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墙阵马抒情怀——谈吴雪先生的行书

 新用户0016o88s 2022-04-14

  读吴雪先生的行书,如和一位快人快语的性情爽直之人谈心,其意气纵横、干脆利落的风采扑面而来。

  吴雪先生的书法,有的更接近行楷,有的更靠近行草,总体上以行书为主。他的行书如梁启超所说,走的是立足于一人之法深入为之,兼采多家之长化入其中的路子。他的作品一眼看去就强烈感受到米芾行草的神采,从骨架到笔意都有很深的米字的痕迹。他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史中寻寻觅觅时,与宋人之书,尤其是米芾的行书一见倾心,坚定地认为米字开朗、率真、活泼、富有美感、能够直抒胸臆,比较适合自己的性情。于是多年来他心追手摹,临池不缀,作品鲜明地呈现出米书的绰约风姿,也或隐或显地流露出自己的人格性情,还伴以吸收多家书法精华而喷吐出的芬芳,在攀登书法巍峨高峰的征途上留下艰苦跋涉的脚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康有为曾比较唐、宋两代的书法特点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米芾在“宋四家”(苏、黄、米、蔡)中以年岁论,虽然排名并不靠前,但以书法成就论,不少识者认为自当首屈一指,尤其在讲求意趣和个性方面,他在宋代书家中可谓杰出代表。他的字有着深厚的“集古字”的功底,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苏轼对他的书法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评价。所谓“风樯阵马”,是说其书法体势骏疾,飘逸超迈;所谓“沉着痛快”,是指其跌宕飞扬之中又守住阵脚,大有“纵心所欲不越矩”之概。

  吴雪的行书受孕于米书,自然带有米书的天生丽质。他注意把简与繁、藏与露、疏与密、肥与瘦等矛盾对立的因素融合起来,努力做到“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在章法上,他重视整体气韵和节奏,也尽量兼顾细节到位和完美,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往往别出机巧。用笔上,他善于在正侧、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跌宕跳跃的气势和飞扬飘逸的风格,线条挺拔劲健,富有骨力而又不乏灵动感。傅爱国先生评价吴雪的书法,说其“创作心态和美学取向大有宋元文人艺术家玩味书法的态度,作书能率情率意率真,却不草率;书成得豪气骨气真气,但无霸气”,此语并非言过其实。吴雪的行书,总体形态意气风发,明朗爽快,法度之中又融入自己的情趣,已初步显露出自己的面貌。

  任何一位成功的书家,都需要在专攻之外广采博纳,并富有自己的创造。吴雪的行书虽然主要以米元章为根基,但又不局限于米书。细察其作品,可以明显看到赵松雪、黄山谷、苏东坡诸家的雪泥鸿爪,也可见到唐楷中欧体和柳体的影子。他的行书渊源有自,虽不复杂也不简单;字的形态特征虽总体一致,但不同作品往往也有不同面目。如他写的大幅对联或横批大字,就与一般条幅和斗方颇不相同:如果说前者更稳健有力,那么后者则更潇洒超逸;如果说前者更接近楷,那么后者则更偏重行。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作者在楷、行两方面都下过一番扎实的功夫,具备良好的书法根基和素养。

  向来学米书者易得其长也难免其短。米芾自己说,他作书在笔法上是“刷字”。这当然是指其字中锋直下,干脆利落,但也隐含着内蕴不够,过于直露之偏失。黄庭坚当年评米芾书,说其“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亦似仲由(即子路)未见孔子时风气耳”。这里一方面褒美其笔势雄强恣纵,所向披靡,但另一方面又批评其仿佛子路未拜孔子为师之前的样子,神情不够内敛,有欠彬彬之态。若对吴雪的书法加以挑剔,这一点似也值得注意。此外,其行草的长竖一笔,时有浮滑纤弱之感,有欠劲健苍老之姿。

  苏东坡曾向自己外侄谈论作书之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就告诉我们,书法艺术不仅要有一种秃笔堆成山的勤学苦练,还需要读书万卷的高度文化修养。只有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学养相互渗透,才能妙悟通神,手眼不凡,写出真正高品位的书法作品。当今之世,秃笔成山的苦练者已少之又少,读书万卷的学养深厚者更是凤毛麟角。书法之难,于此可见一斑。

  吴雪君正当盛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兼书记处书记。他虽然每日公务繁忙,但笃志于书法艺术,除坚持临池和揣摩前贤佳作外,还对书法理论颇有钻研。笔者多次参加文联组织的有关会议和活动,与吴雪君相聚总免不了谈书论艺,常常听到他对书法艺术的精辟见解,深感他对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奥妙,有着自己的真切认知和独到感悟。以吴雪现在达到的书法水平和对书艺的深刻理解,再假以时日,他的书艺自当乘势而上,迈向更高的境界。(作者:钱念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