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动语序,为啥有的词意思会变,有的词不会?

 杏坛归客 2022-04-14

编辑说

在汉语中,有的词语语序变换以后不会发生变化,如“询问”与“问询”;有的则会发生变化,如“语法”与“法语”。

语序对语义有何影响?其间有无规律可循?浙江湖州师范学院林有苗对此进行了探讨。请看——

01

有一些词语,变换语序以后也可成词,比如“询问”与“问询”。根据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问询”的义项为“询问;打听”,举例:“他回到家不久,邻居们都来问询。”从义项解释和例句来看,“问询”与“询问”几无二致。究其原因,“问”“询”都为动词,且词义相近,因此在构成双音节词时,“问”“询”二词,谁在前,谁在后,基本上都不会影响语义表达或导致语义变化。确切地说,“询问”与“问询”各自都是表示联合关系的双音节动词
不过,有一些词语,语序变换后语义表达上会发生些许变化,比如“讯问”与“问讯”。“讯问”作动词,在《现汉》中有“问”和“审问”两个义项。此处“讯”与“问”都作动词用,亦即“讯问”是表示联合关系的双音节动词。“问讯”的情形则有所不同,在《现汉》中有四个义项,多于“讯问”。义项①为“询问”,举例“问讯处、找人问讯”。义项②为“讯问;审问”,举例“接受警方问讯”。义项③为“<书>问候”,举例“互致问讯、朝夕问讯”。义项④为“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说打问讯”。
“问讯”义项多于“讯问”,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与“讯”可以作名词,表示“音讯、讯息、消息”等有关。显而易见,义项③和④都为非常正式的用法,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当“问讯”取义项①、③、④时,其中的“讯”应为名词,意为“音讯、讯息、消息”等。此时的“问讯”为表示动宾关系的双音节词。而当“问讯”取义项②时,“问”“讯”都为动词,且词义相近,“问讯”为表示联合关系的双音节动词。另外,当“问讯”为表示联合关系的双音节动词时,它几乎等同于“讯问”,都有“问”和“审问”之义
变换语序以后,词语意思保持不变或产生变化的动因何在?其中有无规律可循?

02


如果构成某个词的两个词在词性上相同、词义上相同或相近,相互间的语义关系为联合关系,那么这两个词前后互换位置,一般不会导致整个词意义的显著变化,亦即变换前后的意义是对称的;反之,两个词前后互换位置会带来意义上的变化,亦即变换前后的意义是非对称的。前者恰如“询问”与“问询”所示;后者则如“讯问”与“问讯”所示(“问讯”中的“讯”除作动词外还可作名词,“问讯”的四个义项多于“讯问”的一个义项)。

再看其他例子。“建构(联合)/构建(联合)”“继承(联合)/承继(联合)”“涩滞(联合)/滞涩(联合)”,这三组双音节词各自都是联合关系,其成分前后换位没有导致语义变化,亦即保持语义对称

“青年/年青”“语法/法语”等情形则不同。“青年”不是联合关系,为偏正结构,作名词,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或“上述年龄的人”;“年青”为主谓结构,作形容词,指“处在青少年时期”。“青年”与“年青”二者表义不同。

“语法”中的“语”与“法”也不表联合关系,是偏正结构,意为“语言的法则”;当词性相同的“语”和“法”互换位置时,得到的是新词“法语”(法兰西民族的语言),其意义与此前并不对称。

四音节词语里,如果前面的双音节词语与后面的双音节词语之间不是联合关系,而是主谓、偏正或动宾关系的话,两个双音节词语前后互换,也会导致意义或语义关系的变化。例如:

经济繁荣(主谓关系,经济是繁荣的)→繁荣经济(动宾关系,使经济繁荣)
治理国家(动宾关系,对国家进行治理)→国家治理(偏正关系,国家的治理)
仔细研究(偏正关系,仔细地研究)→研究仔细(主谓关系,研究是仔细的)

汉语作为一种显性形态并不发达的分析型语言,其语义表达与分析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序调整或音节制约等。我们看看三音节词语的情形。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曾指出“单双音节对词语结构的影响”是汉语言的特点之一。循着这一思路,语法学家张斌先生在《汉语语法学》一书中提及,三音节词语“选题目”“筹经费”为动宾结构(选+题目;筹+经费),而同为三音节词语的“选择题”“筹备费”为偏正结构(选择+题;筹备+费);其中,音节起到了区别语义关系的作用。

03

本文所论的主要是词语内部成分间的近距离换位,吕叔湘先生还讨论过句子内部成分间的远距离换位

下面以吕先生《掉个过儿还是一样》一文的例子略作说明:

(1)在家里,我对儿媳像闺女一样,儿媳对我也像亲妈一样。

如果将句中的“闺女”与“亲妈”二词调换位置,则会得到如下句子:

(2)在家里,我对儿媳像亲妈一样,儿媳对我也像闺女一样。

吕先生指出,这不会导致句子意义的变化。这是因为例(1)句包含成分省略,如下句所示:

在家里,我对儿媳像(亲妈对)闺女一样,儿媳对我也像(闺女对)亲妈一样。

例(2)句也包含成分省略,如下句所示:

在家里,我对儿媳像亲妈(对闺女)一样,儿媳对我也像闺女(对亲妈)一样。

“闺女”与“亲妈”调换位置后,其对应的省略成分也换了位置,因此不会改变句意。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1月12日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1月12日文章《语序变换与语义表达》;作者:浙江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林有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