆液,养生家称为琼浆玉液。

    《黄庭内景经》以口中津液为玉液、醴泉、玉浆、玉津。乃由舌下渗透而出,汇于天池,经舌尖向上舐送。由于颚膛翻转向后下方流降,流入咽喉,降至接近廉泉处,受舌咽挤迫而下咽。本穴内通舌下,正应口内的天池。因近天池为存储津液之处,故名为承浆,又名天池,又名悬浆。悬浆则喻口水出天池,由咽后下行也,犹如瀑布之凌空而下,故名之以悬。若徒自表面观之,则仅沾受饮食之佘沥耳。

图片

         承浆穴,承浆。承,承受也。浆,水与土的混和物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湿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胃经地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以及任脉廉泉穴冷降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地部经水的承托之地,故名。

图片

   承浆穴,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承浆穴有祛风、通络、消肿作用。

   承浆穴具有祛风散热的作用,以治疗口㖞、流涎等为主。

   承浆穴近于任督二脉之交,故治牙疼、口噤等症。

   承浆穴为足阳明经左右交叉及任脉之会,故并治口暇牙风,半身不遂等症。穴虽浅小,因居交通要隘,故亦在重要穴位之列。

    作用功效:连通体表体内。

    主治病症: 口眼歪斜、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等。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承浆穴并做环状运动,局部有酸、胀、麻感,每次2~3分钟。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直接点压承浆穴,局部有酸、胀、麻感,每次1~3分钟,有通经活络、清热利咽的功效。

承泣穴

图片

    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承泣为阳蹻脉、任脉、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承即承接,泣指眼泪,此穴在目下,故名承泣。

    穴在瞳孔下七分。意指泣时泪下,穴处承受之,故名。

     承,有受义。《针灸甲乙经》有:“目不明,泪出。”《尔雅·释言》:“泣,泪也”。此穴在目下,当悲泣泪下,此穴处首先受之,故名承泣。

   
图片

    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图片

    承泣穴,散风清热,明目止泪

    承泣穴有祛风散热、疏邪明目等作用。

    任脉为阴脉之海,“上颐循面入目”,阳跷脉“交目内眦”,足阳明之经别“还系目系”,足阳明之经筋“为目下纲”,本穴于目下,为上述三经之交会穴,故善治目疾,亦可治口面病证。


     作用功效:风清热,明目止泪,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急慢性结膜炎、近视、散光、青光眼、色盲、视钟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角膜炎、视网膜色素变化、眼睑及口角诸肌痉挛、尿崩症等。

     特效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承泣1~3分钟,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预防黑眼圈。

承满穴

图片

    承满穴,属足阳明胃经。承即承受,满即充满,穴平脐上5寸,胃纳水谷达此高度,已经充满,故名承满。

   承满穴,穴在不容穴下方,内应胃之上部,言承受水谷之量至此已充满。又主心下坚满,故名承满。

图片

    承,受也。满,满盛也。
    本穴物质为不容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所处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经水为屯积之状,又因本穴肉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故名承满。

图片

    承满,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承满有和胃化滞作用。

    承满有调理胃气的作用,主治胁下坚满。

    作用功效消食和胃,理气化湿。

    主治病症: 腹胀胃痛,吞酸,上气喘逆等。

    按摩手法:用食指指腹按压承满,每次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疗胃痛、胃炎、肋间神经痛等疾病。

承扶穴

图片

     承扶穴,别名肉郄、阴关、皮部。属足太阳膀胱经。承即承受,扶指佐助,本穴位于股骨上段,当肢体分界的臀沟中点,有佐助下肢承受头身重量的作用,故名承扶。

    承,指承受。扶,指扶持。穴在臀下横纹正中,意为本穴有承受上身而扶持下肢之用,故名承扶。

    承,佐助担当也。扶,木名。扶木,扶桑也。人身坐立有木之象,穴在身躯之下方,正为人体之扶持,谓其对扶持人体与治疗下肢风病,俱可承担也,在下肢风病及风病之自下而上者,皆可取之。提携婴儿,负之抱之,均以手承扶其臀,本穴在臀横纹正中,适当挟持着手之处,故名承扶。

图片

    承扶。承,承担、承托也。扶,扶助也。承扶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外散。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和经水中夹带的脾土微粒,由于膀胱经经水在上、次、中、下髎穴四穴处大部分流落于地之地部,至本穴后气血物质实已变为经水与脾土微粒的混合物。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气化,水湿气化上行于天部,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固化的脾土物质质干坚硬,能很好地承托并阻止随膀胱经经水流失的脾土,故名承扶。

图片

    承扶穴,通便消痔,舒筋活络

    承扶穴具有通经活络、疏利腰膝之功,为治疗腰腿部疾病的常用腧穴。

    承扶穴对肢体风病具有拦截之效,有舒经活络之用,主治尻尾股臀、阴寒大痛。因本经与足少阴经俱由委中至肾俞,此段经线,两经并行。叠成一表一里,故浅取之则足太阳之经受之,深取之则足少阴之经受之。

    作用功效:燥湿生气,通便消痔、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下肢瘫痪、痔疮等。

    按摩手法:背挺直,肛门夹紧,慢慢吸气,用拇指以外的四根指头按压承扶穴,往上按压6秒钟时,将气吐出,如此重复10次,每天早晚各做10次。这里是性感带最为密集的地方,指压时可以用力些。

    特效按摩: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向上按摩承扶穴,每次左右(或双侧同时)各按摩1~3分钟。可缓解腰腿痛、下肢瘫痪、痔疮、生殖器官疼痛等症。

承筋穴

图片

   承筋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承即承受,筋即筋肉,此穴在腓肠肌处,是小腿承受重力主要筋肉,故名承筋。

     承,有受义,迎也,又佐也。筋,指肌腱、韧带等。《说文》:“筋,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本穴在腨肠肌之凸,为足太阳之经筋。其别者,结于腨外,两者相合,为承受筋肉之力处,故名“承筋”,又名“腨肠”。

图片

    承筋。承,承受也。筋,肝所主的风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化风而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上行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为风行之状,故名承筋

图片

    承筋穴,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泄肠热

    承筋穴有舒筋活血、调肠理气的作用。

    承筋穴有舒筋利节之功,主治胫痹不仁、脚腨酸重、霍乱转筋诸疾,腨肠主治筋,故本穴治症多在于筋,针之可使筋肉恢复承受作用。

    承筋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膀胱经脉循行于下肢后面,取之可通调太阳经气,常以治疗下肢病为主。

     
    作用功效: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泄肠热。

    主治病症:腰背痛、坐骨神经痛、痔疾、急性腰扭伤等。

   按摩手法: 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承筋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腰腿痛。

    特效按摩:用手轻握小腿侧部,拇指在小腿后,四指在腿侧,以拇指指腹揉按承筋穴,每次左右各揉按1~3分钟,可治疗痔疮和小腿痉挛。

夹承浆穴

图片

   侠承浆穴,经外奇穴名,位于面部,距颏唇沟正中1寸两侧凹陷处,即任脉承浆穴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布有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齿槽神经的末支(颏神经)。

图片

    侠承浆穴,夹,从两个相反方向夹持之意。承浆,因该两穴位于承浆两侧,有夹持之势,故名。

图片

   夹承浆穴位于胃经的循行范畴,胃经循行环绕口唇,下交承浆,故按压夹承浆穴可和胃降逆止痛。

    作用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病症三叉神经痛、面肌麻痹、面肌痉挛、下牙痛、面颊浮肿、急性胃痛、齿龈炎。

    按摩手法: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