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期的赏花时尚

 昵称37581541 2022-04-14
图片

阳春三月正是养花栽草、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古代北京地区历来重视绿化美化,明清时更是广植花木,京城的观赏花卉种类空前繁多,赏花成为一种时尚。

图片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记载:“都花事,以极乐寺之海棠、枣花寺之牡丹、丰台之芍药、什刹海之荷花、宝藏寺之桂花、天宁寺之菊花为最盛。春秋佳日,挈榼携宾,游骑不绝于道。” 

金中都时代,在丰宜门外设拜郊台,称“丰台”。丰台在元明清时候是北京有名的花乡,犹以芍药驰名。

我国种植芍药历史悠久。北京有“谷雨前后看牡丹,立夏前后赏芍药”的习俗。明清时期,丰台已成为京郊大型养花基地,出产包括芍药在内的各种优质花卉。清学者麟庆在《鸿雪因缘图记》中记载:“丰台在右安门外八里,前后十八村,泉甘土沃,养花最宜,故居民多以种花为业,而花又以芍药为最。”《帝京岁时纪胜·四月》也载:“京都花木之盛,惟丰台芍药甲于天下。”

那时,北京的花卉交易十分兴旺,出现了许多贩花的小商人。每值农历四月丰台芍药盛开,京城花贩就蜂拥而至,尽购芳枝,然后担入城里叫卖。在《燕京岁时记·芍药花》中载:“芍药乃丰台所产,一望弥涯,四月含苞时,折枝售卖,遍历城坊。”明周筼《析津日记》也有记载:“京师丰台芍药连畦接畛,荷担市者日万余。”

图片

看到卖花能获得好的效益,丰台花农也加入到进城卖花的行列之中。据《日下旧闻考》中记载:“丰台种花人,都中目为花儿匠,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以车载杂花至槐树斜街市之。桃有白者,梨有红者,杏有千叶者,索价恒浮十倍。日昳则虽不得善价亦售矣。”

不仅芍药卖出了好价钱,丰台还成了赏景观花的风景区,每值鲜花盛开之际,京城的人们成群结队来此赏花。清康熙年间诗人庞垲游览了丰台的芍药花田后很是感慨,专门写了一首游赏诗:“四月清和芍药开,千红万紫簇丰台。相逢俱是看花客,日暮笙歌夹道回。”

芍药虽美,但论娇艳则不及海棠。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人们栽培海棠的记载,到了汉唐时期,海棠的栽培技术有了明显提高,种植面积也大为增加,宋元时期海棠花甚至被视为“百花之尊”。

明清时期的北京广植海棠,海棠成为著名的观赏花。明代《大都杂录》载:“大都兴圣宫(今北海公园西北部)外植海棠百株,三月花放,后宫佳丽于此而赏,满园尽香。”

当时很多寺庙都种有海棠,这些地方成了人们春天赏海棠花的好去处,其中广安门外的韦公寺比较出名。韦公寺是明正德年间太监韦霦出资修建的,原称弘善寺,也称宏善寺,在《帝京景物略》中被称作韦公寺。

图片

自明代开始,韦公寺就是观赏海棠的胜地,吸引着无数花客。据《帝京景物略》载:“韦公寺内二西府海棠,树二寻,左右列,游者左右目其盛,年年次第之……看花日暮,多就宿韦公寺者。”到清代时,韦公寺的海棠依然不衰,《稗说》中记载:“左安门外韦公寺侧之庄园,饶木芦荻,清渠委宛,颇幽邃,春时寺有海棠两树,大逾抱,高寻丈,数百年物也。每花,士大夫多遇赏,经月始绝足音。”

当时韦公寺的两株海棠长得十分高大,已经有几百年的栽植历史,自然吸引了各个阶层的爱好者前来赏花,赏花时间延续了一个多月才“绝足音”。

除了上述海棠花观赏景点,《日下旧闻考》中还提到,最初以钟鼓楼东张中贵宅二株为最。清代小说家杨懋建在《京尘杂录》中记载:“今则二三月间,南西门外三官庙海棠开时,来赏者车马极盛。”

位于西直门外高梁桥西三里的极乐寺,也是赏海棠的好去处。《光绪顺天府志》中对这一胜景有生动描写:“极乐寺惟海棠数十株,暮春三月,拆苞吐馥,艳如赤霞,娇如晴雪,夕阳万点,尽收其中。间以丁香,蕤蕤碎紫,城西一胜地也。”

征稿启事:

北京日报古都版征稿啦!古都版秉承“与历史对话,与时代同行”的办刊原则,稿件主要介绍、评述北京地区古代历史文化,四九城的古迹遗存、老北京的人情风物、胡同里的传统手艺、古村落的历史典故,都是古都版需要的内容。如果您对老北京既熟悉又喜爱,欢迎您和我们一起书写北京故事;如果您对老北京的某个行业、某个地方特别了解,欢迎您和我们联系。除了文字作品,也欢迎绘画、摄影作品投稿,投稿邮箱bjrbgd@163.com,一经采用即有稿酬奉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