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者思维弱者思维,弱者给自己找舒适,强者给自己找不适

 留学备考 2022-04-14

积极地接受痛苦不是痛苦,消极地接受痛苦才是痛苦。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偏僻的地方有一位很有声望的私塾先生,他教书的规矩很多:

当鸡叫的时候,同学们要在教室里整整齐齐的冠带;每天的功课没做好,不能熄灯休息……

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这读书日子很苦。

其中一个少年,由于私塾名额有限,无法报名,只能坐在窗前旁听。

这个少年每天都照着这个班学生的规矩起早贪黑。

早晨因路途遥远,跋涉千里,晚上借着米粒灯,熬夜苦读。

这位先生对年轻人不闻不问,任凭他。

忽然有一天,老师指着一个学生问道:“看书苦吗?”

那个学生哭了,干巴巴地说:“苦。”

老师摇摇头,微笑着,然后特别向那个靠着窗子认真倾听的少年问好。

青年愣了一下,憨笑道:“甘之若饴.”

老师很客气地对学生说:

“人生如茶,亲品者,细品慢尝下自是余甘无尽。若是勉强为之,只会记住入口时扩散而开的苦涩。

学习之事既避不可避,你们与其哀声载道,不如尝试换下心态,主动品品'学习’这一杯茶。”

事实上,不仅仅是学习,任何一件事是主动去做还是被迫去做,切身感受都不一样。

例如,如果你主动早起,就会产生一天之计在于晨;

强迫早起,则产生一肚子的气愤无法发泄;

如果你主动去跑步,那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放松;

被逼着跑,则每一步都像灌铅一样,生生不息。

因此主动吃的苦并不苦,被动吃的苦才是真正的苦。

旧约中说:“人活着就会有苦难。”

苦涩是生活的基本特征。

读书之苦,自律之苦,成长之苦…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但这些却是我们破茧成蝶的必经之路。

假如我们总是抱怨,我们就会陷入痛苦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但是如果我们积极主动,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就会因为收获而欣喜。

02

弱人自寻安逸,强人自寻不安。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

人性是贪图安逸、喜欢享受的,人们都喜欢让自己舒服的感觉。

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出现。

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住在一个迷宫里,有一天,他们在某个地方发现了一大堆新鲜奶酪,高兴得不得了。

二小矮人,以为奶酪可以吃一辈子,少了最初的进取心,天天坐在山里吃空,悠闲地吃着。

回望两只小老鼠,按捺不住对前方道路未知和风险的恐惧,仍坚持每天走路观察,看看是否有什么变化。

突然间,所有的奶酪都不见了。

一对小老鼠不慌不忙,坚决地寻找着新的奶酪。

但两个小矮人却惊慌失措,像天塌了一样,绝望地大叫“谁动了我的奶酪!”

我们都喜欢在触手可及的欢乐中沉醉,对生活下面的暗流熟视无睹。

但是,正如美国作家约翰逊所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惟有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和磨砺自己,才能避免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境。

已经有无数名声在外的郎朗看得非常透彻。

昨天弹得再好,与今天无关;今天弹得再好,与明天也无关,”他说。

每一年郎郎都有上百场演出,每次到世界各地演出,都会请他在自己的房间安装钢琴。

不管晚上多晚,多累,他基本上都坚持练两个小时以上的琴。

由于一直这样给自己找“不痛快”,郎朗的钢琴水平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在安乐中消弭,在忧愁中成长。

学着去为自己寻找不舒服,每一个从“不舒服”到“舒服”的过程,都是一个蜕变,一种精进。

生命总会在某个时刻,突然让我们“不舒服”。

与其被动等待承受,恐慌,不如主动突破舒适区,把握住主动。

03

真的好人,都是在受苦中修行的。

古代希腊哲学家芝诺对学生们说:

“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

要由圈内到圈外,要获得新的知识,要获得新的能力,这必然会带来阵痛。

被邀请到大学讲课的万科创始人王石。

台上的力不从心,让王石认真检视自己的知识库。

王石碰巧遇上了这个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学哈佛。

在留学时,他一再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在哈佛读书,有如'炼狱’,比攀登珠峰还难。

每日奔波于公寓、校园、教室、图书馆;

每日二、三睡觉,八时上课,有时压力很大无法入睡;

每日多读,以弥补听力、口语的不足,以便在学习上能与教授沟通;

今年,他的眼睛几乎全坏,散光严重,眼睛充血,视网膜硬化。

当时,我第一个要通过的就是语言关,理解不了啊,每天都很痛苦…这对于60岁的我来说是一个挑战。

言语的障碍,让久经商场的王石几次想半途而废,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

经过高强度、连轴转的学习,一直处于崩溃边缘的王石获得了新生,他描述自己的思想“像一台生锈的机器给润滑油再加一次油”,视野更开阔,思想更深刻。

蚌历千般磋磨,才孕育珍珠;松经风吹雨打,才傲立峰顶。

每颗珍珠,每棵松树,都有一颗苦涩的心。

艰难险阻方显坚韧,磨砺始得坚韧。

如果我们要追求卓越,也必然要在苦难中苦修。

惟有在磨难中磨练毅力和修为,我们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才能不畏强敌。

芝加哥大学这所美国名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艰难的事情。

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确实是这样,生活的挑战,弱者视之为万丈深渊,退缩不前。

强人却以其为踏脚石,奋勇攀登。

不要宣扬“吃苦论”的人生,要警惕“安乐死”。

因此,面对未来可能经历的无法承受的重负,我们与其说是现在主动吃苦,不如说是被动受苦。

等到过了“自讨苦吃”的日子,你就会明白了:

这些主动品尝的伤痛,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挑战,以后也会以百倍的甜美馈赠给我。

与朋友们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