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人学历史》第17章    狄仁杰,大唐兴盛(上篇)

 黑猫老司机 2022-04-14

书接上回,

继续做梦。

我问:“张良先生,是不是每个上位的掌权者,都会采取一些手段来清除异己?”

张良说:“为了顺利实现自己的抱负,大部分掌权者肯定要这样。不过越往后越文明,到后来只是没收家产、锒铛入狱、黑化人生。把你放在一边,不影响我的位置就好,不会赶尽杀绝。”

我说:“从这点来说,我觉得越接近现代,整体的社会意识越来越开明、民主、和谐、共存,比如说董明珠比武则天强多了,至少没有如此心狠手辣去清除异己!”

张良说:“只不过时代属性不同,事业量级不同,如果董明珠抢的是大唐江山?照样会杀人如麻。到接近现代的朝代,上位就不杀人了,而是列个清单,哪些是自己人,哪些不是自己人,该查查,该罚罚,你就是抱团各大门阀跟老大叫板也不行,我管你是蚂蚁还是大象,照样办你。”

我问:“我们现在最文明最正义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

张良说:“发动群众斗群众。群众最喜欢塑神与倒神,让你站到群众的对立面,你还有翻身的可能吗?无论过去你是多么成功的人设,多么潇洒的人生,一旦把你划拨到人民的对立面,你就再也没有机会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了。”

我问:“那武则天当时为什么不用这个办法呢?”

张良说:“你以为她不想?是时代不允许。没有如此畅通的信息渠道,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当时的老百姓又不识字,发动起来太费劲。”

我说:“以前看电视剧《武则天秘史》,总觉得禇遂良和长孙无忌是被残害的忠良,就那么被武则天给发配边疆了,很心疼!”

张良说:“忠奸之分是现在评书的思维,过于扁平化。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小人,也没有绝对的君子。人性是中性的,无所谓善与恶,利益才是人性的本质。当你以利益的视角看人性,99%能看透,而剩下的那1%的缺点,则可以忽略不计。”

我问:“武则天上位时,谁是最大的威胁者啊?”

张良说:“作为异姓上位者,当然最大的威胁就来源于前任皇族,因为自上到下都有认知惯性,都觉得江山原本是李氏家族人家的,你是个盗取者。同样的道理,武则天上位,最大的威胁就来源于李氏家族,所以她大开杀戒,甚至连亲儿子都不放过。”

我问:“那后来,为什么武则天又把江山还给了李氏家族?”

张良说:“应该算是被动吧。一个国家能够统一、稳定、持续,取决于三个要素:中央集权、官员代理和文化伦理。在唐朝那么一个男权社会里,突然有了一位女皇,实际上是冲击了最核心的“文化伦理”。而“文化伦理”又是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盘,个人意志在系统面前就是螳臂当车,那么,她的妥协就有必然性。所以,最后她主动赦免了情敌、政敌,去帝号,与李治合葬,回归了一个纯粹的普通女人身份。这里面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狄仁杰,说服了—宝啊,咱有生之年过过皇帝瘾就行了,皇位还得传给儿子不能给侄子啊,不然儿子的命容易不保,您主动退也好,被动退也罢,咱撒手吧,就当人生潇洒走一回!”

我问:“狄仁杰在人性方面,比武则天看的透彻,我想问下,他为什么那么出名呢?”

张良说:“因为关于狄仁杰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是最多的。狄仁杰基本等同于唐朝版的福尔摩斯,极擅断案,而断案系列又是猎奇中的猎奇,今天的影视剧普遍都在挖掘狄仁杰是怎么断案的,老百姓非常爱看,传播很广。还有一个原因是狄仁杰捆绑了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这个大IP,影响力自然而然不可估量!”

我问:“同是断案者,包拯为什么不如狄仁杰火呢?”

张良说:“两个IP定位不同,狄仁杰倾向于逻辑推理抽丝剥茧,包拯倾向于公平公正、上下同权。关于包拯的文学作品,很少谈案情,都是谈他是如何铁面无私判案!”

我问:“据说当时武则天内部政治上告密成风,为什么狄仁杰能够独善其身,最后善终呢?”

张良说:“其实狄仁杰也没少被政党告密,也曾反复被捕入狱,但是都能逢凶化吉。这里面有个关键性因素,就是武则天很欣赏他,看中了他的人品和能力。按照我们自带现代滤镜去看,就是他可以看做全心全意为国派,既不算忠于武家,也不算忠于李家。他后来为什么建议武则天把政权还给李家?是因为他觉得把政权还给李家,可以稳定唐朝政权的基本面,不会进入动乱的局面。一句话,武则天很明白,狄仁杰是一心为民,辅佐自己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政权稳定,避免国家进入内乱,从而实现国泰民安,这样的人才谁不爱呢!”

我问:“那狄仁杰对于武则天而言,是什么样的存在?”

张良说:“救星+克星!狄仁杰是官宦世家,爷爷是正四品,换算到今天,差不多相当于省级干部吧,狄仁杰的父亲也当官,所以说狄仁杰会当官是娘胎里带来的。而武则天呢,在当官这方面是个生瓜蛋子,只是心狠手辣玩弄权术成功上位了。有政治天赋是不假,但是没有政治实战经验。狄仁杰对武则天是润物细无声般的规劝和调教,把她从一个女政客变成了从善如流的政治家,狄仁杰是以柔克刚了。”

我说:“说狄仁杰是武则天的教练更合适。给女皇当宰相,会不会更难呢?”

张良说:“那是自然,毕竟男女思维是有差异的。你给男企业家当秘书当的很顺溜,你给董明珠未必能当好,因为董明珠毕竟是女人。武则天也是女人,女人就有女人感性思维,所以这对狄仁杰的要求更高,既要懂男人又要懂女人,能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女人思维让武则天接受,这才是真正的大学问。还有一点,到了武则天这个高度,很难找到能让自己心灵依靠的男人了,放眼整个社会,也就狄仁杰还能跟武则天过两招。董明珠累的时候,也想找个肩膀倚一下,找个人喊一声,靖哥哥。”

我问:“听说武则天养男宠,这是真的吗?”

张良说:“对于天子而言,他们是道德规范的制定者,而自己本身又可以凌驾于道德之上,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为所欲为、不受约束的,甚至杀人不用偿命。换句话讲,你找一个最保守、最忠贞的女人,让她站在武则天的位置,她也会养上一群男宠。”

我问:“看来武则天在个人独处方面,内心也是空虚寂寞的,当皇帝也有累的时候,需要有个心灵港湾,养男宠也是可以理解的!”

张良说:“古代文人喜欢逛青楼,谢安曾携妓泛于海,就是带着妓女坐着游轮出海玩去了,没人鄙视他,因为三妻四妾是社会的主流,逛青楼当时也是合法的。但民国以后,没人逛青楼了,因为社会规范不允许了。但是人性还是那个人性,需求还是那个需求,文人还是那个文人。于是,一切都隐于地下了,地上依然是一夫一妻的完美形象。”

我说:“好像现在新闻里报道那些贪官污吏,是你说的那种情况,现在终于理解了老百姓对武则天私生活糜烂批判的非议言论。”

张良说:“老百姓茶余饭后,非议武则天不仅仅是私生活糜烂,还有夺取李氏天下、忠奸不分、心狠手辣等言论。这些是事实不?都是。但是如果她是男性角色呢?这些问题貌似又不是问题了。再英明的封建帝王都有以上特质,尤其是开国皇帝。”

我问:“张良先生,你说的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残留的不公平,武则天的政绩做的如何呢?”

张良说:“武则天的狠是对对手与政敌,对老百姓则关爱有加,她当政期间,老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整个时代甚至有贞观遗风的美名。把李氏家族看成接力赛,武则天作为李世民与李隆基中间的一棒是合格的。前面我们也谈过,对于一个初创朝代而言,前五棒至关重要,你可以不卓越,但是一定不能不优秀。武则天是一位称职的女皇帝。”

我说:“我记得看过关于狄仁杰的电视剧,印象中狄仁杰会中医。”

张良说:“有家国情怀的人,普遍是两手准备,得志则为良相,不得志则为良医。”

我说:“跟近代鲁迅似的,当时不得志,然后用笔杆子干起从政工作!”

张良说:“鲁迅是弃医从文,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问:“现在狄仁杰电视剧系列,你觉得哪些剧情不真实?”

张良说:“在唐朝的男性审美里有个很重要的认知就是美髯,美髯飘飘才被认可为风流倜傥,电视剧里胡子太少。”

我问:“现在《神探狄仁杰》的扮演者梁冠华也是美髯公化身呢,不过我想知道武则天对狄仁杰信任到什么程度?”

张良说:“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的人,武则天基本上就起用,这是对一个大臣信任的最高标准。你要知道,万一他是在建立自己的嫡系圈层呢?包括后来的宰相张柬之都是狄仁杰推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