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为什么没有趁南齐混乱之机,进攻灭齐?│914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按说,南齐的混乱,给北魏提供了一个趁虚而入的绝佳机会。在南齐混乱之前,北魏已经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这时正好可以乘胜进军,占据更多的领土。可惜,北魏并没能利用上这个好机会。因为,此时的北魏,也是内忧外困交织在一起,到了不得不退兵的境地。

这次南北之战的主战场上,北魏军连战连捷,几乎彻底占据了汉水以北原属南齐的五郡之地,但是,义阳城却一直牢牢掌握在南齐军的手中,对驻守在汉水以北地区的北魏军形成巨大威胁。因而,孝文帝派豫州刺史王肃率军前来,负责进攻义阳之事。可是,在拼死防守的南齐军面前,北魏军连番进攻,损失惨重,却攻城不下,王肃也束手无策。

孝文帝继续增派援兵,依然毫无效果。这个时间,是498年三月。

这时,之前率军攻入北魏境内,却在楚王戍前惨败而回的南齐豫州刺史裴叔业,率军前来救援义阳。裴叔业虽然刚刚失败而回,但兵马损失不算太严重,还有一战之力。

驰骋沙场数十年,裴叔业虽然算不上什么名将,但作战经验也非常丰富,因而,他并没有直接救援义阳,而是采用围魏救赵之策,率五万大军进攻北魏军事要地,涡(guō)阳。北魏南兖州刺史孟表率军死守涡阳。

涡阳是北魏南兖州治所,兵家必争之要地,北魏必救之所在。

裴叔业率军狂攻,北魏军死伤无数。裴叔业命人将北魏军尸体堆积在一起,震慑城内守军。

不久,涡阳城内几乎箭尽粮绝,守军只能靠吃草根树皮勉强度日,城池随时有被攻陷的危险。

孝文帝派广陵王元羽率军前来救援涡阳,却被裴叔业率军杀得大败,死伤惨重,元羽狼狈而逃,连孝文帝赐给他的符节都被南齐军缴获。

孝文帝再派安远将军傅永、征虏将军刘藻、假辅国将军高聪等人率军前来救援,接受王肃的指挥。

刘藻、高聪等将领盲目躁进,刚刚立下营垒,就草率与南齐军决战,被裴叔业率军杀得惨败,四散奔逃。傅永独自殿后,收拢残兵败将后缓缓后退,还设下埋伏,小胜南齐军一场。

不过,裴叔业随后再次进攻,彻底击溃这支北魏军,斩杀万余人,俘虏三千多人,缴获辎重器械无数。

受这场惨败牵连,王肃、傅永等人都被降级,受到惩罚。

王肃请求孝文帝再派援军救援涡阳,可是,此时的孝文帝也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可派,无奈之下,王肃只得从义阳城下撤军,率军救援涡阳。

裴叔业见北魏军兵马众多,自己救援义阳的战略目的也已经达到,连夜率军撤退,随即在北魏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变成溃败,死伤惨重。裴叔业率残部退守涡口。

虽然裴叔业先胜后败,但战略目的达成,成功地调动了北魏大军,解除义阳之危,杀敌数量也远大于自己所部的损伤,属于非常成功的战例。

义阳没有攻破,涡阳虽然得以保全,但自己一方损兵折将,孝文帝恼怒之余,深感兵力不足,于是准备再次征集二十万兵马,继续南征。

就在此时,北魏都城洛阳留守的大臣之间却起了内讧,度支尚书、御史中尉李彪和尚书仆射李冲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迅速发展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当初,李彪虽然才华出众,学识渊博,但因为家境贫寒,无缘官场。后来,依靠李冲的赏识和大力推荐,才步入北魏官场,并逐渐崭露头角。之后李彪逐渐受到孝文帝器重,升任御史中尉之职。

担任御史中尉之后,李彪以铁面无私,不畏权贵著称,遇到违法违纪现象,不管对方是谁,都依法弹劾,因而,越来越受到孝文帝赏识。

这次,孝文帝南征,特意留下李彪和李冲辅助任城王元澄,留守洛阳,处理各项朝政事务。

可惜的是,随着李彪官职的提升,权力的增加,对李冲的感激之情,却越来越淡漠,没了之前的恭敬,二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加,李冲也渐渐的对李彪有了怨恨之情。

李彪为人性情刚直不阿,但同样的也刚愎自用,又自以为自己是执法人员,只能他管别人,别人谁也管不了他,行事颇为专横,并因此多次与李冲发生激烈冲突,最终,李彪彻底激怒李冲,二人翻脸成仇。

李冲忍无可忍,派人收集李彪的种种恶行,证据确凿后,将李彪直接抓了起来,囚禁在尚书省,然后向孝文帝上表,弹劾李彪。

孝文帝也没想到留守洛阳的官员之间,矛盾积累到如此深的程度,叹息不已。不过,虽然李冲的弹劾表章证据充分,但孝文帝认为李彪虽然有错,李冲此举也有些过分,所以并没有处死李彪,而是从轻发落,将李彪免职了事。

平素的李冲,是个温文尔雅,温良敦厚的长者形象,抓捕李彪时,却因为极度气愤而发狂,以至于一反常态,怒不可遏,拍碎了桌子,嗔目大骂李彪不止。估计是因为情绪太激动引发疾病,李冲当即神经失常,言语错乱,医药无效,十几天之后就病死了。

李冲一直对孝文帝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是北魏朝廷处理政务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孝文帝的得力助手。得知李冲的死讯,孝文帝痛哭落泪,悲伤不已,追封其为司空,以示死后哀荣。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