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人爆肝1年半做的“新海诚”式动画,折服了新海诚本人

 情报姬 2022-04-13

文丨菜包 审核丨春辞

排版丨络牙

导语:正因为同样身处动画制作的前线,他们才从新海诚身上看到了无数在底层爬行、默默无闻的动画人的影子,还看到了凝聚于在漫长梦想路上匍匐前进的动画人心中,那微小、摇曳却依旧燃烧的火光。

2022年年初,一个0粉丝的新账号,在B站MAD区唐突上传了一条时长两分多钟的短片。

第一天,和绝大多数新人UP主的遭遇一样,视频石投大海,无人问津。

第二天,逐渐有热心观众发现了这个视频,三连与评论逐步攀升,让运营也注意到这个短片似乎被投到了错误的分区。于是,它被移到了综合区。

第三天,在综合区,视频播放暴增近百万,圈粉三万,直冲热门榜,甚至连新海诚本人都下场点赞。

(新海诚:噢噢!太美了!我很高兴)

这则短片,就是来自UP主@SEVENA-东澤的《我们仍未知晓的天空之蓝》——一则以3D形式致敬并还原新海诚作品名场景的CG动画。

《我们仍未知晓的天空之蓝》,并非只是个用模仿的风格把原片剪辑拼接而成的简单“致敬”,而是融入作者的思考后,从头到尾彻底将新海诚作品从2D动画一笔一划再创作成3D动画的“升维打击”,好比立体版的“新海诚游乐场”。

我们很荣幸能够和两位动画人聊聊。

当谈到被新海诚翻牌时,除了长达一年半的努力终于被致敬的偶像所见证带来的感动与飘然之外,短片的两位制作人——那七与东泽,还看到了凝聚于在漫长梦想路上匍匐前进的动画人心中,那微小、摇曳却依旧燃烧的火光。

他们从新海诚身上看到的,并非仅是那些华丽、透明、比真实更真实的景色,和伤痛青春般的BOY MEETS GIRL故事表层——而正因为同样身处动画制作的前线,他们才从新海诚身上看到了无数在底层爬行、默默无闻的动画人的影子。

他们说,二十年前,新海诚还在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曾对现状感到怀疑和羁梏。但他和众多毅然投身动画行业的战士们一样——决定从安逸的环境中“独立”出来,以独立动画人的身份从零开始,向上攀爬,就像所有至今仍投身动画行业的年轻人一样。

这份亲切感,独属于市井动画人的共鸣。

而新海诚会如此热情回应这则视频,也许正是在这则中国动画人制作的致敬短片中,看到了曾经青涩却勇往直前的自己吧。

(新海诚的新作将在11月11日上映)

  现实一年半,成片两分半  

短片的片名《我们仍未知晓的天空之蓝》,融合了《未闻花名》与《知晓天空之蓝的人们啊》两部作品的名字。而恰好,这两部动画展现的绿意、乡野、透明的色彩风格,都与新海诚作品的色调有着相当的一致性。

东泽与那七选取了《云之彼端、约束之地》《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等作品里几个相当具有辨识度的名场景进行“重制”。他们认为,毕竟这是一次对2D作品的3D化,那么就尽可能把只有在3D中才能体现出来的“写实感”贯彻到底。

例如,让人胃痛了整个青春的拦路火车:

其中,列车驶过樱花被冲散飞速乱舞,铁轨摩擦激起的砂石尘土,受风压影响晃动的杂草,都是在秒五的原片没有刻意体现出来的基础上,为了尽可能“写实”而刻画出的独属于3D动画的动态细节。

又例如,让整个城市瞬间放晴的瞬间:

为了更贴近现实中的光影规律,相较带有淡绿滤镜般的原片,UP主东泽与那七加强了凸显光与影差别的画面对比度,让明暗变化在3D表现下更为突出、细腻。你能分得清哪个是原片吗?

再例如,鞋匠少年与OL花泽香菜相遇的某个亭外:

比起原片那显得阴暗的湿热色调,他们加强了阳光的存在感,让雨水的波纹运动更富有生活气息。

亦或是,雨雾中朦胧且忙碌的城市:

UP主加强了柏油马路光线的漫反射表现,凸显了雨水浸润地表的潮湿感,并且反复调试水滴弹起的运动模组,试图契合原片中雨露激荡的淅淅沥沥感,让成片的观感更接近我们日常所见。

(为了塑造出合适的雨滴动效,东泽反复尝试了各种组合)

显然,在试图精妙还原并致敬新海诚风格的同时,他们也在原片基础上融入了许多自己的风格与想法。

就像这些完美诠释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动静结合场景:

(兀自晃动的空罐)

(因枪声受惊而四散的鸟群)

这些都是新海诚原片中并无刻画的细节。而UP主通过对环境和背景音的解析,运用想象力构思编排了更多画面元素,将本在二次元中才能体现的意境升华到了契合现实世界感官的层面上。可以说,这些功夫并不比“原创”的难度低。

  “在天气之子里逛杭州”  

在用各种方式致敬新海诚的同时,两人还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用相当接地气的方式融入了短片中。

像是片中的阳菜所处的房间其实出自《你的名字》,但房间的置物架上摆放的却是东泽与那七的个人兴趣:

(置物架上摆放着龙猫与千寻的模型,都出自宫崎骏的作品)

又或是在一闪而过的列车背后悄悄暴露的中式点心店:

(写着“点心烂漫”“饺子”“小笼包”等非常有中式特色的招牌)

以及埋藏在林立高楼背景中的中国网络文化梗:

(招牌上写着“打工人打工魂”“杭州站”等等相当有中国味的字眼,“一勺娜子”是UP曾想用的B站名)

当然,除去这些让人会心一笑的小彩蛋外,短片中甚至还悄悄塞了狗粮——

许多观众都注意到,短片中的阳菜胸口上方似乎写着一串黑色的字母,许多人都在猜这到底是写的是什么。我们好奇地向两位问到这个东西,但他们的回答让我们惊掉下巴——

东泽说,上面写的是一串法语,大意是“我爱你”。

是的,东泽与那七,两位动画人是情侣。那七有过在法国留学的经历,所以这串“密文”实际上是只有两人才懂的“情话”。两人恰好也是在短片制作过程中相识相知走到一起的,所以这部凝聚了两人近一年半心血的短片,当然也是两人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有着相同兴趣爱好,且愿意共同为彼此的梦想奉献力量的两位动画人,可谓是难得的佳话了。

(东泽的本体是狗)

  包着“新海诚皮”的中国动画行业缩影  

除了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彩蛋外,两人其实也将自己对于中国动画行业现状的一些宏观思考融进了《天空之蓝》中。

那七是一名分镜师,她有着硬核的科班美术背景,而在法国的相关留学经历让她能够更加客观地审视中国动画行业的情况;东泽是一名三维设计师,和大多数商业化公司情况一样,他也在无数的甲乙方夹缝间感受到火花的渐熄。两人的生活经验互补,最终催生出一些有别于当前“大势所趋”的动画哲学。

(两人的工作室)

这种哲学,有一部分体现在《天空之蓝》中近乎用猛劲去实现的“写实感”中。

如果观众稍微仔细观看,就会发现片中两位角色的写实近乎达到了“超乎必要”的程度。例如,女主角阳菜的建模上,除了极为清晰可见的皮肤纹理与毛孔颗粒外,我们甚至还能看到她肩膀、手背乃至膝盖上都出现了痣、红斑或者像被蚊子叮过的小包。还有男主角脸颊的汗珠,瞳孔的颤抖,这些都是一般国内3D动画很少会去刻画的人体“体征”,似乎显得“过于写实”了。

          

(手背的皮肤纹理、膝盖附近的红斑,其写实程度似乎已经接近恐怖谷?)

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人物写实过头甚至可能会让人产生反感。毕竟大多数观众在动画中追求的都是美丽的、无暇的人物,而非与现实无异的人。为何要把两位角色做得如此“逼真”呢?

其实,纵观世界动画发展史,这个问题有些类似于“西方美学”和“东方美学”的风格倾向差异。比如说,西方动画游戏常常将雀斑当成一种体现角色美感的属性。也就是说,西方作品会非常乐于去表现不同的人体体征所展现的个性元素。尽管这种表现在当今已经有点“矫枉过正”,达到了“政治正确”的地步。

(Eloy就是一位相当典型的东西美学差异导致许多争议的角色)

而在东方美学中,尤其是具体到动画领域时,角色的美感体现,几乎存在着一个共同标准。如果是看过大部分市面上国产3D动画的观众,也许能体会到这种比较统一的审美范式在处处发挥作用。这种标准,给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产业化的思路,但在“真实感”的塑造上难免有所欠缺。这种真实感的欠缺,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两位动画人在致敬新海诚中抒发表达欲的一种潜在桎梏。

所以,他们认为,既然已经决定将2D的新海诚世界做成3D,那就不能单单只把角色留在2D世界里。3D世界的美,本就该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想让角色也尽可能有真实的生活感,成为真实的人——哪怕仅有短短的两分钟。

这短短的两分钟视频耗费了他们一年半的时间,而其中近半年,都被用于将角色细节打磨得趋近真实。

不过,聊到写实,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尽管人物外观做到了写实,但我们也能在成片中看到,女主角阳菜的睁眼也好,男主角帆高的奔跑也好,这些动作戏似乎都存在一个目前横亘于国内动画行业的通病——动作太“轻飘飘”了。

不仅是这些独立的小规格成品,一些国内成熟动画商业大作中也有这种问题:即使场景建模再精细、贴图再逼真,只要人物一动,观众就会出戏。

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复杂,而是中国动画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当前国产动画市场情况共同造就的复杂。

举例来说,在欧美攻读动画领域的人才除需要掌握美术与软件技术外,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表演”。所谓的表演,指的就是如何展现角色的情绪、神态、以及肢体语言、动作乃至身体重心等等较为综合的内容。

有一种说法是,优秀的动画师也是优秀的表演师,他们需要了解肢体运作的规律,熟稔自然界对人体的反馈,明白不同情绪下人物内在与外在的具象。其中,对人体重心的拿捏,也属于表演的一环。拿捏好人物的重心,对降低角色动作的僵硬感有重大作用。

通常,在西方接受培训的动画师需要经历长达三到四年的学习,才会上一线工作。

放眼国内,动画行业仍处于方兴未艾阶段,在各种领域尚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是,短平快的动画市场,决定了作品迭代的速度和频率。这要求动画师可能仅经过一年甚至半年的培训,就得上第一线参与动画制作。而动画人才的适才行业较为多样,纯动画行业的人才竞争相当激烈。

如今,仍有许追梦动画人在掌握软件技术后,都在用自学的方式提升自己,了解技术之外更进一步的细节,不断磨练对人体的理解,希望作品能更接近那些富有表演质感的动画,缩短与欧美成熟动画产业之间的硬距离。

负责软件技术的东泽也说,实际上人物与动作确实是他们的短板。不过,毕竟是为了致敬新海诚,如果男女主角不出来露个脸实在是有点太逊了。于是他们刻意挑战自己不熟悉的角色特写,为此花了好几个月去补充了几幕展现男女主的表情神态的场景。弄“拙”成“巧”的是,这些场景在特写、慢镜头等效果的加持下,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角色动作的缺憾,从结果上做到了“扬长避短”。

(在制作跑步动作时候出现了不少掉SAN的BUG)

尽管如此,他们也希望能一步一个脚印,在这个臃肿却空泛的大环境下,用自己的想法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动画人的骨头  

东泽和那七都有本职工作。他们都是晚上下班回家后,才能抽出时间为自己的梦想肝上那么一段。在疲惫的压抑中,似乎只有把大脑丢进新海诚的世界中,才能重新体会到自己身为创作者的激情。

因此,他们得知新海诚回复后,兴高采烈,立马跑到推上向新海诚回复了这么一段内容。

(您好,新海诚先生,感谢您从推特给我的评论。我是这个短片的作者。从学生时代我就很喜欢前辈的作品,您一直是我们的偶像。我是一个非常热爱动画的普通职员,以后会继续多多努力。谢谢鼓励)

他们将新海诚称为“前辈”。

是的,他们在新海诚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作品的绚丽,更多是同为“动画人”的拼搏、匠心与傲骨。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在当今时代,被称为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之一的“共享精神”逐渐被蓬勃爆发的商业化挤压的环境中,东泽与那七并不吝啬共享自己的毕生所学。他们打算把《天空之蓝》关键场景工程文件向所有志愿投身动画爱好者们公开,而且接下来也会持续在B站与公众号更新动画制作教程,继续用自己的力量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在中国,他们用一年半的时间,将对新海诚的所有理解,融入到了短短的两分钟里。

接下来,他们将用无数个两分钟,把自己对于中国动画的全部理解,尽数塞入汽笛已长长鸣响的汹涌船潮中。前方,无数船只满载梦想,航行在国产动画的大洋之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