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蘑菇也有“朋友圈”?科学家窥探到了蘑菇间的“窃窃私语”

 新用户19266172 2022-04-14

图片

春天来了,各种野生真菌(蘑菇)也如同雨后春笋般争先恐后地冒出了土壤,探出了树根。草地上、田野间,还有森林里,到处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注意不要轻易采食,有生命危险)。它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红伞伞、白杆杆”,“黄伞伞、黄杆杆”,一个个的都安静地伫立在那里。

图片

安静?也许只是我们的耳朵无法听到它们的“窃窃私语”。

2022年4月6日,发表在《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的计算科学家Andrew Adamatzky在这些大型真菌中发现了有意思的事情:蘑菇可以产生类似神经的电活动,而且这种模式竟然和人类语言的结构接近。于是,Adamatzky重建了真菌“语言”的潜在语法。

图片

在过去10年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植物能够进行交流的证据。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甚至显示,植物在被收割时会“发出尖叫”。真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而是自成一界,包括酵母、霉菌、蕈菌和菌菇类。

此前的研究表明,真菌通过被称为菌丝的丝状结构传导电脉冲,类似于人类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方式。但这些电活动与人类语言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在这项新研究中,Adamatzky研究了四种真菌的电活动,包括幽灵真菌Omphalotus nidiformis)、毛柄金钱菌Flammulina velutipes)、裂褶真菌Schizophyllum commune)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图片

他使用插入真菌定殖区域的微电极检测并记录电活动,然后将活动脉冲分组归类。每种真菌的脉冲持续时间和峰值各不相同,有些脉冲持续长达21小时。

图片

Adamatzky发现,裂褶真菌(S.commune)的词汇量最大,它们可以将最复杂的“句子”组合在一起。但总体而言,真菌的平均“单词长度”为5.97(按脉冲组衡量),与英语(4.8)和俄语(6)等人类语言相当。

Adamatzky说:“我们不知道真菌的脉冲模式与人类语言之间是否有直接关系,也许并没有。但是,不同纲、科、种的生物基质在信息处理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只是好奇地想比较一下。”

虽然将真菌的电活动类比于人类语言这种做法值得关注,但这项研究没能揭示出真菌网络在交流什么,甚至是否真的在交流,或者为什么这些生物体可能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保持通信。

考虑到真菌的生活相当简单,研究人员想不出太多的可能性。也许,这些信号可能是蘑菇们在刷存在感,或者向其他蘑菇发出生存受到威胁的信号。

图片

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生态学家Dan Bebber说:“这项研究虽然很有趣,但将真菌电活动作为语言来解释似乎有点过于激进。在谷歌翻译上出现'真菌’语言之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damatzky表示,假设这些电活动在影响真菌网络中的其他细胞活动,那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真菌交流的新线索。

论文链接:

https:///doi/10.1098/rsos.2119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