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9鱼我所欲也】思维导图 知识点复习 试题精练

 广东黄汉光 2022-04-14
 ——年级下—— 
【复习必备】七年级上课文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精练(20元购)
◆20元购◆【复习必备】七年级下课文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精练
【复习必备】八年级上课文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15元购)
◆20元购◆【复习必备】八年级下课文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精练
◆20元购◆【复习必备】九年级上课文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精练
【0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2梅岭三章】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3短诗五首-月夜】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3短诗五首-断章】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3短诗五首-风雨吟】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3短诗五首-统一】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4海燕】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5孔乙己】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6变色龙】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7溜索】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08蒲柳人家】思维导图+知识点复习+试题精练

——九年级下——

鱼我所欲也

孟子

【文学常识】

㈠作品简介

⑴《孟子》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成书大约在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

⑵《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

⑶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⑷《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

㈡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

㈢解题

“鱼我所欲也”的意思是“鱼,是我所喜爱的”。本文题目与文中的“熊掌,亦我所欲也”连用,作者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从而展开对“舍生取义”论点的论述。

【基础字词】

㈠课本注释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③[恶(wù)]讨厌,憎恨。

④[患]祸患,灾难。

⑤[辟]同“避”,躲避。

⑥[如使]假如,即使。

⑦[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

⑧[是心]这种心。

⑨[丧]丧失。

⑩[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⑪[羹(gē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⑫[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用作后缀。

⑬[蹴(cù)]踩踏。

⑭[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⑮[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⑯[辩]同“辨”,辨别。

⑰[何加]有什么益处。

⑱[奉]侍奉。

⑲[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yú)”,语气词。

⑳[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接受施舍。乡,同“向”,先前、从前。

㉑[已]停止。

㉒[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㈡词语知识点梳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点语句翻译】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他不致丧失罢了。

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呼尔”“ 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接受。

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是有人不去干这件事。

【思维导图】

图片

【文章主旨】

文章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并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写作特色】

1.善用比喻和对比,论辩力强

全文主要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说理,增强了说理的力度。

如: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地区别出“生”与“义”价值的高低。

如第1段用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又用正面事实说明人能不贪生、不避患。

2.论证严密,层层深入

文章“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的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入。

【重点难点】

1.(课后题)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图片

⑴舍生取义。

⑵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

⑶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⑷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

2.(课后题)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3.(课后题)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所欲有甚生者/万钟我何加焉

⑵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乡身死而不受

⑶呼尔而之,行道之人弗受/所识穷乏者得我

⑴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⑵做/为了。

⑶给予/同“欤”,语气词。

4.(课后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示例】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血洒秦宫,慷慨就义;大义凛然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做了最好的注解;还有“一腔热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

在今天,舍生取义的观点仍应该值得提倡。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表现。

5.(课后题)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示例】两个人各有一本不一样的书,都把自己的那本看完了,他们各自看了一本书。如果他们将自己的书交换阅读,那么,书虽然没有增加,但两个人却各自看了两本书。这说明了分享的好处。

6.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③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 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7.文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话还有哪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9.结合本文及《〈孟子〉三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⑴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⑵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⑶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10.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的?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更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11.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义:道义、大义。言行合乎道德规范,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12.理解性默写

⑴哪句话体现了全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⑶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⑷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⑸“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⑹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⑺不辩礼仪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⑻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