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与人之间到了亲密无间,就真的好吗?

 襄子的箱子 2022-04-13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这是【伴点襄思】第 038 篇文章

总有人将两个人的关系的最高境界称为“亲密无间”,无论是夫妻与情侣、亦或是兄弟与闺蜜,似乎当我们彼此双方都将对方当成那个“亲密无间”的对象时,都会感觉彼此关系已经上升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可实际上,这样的状态很危险。
 
正如月圆之后,不会一直都保持着这个状态,而是会由盈转亏,如此循环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而一旦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劲头就没了,那么接下来,大概率来讲,必然会降低。
 
比如我们可以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量化一下,满分是100,亲密无间很高,有90分,甚至95分的分值。以前者为例,你觉得从90分到95分容易呢,还是从90分到80分容易?显而易见,关系好到一定程度,再往前走就很难了,更大的可能是向下滑。
 
而一旦到了向下滑的时候,彼此双方是否能接受这种关系的疏远呢?也许前一阵子还是无话不谈,可能突然几天就形同陌路,这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叫“均值回归”。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将其看作是一段关系的终结,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段关系中的常态罢了。
 
人心永远都是不满足的,知足常乐的永远都是少数。我们喜欢一个人,想亲近一个人,我们会下意识想和对方走得很近,直至亲密无间,而一旦对方做错一件事,或让你有了一些不爽的情绪,之前所有的好关系都很可能荡然无存。
 
要知道,我们人很容易记住别人的不好,而又很容易将对方的好当成理所当然,这是人性的一个表现,无关乎对错,无关乎道德。
 
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损失厌恶”,就比如同样是100块钱,损失100块钱带给我们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100块钱带给我们的喜悦。这是基因经过千万年来留下来的惯性,无关乎对错,无关乎道德。
 
王烁曾说,要离间一对死敌和一对密友的难度是一样的。死敌之间用不着挑拨离间,他们自己就会斗得你死我活,但你若是想进一步挑拨,需要更多的努力。而一对密友尽管看上去情比金坚,但只要这块白布上出现一滴蚊子血,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距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熟读中国史的朋友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历史上那些功高震主的人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那些功劳很大的人,皇帝一步一步赏赐,赏到最后,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赏赐的了,最终的结果就是杀了。关系也一样,到了亲无可亲的时候,只有断了。
 
再怎么喜欢一个人,始终要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过分亲密,这样的状态才能长久。
 
信息论中有个词叫冗余,或许,任何关系之间,都要保留一定向上发展的冗余空间。以最高关系100分为例,95分或许很亲密,但要维持这95分,很难,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而95分很大概率会掉下去,比如掉到90分,可能两人之间就会产生间隙,有隔阂,这样就又会加剧向下掉的可能性。
 
最好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在80分,80分这个分值比较好,向上,还能继续发展到90分,向下,也不至于一掉就坠入谷底。哪怕是从80分掉到70分,可能请他吃顿大餐,就又回到了80分。彼此双方有这个冗余在,可以在小范围内波动,长期维持下去也不用花太多精力,就很好。
 
每次想起“亲密无间”,我脑海中都会想到那些功高震主的臣子,一旦没有什么可以赏赐的了,那么他距离被杀也就是时间问题。同样的,一段关系一旦没有向上继续亲密的空间了,那么这段关系距离死亡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且,太亲密,会窒息,会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何苦来哉呢?
 
与君共勉
2021年12月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