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聂有多少张脸

 新用户8489cL9T 2022-04-14

文:袁梓玮  聂传安


        前天推出一班钟尚恒写老付的文章。在旁批中我也说,老师是学生笔下的“爱物”,会经常被写到。只不过要写新写出特点实不容易。

        但是再看一班袁梓玮同学写老聂的文章,发现这孩子就是能写得与众不同,让文章显得灵气十足。我们且来看一看他的文章《老聂有多少张脸》。

        一天下午,我绕南湖“内卷”时经过学校旁。不经意透过围栏往学校里一看,发现老聂正在操场上打篮球。他一身黑,站在篮球场中间,双手叉腰,望着正在上篮的老师,一脸凝重。(一身黑……一脸凝重……让人好压抑啊。绕南湖“内卷”,一班流行语,就是主动跑南湖的意思)

        咦,老聂貌似还没有怎么在我们面前展示过凝重的表情。(也许是的。学生再大的事儿,也比不上对手成功上篮事大啊) 

        老聂曾跟我们说孔子有千面,如被子路质问见南子时尴尬的一面,孔子感叹自己“衰也”时伤感的一面……那,老聂呢?老聂到底有多少“面”?我不由得细细回忆起来。(过渡得好。由上课内容过渡到文章内容,自然,顺畅)

        第一面,“少女面”。想起上学期我前师父王丽婷写的作文中的一句:“他的那只手只用一只食指,竖在自己嘴唇上,其他手指都放在他的下巴上,两只眼眯着……好像……有一种……少女生气的感觉?”(这是真的引用,还是梓玮的杜撰?我还没去查呢)

        好家伙,脑补的画面差点吓到我了。我不由自主模仿着做动作,一只手指竖起来……我还特地培养了眼泪,用“柔情似水“的眼睛猛的往前放电。从我身旁经过的路人都以惊恐的眼神望着我,我只好放弃。(少女生气……可不是你这个少男随便能模仿像的)

        第二面,“阴沉面”。上周,我和几个同学在下午放学后,待在教室的时间超过了规定回家的时间。在我们没注意的时候,老聂悄悄地走进教室。我察觉到杀气侧漏,心有所感地回头一看,便赶紧收拾书包。不料老聂大吼一声:“现在几点了,还不回家?!”一旁的宇希同学看了看表回答:“六点五十八分……”“那就去走廊蹲几个来回!”“老聂恶狠狠地说。我经过他身边时,不禁“毛骨悚然”。(这段里的那个人好凶啊)

        我们蹲走的时候,老聂站在通道尽头,阴沉沉的眼光缓缓扫过我们几个,接着拿出一张纸一支笔,低头写下我们的名字……(那时间是挺吓人的)

        第三面,“娇羞面”。老聂在给我们讲解“花木兰对镜贴花黄”时,翘着他的兰花指,发出“嗯嗯嗯”三声,扑闪着他的“卡姿兰大眼睛”,含情脉脉的望着我们……哦,不应该叫“娇羞”,应该是“风骚”。(我这个老人家特意去度娘了一下“卡姿兰”,原来是个时尚彩妆领导品牌;再查“卡姿兰大眼睛”,原来是网络流行语,夸眼睛漂亮的赞美词,通常夸猫猫的眼睛就是卡姿兰大眼睛)

        第四面,“感叹面”。正如刚刚看到的,老聂打篮球时,一个球传给他,但被另一个人断掉了,并迅速上篮得分,于是老聂不由得发出饱含懊悔、遗憾、不满的一声感叹:“唉呀……”(这一段接第一段内容,前伏笔,后照应,行文严谨,恰好又作为其中的一面。)

        “哎呦!”差点被脚下的台阶绊倒的我,一瞬间回到了现实。再远远看一眼操场上打球的黑老聂,继续跑湖“内卷”了。(梓玮文章构思非常用心。这一段收回回忆,与第一段照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

        看梓玮文章,我们至少发现有如下几个优点:

        其一,这孩子善于概括。“少女面”、“阴沉面”、“娇羞面”、“感叹面”,这些都是他自己的原创——应该是经过思考与辨析后的原创。即使分类不一定完美,但原创性的东西非常可贵。

        其二,这孩子善于选材。四个材料,分属四个不同场合:别人的文章;课后教室;课堂;操场。因场地的多样性,使得事例更有代表性,人物形象也更加全面。

        其三,这孩子用心构思。特别是最后两段与第一段之间的呼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佳构天成。

        看梓玮此文,不由感叹他在写作方面的进步与灵气。也希望这孩子越来越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