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马上就要迎来阖家团圆的春节,但没想到我国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出现和快速传播是全国上下陷入到了无限的恐慌当中,尽管是第1次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但是相关政府和医护人员并没有退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的逆行者挺身而出,为抗疫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此次疫情当中,有许多人不幸感染病毒而去世,但更多的感染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大多痊愈出院。 如今疫情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时间,虽然个别地区仍有零星的疫情反扑,但是在严密的防控和国民的配合之下,疫情并没有出现大面积蔓延的情况。 01 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与SARS属于同一家族,这种病毒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直径大概在60-140nm左右,这种病毒的传染力比较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染,并且通过飞沫、空气在人的呼吸道内存活。 但是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紫外线和高热比较均敏感。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在发病时大部分有发热症状,呈低热或者高热,而且在症状初期大多还会有干咳、乏力,少数人还会有鼻塞、腹泻等现象。 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对于身体比较强壮的人在治疗7-10天以后会有明显恢复,但是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老年人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死亡率较高。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除了以上发病症状,还有可能发病症状“不典型”,例如: (1)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2)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3)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4)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 (5)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02 黎明的曙光——新冠疫苗研发出! 自从出现新冠肺炎病毒之后,相关医护人员便开始紧锣密鼓的着重于对新冠病毒的防控和杀灭当中,自从研发成功之后,便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免费接种。 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可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 如人体一旦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侵入时,疫苗产生的抗体、及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识别、中和、或者杀灭病毒,从而达到有效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另外,随着免疫接种人群的增多,可形成群体免疫屏障,避免疾病的流行与爆发。所以,目前我国全体国民对于新冠疫苗的接种非常重视,如今已经接种完第3针加强针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就在今年3月份,我国个别地区却出现了疫情反扑的情况,尤其是河南,山东,吉林,上海等地,这让人们不得不疑惑,难道这种新冠疫苗也会出现感染情况吗?是不是要开始进行第4针的接种了呢? 03 第四针要开打了吗?提醒:打算接种的人牢记,这6类人或不宜接种 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进行了新冠疫苗,第4针的接种以色列,美国,德国,泰国等也开始启动第4针新冠疫苗,而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确定是否要打新冠疫苗第4针。 根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表示现在谈第4针还早,到时候可以有更多的国际经验为我们所用。 从新冠第三阵来看,针对包括变异株在内的研究确凿显示,新冠疫苗在降低重症和死亡率方面效果显著,它可以使抗体水平升高几十倍,尽可能将患者的重症率降到最低。 目前根据世卫组织研究表明,中国国药和科兴等新冠疫苗可预防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重症住院风险,预计疫苗对重症住院患者的保护力将继续维持,只要不是未接种人群和高风险人员,打过疫苗的人群都是具有一定免疫作用的。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中心一级巡防员作出明确表示,下面这6类人群在接种第4针疫苗时,应慎重: 1、既往接种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不能接种。 2、对疫苗成分及辅料过敏者不能接种,灭活新冠疫苗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 3、任何原因(感冒、伤口感染、局部炎症)引起的发热(腋下体温≥37.3℃),暂缓接种。 4、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不能接种。 5、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期间,暂缓接种。 6、妊娠期不能接种。 04 即便打了疫苗,仍要做好以下防护 1、注意饮食安全 建议个人独自就餐,分流、分餐,避免餐厅人流密集,就餐时不要交谈,不吃生食品,尤其注意不要食用野味。 2、保持手卫生 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3、做好健康监测 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