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早晚会明白,这辈子就是“一场梦”,梦醒后,一切都寂灭于无

 舒山有鹿 2022-04-14

01

有人说过,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

每一首曲子,都有终结的那一天;每一朵鲜花,都有凋零的那一刻;每一场人生的梦境,都会有梦醒的时候。

这世间,或许就是一个梦境,而你我都处于无法破除的梦境当中,一直按部就班地活着,自己有什么追求都不知道。

季羡林说过,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

在季羡林看来,由于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活着的意义,所以很多人都浑浑噩噩地度过这一生。

“浑浑噩噩”这个词,为什么一直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呢?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人,都只是随波逐流,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

试想,你我都在“梦境”中日复一日地活着,而且在一眼看到头的人生当中挣扎着,甚至不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是什么,那不就是悲哀吗?

当人生这场梦破碎的那一刻,其实,一切都会变得毫无价值。

02

现代人的人生走向。

当代人的人生,笼统概括也就这7点。

早年的读书——毕业后找工作——被所谓的爱情蒙骗了双眼——糊里糊涂地结婚,生育孩子——中年时期的失业——晚年时期的孤独终老——归去。

这7点,就像是一个禁锢,又有谁能跳出来呢?说得难听一点,99%的人都过着这般“模板化”的人生,活成了标准化产品的模样。

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人间就是一条流水线,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产品。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只剩下样子不一样了。

当我们回想起自己的人生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固化”了一般,一眼就能看到头,仿佛没有太多的价值。

年轻人想不婚不育,不想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受苦。但是,他们的父母不同意。最后,他们还是选择结婚生子。

当这些年轻人上了年纪,退休之后,才猛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孩子,也在过着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生。貌似跟“死循环”一般。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大部分人都活在了同一个“梦境”当中,那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真的不是木偶吗?

03

人生,不该是固定不变的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很多人的观念都固化了,总觉得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得这么做,到了另一个年纪就该那么做。这,不就是“画地为牢”吗?

自己给自己画地为牢,才是“没意义”的根源所在。

前几年,有一个年轻人在网络上火了一把。就是因为他985毕业后,并没有直接去工作,而是到处去观赏不同的人文风情,选择先看看这个世界。

对此,有采访者就问他:“你都毕业了,身边人都忙着找工作去了,为什么你会选择先游览这个世界呢?”

年轻人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想先看看这个世界,先知道这个世界有什么,再回归到平凡的生活当中,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

有太多的人,都在坐井观天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别说去看看这个世界了,或许连自己的省份都没有出过,就限制在其中。这,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不幸。

真正的人生,不该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个巨大的圆圈,一个让你能够洞悉这个世界,而不是被人遮蔽的人生。

如果能够选择,人,还是不要做标准化的产品比较好。因为我们只能来到这个世界一次,如果还对自己画地为牢,就没有价值了。

04

梦醒后,希望一切都值得。

在知乎上,有人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为了社会而奉献,有人说是为了家庭而添砖加瓦,有人说是为了梦想而不断努力......

这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人生的意义。只不过,有太多的人,他们随波逐流,根本没有独自的想法和追求。那些人生理想的空话说得太多,完全像甜腻的蜜糖一样,令人生厌。

有个答案说得很好,你喜欢什么,就去追求什么,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好自己的一生。

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人公一样,喜欢画画,那就去学画画,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无论贫富,都无怨无悔。那才是正解。

有太多的人,只看到了街上的六便士,而看不到天上的月亮。所以这些只看到六便士的人,都活成了“相似”的模样,他们的人生,就跟“PPT模板”一样。可悲。

人,没必要按照固化的模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那是没有意义的,只不过是“死循环”而已。

唯有为自己活过一场,那才是梦醒后的人间值得。

借用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