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水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意识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山与水可以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为基础的物质,“水藏于山,则山活万物以生;山含富水,则水养万物秀丽”,这种认知进而上升到中国人的文化哲理之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山水成为中国人骨子里一道独特的精神文化景观。 有情有景,可以说是中国山水画的最主要特征,中国的山水画与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一样,天然地蕴含着一种中国人特有的哲理认知和精神气质。 ![]() ![]() 宋 赵伯驹绘 《江山秋色图》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技法上来看,先是通过采用单线来对山水进行勾勒,从而表现出山石的特点,当水墨干了之后,再用花青来着色,是以石青色为基础来绘制的,从构图来看包括近、中以及远景三种方式。 ![]() 《晴峦萧寺图》 李成 北宋 《晴峦萧寺图》绘冬日晴谷幽寺,群峰兀立,瀑布泉清,古木盘虬,水榭傍溪。远景峰峦层叠耸峙,墨色由深及浅,不仅突出了巨峰的体积感,亦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纵观全图,笔法娴熟稳健,用墨层次分明,构图疏密有致,气势雄浑却不失清逸,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 ![]() 五代 关仝 《关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仝(约907-960),长安(陕西西安)人。五代后梁杰出画家,一作关同、关穜。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早年师法荆浩,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气势。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 工笔山水画 王振鹏(元) 王振鹏(生卒年不详),字朋梅,浙江温州人,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擅长人物画和宫廷界画,被元仁宗赐号为“孤云处士”,官至漕运千户。传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图》、《江山胜览图卷》、《阿房宫图》、《金明池图》。 ![]() 雪 巨然(五代十国)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 ,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 雪岸寒鸦 李安忠(南宋) 李安忠,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徽宗宣和时为画院祗候,历官成忠郎,南渡后绍兴间复职画院,赐金带。其子李公茂,世其家学,然不逮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