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从南」墨绘万物——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四条屏鉴赏大展

 北京墨真书画 2022-04-14

【个人简介】

季从南,字季节,号括苍山民,1932年生于浙江丽水。早年毕业于浙江处州师专美术系,1957年处女作木刻《创薯丝》发表于上海《文汇报》;50年代支援大西北建设移居兰州,情系西北高原,挚爱戈壁、大漠、 草原风采,擅长画骆驼、胡杨、丝绸之路、西北民风等。其画取诸家之长,形成独特个人风格。画面用墨淋漓,笔力苍劲,意境隽永,具有浓厚的西部气息。晚年定居广州。代表作有《丝绸古道万里图》长卷等。                                 

出版著作有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当代名家画集· 季从南》(大红袍)、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当代国画精英季从南》等。

  广东南方卫视、香港华娱卫视、澳门莲花卫视等曾专题片报道。

作品《珠峰圣火》,在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获奖。
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他有着诗人浩阔的胸襟,笔下的骆驼充满热情,用宽广的瀚海、生命力强的胡杨林做背景。他的画很空旷、大气、雄厚,就跟他的人一样朴实。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在他的画集中题词:“龙沙万里,骆驼王。”给他的诗画以准确的定位。他身上透着江南丽水天赋的秀气,也散发着大西北给予的豪气。季从南的艺术,既有东方文化的情韵,浓郁的地域特色,又有内涵丰厚的人文精神。后期他的画进入自由境界,骆驼不是大漠里的骆驼,它已经是心里的骆驼,是艺术世界里的骆驼,是他内心深处的骆驼。

【作品鉴赏】

序言:

从小喜欢拿着毛笔蘸上黑黑的墨汁,在素白的宣纸上挥洒自己的心情;喜欢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画家季从南就是穿越甘肃祁连山,穿越古代通西域要道,在唐代诗人李白抒写的万里边塞图景里穿越,行走在这块粗犷、豪迈,又充满雄风的土地上。西北高原的人文风情、地域文脉、彩陶故乡的文化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培育了他的艺术审美。“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诗)季从南在大西北生活了四十多个春秋,在华夏戈壁这片文化厚土上扎根,大西北向他敞开了胸怀,让他发现了别人尚未发现或视而不见的美。他每年最少两次到甘肃民勤河西走廊一带体验生活,到少数民族的帐房接触牧民,参加回民的婚礼,感受藏民的热情,速写藏族同胞的神态。他把牧民身上的淳朴、善良淋漓尽致地表达在绘画作品中。为了有更多的生活素材,他经常是住在大漠,和龙卷风、沙尘暴奋斗,住帐篷里画藏民朝拜的神态。他沿途一路陪藏民走,一路走一路画,跟大自然亲热,也跟人亲热,写生作画让他兴奋和快乐。他有着诗人浩阔的胸襟,他笔下的骆驼充满热情,骆驼图中都是用宽广的瀚海、生命力强的胡杨林做背景,所以他的画很空旷、大气、雄厚,就跟他的人一样朴实。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在他的画集中题词:“龙沙万里,骆驼王。”给他的诗画以准确的定位。

早年毕业于处州师范美术专科的季从南,20世纪50年代支援大西北移居兰州。他说兰州是他的第二故乡,是大西北赋予他大漠精神,就如他的名字“季从南”一样,已经决定了他的命运。他有一对儿女,在儿子3岁时他被关进了牛棚。他的儿子从小很喜欢画画,他从心理和行动上阻止儿子画画,因为牛棚事件使他死也不让儿子从事他的绘画事业。最后他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光学研究所,博士毕业,现在美国从事科学工作。每当聊起儿子,季从南还是很骄傲。

1992年,60岁的季从南来到广州。因为他为人很好,很快在这里得到了同行们的尊重、呵护、爱护。他说:“生命里,是骆驼跟胡杨林,支持我画下去,我要把大西北介绍给广州,介绍给南方大都市。”说起在大西北的日子,他很激动,他说:“每当进入戈壁滩的时候就激动,黄河是文化发源地,我们祖先文化的起源在黄河,在许多人眼里,一尊菩萨没有什么看头,可是在我眼里,他们是真正的文化宝贝。使敦煌名扬天下的是莫高窟,它是世界最伟大的艺术画库之一。”他激动得像一个小孩子,所以在绘画中,他把所有热情都凝固在白的宣纸上。在大西北采风的日子里,他经常跟工地的朋友烤火喝酒,因为工友们除了拼命干活,没有聊天的兴趣或者话题,而季从南只能用喝酒来交朋友,和他们侃大山,抓准机会画他们的各种神态。他行走在沙漠、奔波在戈壁滩,吃住在雪山脚下,认真地画着自己心里的画。他甚至说:爱骆驼,画骆驼,最后自己是骆驼。”

他经常是一个星期都不出画室,在画室里描绘自己的天地。他用毕生精力描绘戈壁、大漠、草原,用墨挥洒淋漓,笔力苍劲,画出了一幅幅意境灵动隽永、具有浓郁的西部乡土气息的作品,如《风雪行舟》、《途中炊》等。

大西北给了他太多的感想,离兰州四十几公里的一个地方有一处风景区叫兴隆山。有次他跟一帮朋友偶然进入风景区,当他看见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翠绿时,瞬间被震撼了—好大的原始森林!原来黄土高原的兰州也有这样的世外桃源,当年成吉思汗就来过这里,还留言题名。生活在西北十几年了才看见这一片森林,整个的绿呀,他激动极了,当天晚上回到家,他就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一幅大画欣然落成,名曰:《兴隆山前卧龙桥》。因为经常写生,季从南还把兰州最漂亮的姑娘给写到画集上来了,把西北性子很烈也很聪颖的姑娘,写到自己的生命里来了。在他的作品里看得出,他受包括诗、书、画、印的内的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却辨不清出自某家某派的形迹,每一笔、每一墨都鲜明地属于季从南。美术创作家王琦认为,他是一位“墨气求韵,笔锋寄情”的画家。

他的画很开放,生活也一样,他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用心来画。他说:“用心创造艺术是一种享受。”他一边画画,一边跟许多年轻人一起玩儿,他说跟年轻人在一起自己自然也就年轻,感觉自己还没有老。他身上透着江南丽水天赋的秀气,也散发着大西北给予的豪气。虽然,季从南经历了许多西北风沙磨难,脸上也有岁月的风沙的痕迹,但还是看得出他曾经是一个江南清秀的美男子。

季从南他的画有如下特点:早期的画不是一味的豪强,一味的粗犷,它里面有江南的秀气、灵气和细腻。后期他的画进入自由境界,骆驼不是大漠里的骆驼,它已经是心里的骆驼,是艺术世界里的骆驼,是他内心深处的骆驼。

在季从南的艺术里程上,不仅山水、人物、花鸟,还有书法、诗……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他在“不教一日闲过之斋”里的各种劳作,在实质上都加厚了艺术的底蕴。他的人物画,多以描绘少数民族的欢乐、祥和的情景名世,以借历史人物抒怀见长。我最欣赏他的中国画《戈壁水清》:打水的汉子,人与骆驼,那向上伸展着的绳子,看不见的长长的绳子;那背对着我们正在用力拉着水的到来……在大沙漠里,水犹为可贵,看画面有太多想法,太多感动,在那沙漠井里负载着多少人间真情和世事哲思。我惊异于他60岁时精心创作的《丝绸古道万里图》,这幅长卷全长18米,被一个加拿大的私人博物馆收藏。在那粗细线条悬殊的节奏里,看得出老画家衔接古法与现代感的用心,作为画骆驼的季从南,在这片与自然之物心交神往的天地里仿佛取得了更多的自由,那奇诡灵变、枯润相间的笔法,那自如冲融、云走霞飞般的墨法,那透着光感的没骨法的设色,有着更多的内美和形式美的妙趣,也许,画骆驼是他的特殊标志。他的人物画功底扎实,人物造型生动优美,表情丰富动人,笔法灵活,墨色丰富,繁简得宜,虚实相生,艺术风格清新流畅,潇洒自然,若不经意。艺术语言深入简出,达到了雅俗共赏的高度。他的水墨画《日出而行》、《大漠春风》、《古道龙舟行》、《牧羊姑娘》等,都是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特别强调在风雪的环境中,少女的端庄与美丽和老牧人饱经风雪的面容形成强烈的对比,令如花的美艳与铁铸般的深刻互相衬托而彰显。其中《古漠炊烟》更以简括精练的用笔,达到传神的情致。他作为一位成熟的画家,视野相当广阔,他的画多是表现少数民族风情之作,而且是以少胜多,即使一袭裙袍,一个情神,都似有风情万种,使观者悠然。他的中国画《一路艰辛一路乐》里,大骆驼背着小骆驼,大大小小相呼应,一家子相亲相爱,很有味道。有朋友曾经给他篆刻了一方“万峰驼主”的印章,他说很喜欢。生活经历不一样,看画的感觉也就不一样,他说画画是一种感觉,一种享受,完成一幅画很辛苦,但是心情极好,这是他的语言,朴实得跟沙漠里的骆驼一样的语言。

中国画大师吴作人曾经说过:“画家们画骆驼都不对,骆驼无论在行走的时候还是坐下的休息,都是仰起头,鼻子通天,它的鼻子始终比眼睛高。”季从南永远记住了吴老师的话,所以他画的骆驼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

季从南的天赋和秉性,使他对美与崇高的事物满情挚爱。他想借助骆驼题材,表达他的审美理想。他想用艺术把自己心灵深处那绚烂缤纷的幻境,把它们在一片纯情中流露的那种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永驻人间,以此唤醒人们更加珍爱人世间美好的事物。他在一笔一画、精雕细刻中充分抒发、倾吐、寄托对美的向往,所以有人称他的创作是“骆驼精神”。他用全部身心投入创作。漫画家廖冰兄在给他的画集里写道:“挥洒淋漓,气势雄伟。”大师黎雄才用“大观”来形容他的画。文物鉴定家史树青说:“心融戈壁情系大漠,雄健潇洒气昂扬。”

骆驼是富于生命力的题材,在画骆驼中季从南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对骆驼的善良、吃苦精神情有独钟。他的画里常常突出骆驼,画得特别传神生动。驼背或马背上的蒙族少女更是特别俏丽传神,可见他对草原的情感是如何的深厚。他的艺术功力深厚,技艺非常娴熟,每当作画时都是成竹在胸,落笔如风,从容点染,顷刻即成。他绘画的骆驼主要特征是群骆驼,而且群骆驼处于奔跃欢腾的状态中,气势磅礴,充满活力。虽然有时他也画一两匹安静的骆驼,但却能静中寓动,以个体的奋发昂扬的神态表现群体的意气风发,因而气度非凡,精神饱满。

季从南的艺术,既有东方文化的情韵,浓郁的地域特色,又有内涵丰厚的人文精神。四十余年来,他用全部心灵和一支画笔去追寻去求索,创作出许多成功的作品。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展览并经常获奖,多次出访东南亚诸国,举办个展和进行艺术交流,出版有《季从南西部风情选》、《季从南画集》、《季从南近作选》等多部专著,传略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当代书画家篆刻家辞典》等多余部权威性辞典。他的《春风已度玉门关》充分表现西部风情的人物风景,曾经在一次拍卖中从480元的起拍价一直追到38000元。

老画家季从南直到现在还是喜欢奔波,喜欢写生,喜欢进军茫茫的戈壁滩。在放眼望去早已不见绿树碧草,满目都是枯黄和苍凉的沙漠边缘上,他细心体会那枯黄的,干干的、没有一丝生命气息的生物,感受它们强大的生命力。他说:“沙漠确实荒凉,可是如果你到这里,就会被那种深厚、雄壮、苍劲、清静而震慑,就把你的心灵净化。啊!这里没有了尔虞我诈,没有了沽名钓誉,只有那心灵的颤动和精神的放松。啊!没有尘世琐事的烦,没有红尘情丝的恼。你抬头,天蓝蓝,没有一丝污染的天空,真的,蓝得让你心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季从南一生都在用绘画描述自己内心对真、善、美的感悟。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画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中文硕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