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文治楷书赏析《次男维桓圹铭》册页

 李叔狠生气 2022-04-14

图片

【王文治像】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南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官翰林院编修、侍读,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一生以书法称名于世,早年习书从前辈笪重光入手,受其影响颇深;工诗、书,书法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著有《梦楼诗集》二十四卷《快雨堂题跋》《论书绝句三十首》等,传世书迹较多。

王文治作书,喜用长锋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这与他的天然秀逸的书风有表里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说:“国朝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正梦楼太守则专取风神,故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其书法用笔规矩而洒落,结构紧密而内敛,墨色以淡为主,着实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王文治忠实地秉承帖意,但无传统帖学的流转圆媚与轻滑。其书用笔转少折多,以折为主,显得果断有致,干净利落。瘦硬的笔画略带圆转之意,既妩媚动人,又俊爽豪逸,风神萧散,笔端毫尖处处流露出才情和清秀的特色。

王文治 楷书 《次男维桓圹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文治二十多岁时就书名遐迩传扬。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全魁、周煌出使琉球,两位使臣仰慕王文治书名,特意邀请他同行,王文治欣然答应。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纷纷重金求书,视为至宝,十分珍重,一时间王文治在琉球书名风靡。当时朝鲜人来华,专门以饼金购得王文治书法以归,其书法声名远播海外。乾隆皇帝南巡江南时,在杭州寺庙中见其所书《钱塘僧寺碑》,大赏爱之。由于乾隆皇帝的赞赏,王文治的书法声望一下大大提高,广为流传,为士林所宝。日本很多博物馆都珍藏着王文治真迹。如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冲绳县立博物馆、大分县立博物馆皆珍藏有王文治的墨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