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列舰穿甲弹是什么原理:1吨重炮弹飞过去直接砸穿么?

 逍遥_书斋 2022-04-14

【话说军世】自二战开始,坦克炮与反坦克武器的穿甲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现代坦克炮穿甲弹或者反坦克导弹穿甲能力普遍在800毫米以上,就物理穿深而言,似乎可以轻松穿透曾经“海上巨兽”战列舰的防御,那么口径早就超过300毫米的战列舰主炮,其穿甲弹是如何击穿装甲的呢?和坦克对比穿深能力真的弱么?

文章图片1

战列舰穿甲弹是什么原理:1吨重炮弹飞过去直接砸穿么?

现代反坦克武器中,脱壳穿甲弹和聚能装药弹药是非常有效的两种,前者是坦克炮的主要配属弹药,后者常用于单兵反坦克武器,如RPG等,反舰导弹也会使用空心聚能战斗部。脱壳穿甲弹其实就是传统穿甲弹提升破坏效果的改良型,其外观上有一根细长的弹杆,即是穿甲利器,也很容易识别,在二战时代,战列舰的穿甲弹要比坦克炮的穿甲弹大得多重的多。

文章图片2

如何实现穿甲呢?其实早期的战列舰,还真的是:“发射个重量很大的弹丸,飞过去把对方的船砸穿一个大窟窿”。在风帆战舰,船体还是坚固木质的时期(如英国胜利号,消耗了2000多棵橡树),铁炮弹确实能够做到,但其实也有许多炮弹也会被厚实木质船身拦下来。

文章图片3

当海军舰船逐渐进入蒸汽动力时代,为了保护水线和侧面重要的火力和动力位置,英法两国开始在木质战舰外侧敷设铁甲,如1860年英国的勇士号铁甲舰,炮弹轰过去,就只能留下一个浅浅的坑,并不能再砸穿了。

文章图片4

1、此消彼长的“矛与盾”:早期的实心穿甲弹

早期铁甲舰敷设的装甲板材质是熟铁,于是英国人在1860年发明一种穿甲弹,整体材质为钢烧熔后浇入沙模,淬火时,其前段为导热良好变得坚硬,后半段因为沙模具没清除,缓慢冷却相当于退火,变得比较坚韧,有利于避免炮弹撞击时碎裂,炮弹中心的沙模被保留,这样的弹丸可以击穿韧性很高、但硬度不足的熟铁装甲,这类炮弹一直到君权级战列舰时仍然很流行。

文章图片5

随后,战舰的装甲防护也开始升级,1892年美国人哈维发明了哈维钢(渗碳表面硬化的镍合金钢),随后德国人研发了克虏伯钢(渗碳表面硬化的镍铬合金钢),其实1888年英国人就首次推出了全钢装甲板,不过装甲钢的碳含量过高,装甲韧性会不足,会降低“抗弹特性”,而采用表面渗碳工艺的表面硬化装甲,装甲表面的硬度非常高,而底层的韧性非常高,防护能力大幅提升,在1897年,英国在战列舰上使用了著名的哈维表面硬化钢,君权级原本457毫米的熟铁装甲,只需要229毫米的新装甲,防护能力就已经远超此前了。

文章图片6

这也催生了穿甲能力更强的穿甲弹,英国Palliser穿甲弹,同样采用镍铬合金钢材质,也进行猝火硬化,可以有效的对付钢制装甲。

整体来说,这一时期的舰炮穿甲弹都是实心弹,完全依靠动能去击穿对方,也就是飞过去直接砸穿对方的装甲造成破坏,杀伤力的大小,主要靠谁的“力气大”和炮弹多。

2、一战、二战时代战列舰穿甲弹

到19世纪末的前无畏舰时代,战列舰的吨位越来越大,防护越来越厚,战舰交战距离越来越远,实心穿甲弹对于战舰的伤害越来越小,一方面倾斜装甲的出现,让炮弹因为角度问题被弹开的几率增加,另外,即便是击穿了钢制装甲,战舰内部舱室众多,为了提高硬度击穿装甲的穿甲弹,又变得不容易在战舰内部碎裂,形成更大的破片伤害。

文章图片7

于是“被帽穿甲弹”(APC,披帽穿甲弹)开始出现,这是将穿甲与高爆结合的穿甲弹,其弹头上增加软金属制的披帽,以保证穿甲时弹头不会碎裂,其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在打到倾斜装甲板时,披帽还具有将角度“转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的缓解了因为角度造成的跳单的问题,穿甲效率要高于“铁坨”的实心弹。

文章图片8

不过,穿甲弹装药增加威力的问题要等很久才解决,1905年日俄对马海战中,日军舰的炮弹就因为引信过于敏感,导致撞到装甲上就爆炸了,直到一战中,德国人发明了二段式延时引信,炮弹在撞击时,引燃第一段黑火药,在引爆第二段苦味酸,然后引爆TNT主装药,英国人也发现了这一点,随后改进了自己的炮弹。

文章图片9

“风帽穿甲弹”(APBC),就是在在普通穿甲弹上加了个风帽,如日本大和号91式炮弹弹头上的“windshield”,就是风帽,风帽碰到装甲装甲后会立刻破碎,风帽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穿甲弹的气动,降低阻力更小,存速性能更好,尤其对于为了防止因倾斜装甲产生跳弹而研发的钝头穿甲弹很有帮助。

文章图片10

后来,风帽被加在了被帽穿甲弹上,就发展出了“风帽披帽穿甲弹”(APCBC),这类炮弹一直到二战时代都是战舰的主要穿甲弹,如二战时英国乔五级战列舰的15寸炮弹(381毫米),就是“风帽披帽穿甲弹”,其弹头部分的风帽内部是空的,随后是披帽,弹整体90%的重量都是合金穿甲体。

文章图片11

3、战列舰炮弹穿甲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战列舰炮弹想要击穿穿甲,除了弹丸本身的质量和设计因素等,还有两点重要,一方面是弹丸的重量,因为随着舰队交战的距离越来越远,越重的炮弹在远距离因为惯性可以保留更大的速度,存速存能越好,命中时的威力也就越理想,这也是战列舰舰炮口径越来越大,弹丸越来越重的原因之一。

文章图片12

另一方面便是弹头与装甲接触的时间,简单地说就是弹头命中装甲时的“速度”,命中速度越快,接触时间越短,弹头能量越大,装甲在防护的过程中,实际上并不是“硬挺”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形变来分散和吸收弹头上的能量,这也就是装甲钢既要求足够的硬度,也要保证足够的韧性的原因。

文章图片13

如果弹头命中时速度不够快,接触时间过长,装甲足以吸收高速弹头的能量,则“未能击穿”,但是,如果弹头的速度非常快,装甲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形变来分散和吸收弹头的动能,则“完成击穿”。

文章图片14

同时因为击穿过程中高速穿甲产生的高温,装甲会像是被“融化”一样向周围散开金属碎屑。

文章图片15

4、坦克与战列舰对轰:坦克无数炮击穿装甲没啥用,战列舰一炮就够了

120毫米坦克炮穿甲弹可以击穿800毫米以上的装甲,早期战列舰的12英寸(305毫米)炮弹却难以击穿14英寸(356毫米)厚的主装甲带,是否代表坦克炮可以对战列舰对轰,并击沉战列舰呢?答案是“想多了”。

文章图片16

简单来说,二者伤害的差距好像是:“用钉子钉穿墙壁与用大锤砸穿墙壁”。坦克穿甲弹的质量很小,目的只是为了击穿坦克的厚重装甲,完成击穿后,产生的破片对坦克舱内的人员和电子设备完成杀生,需要杀伤的目标并不多。

文章图片17

而战列舰的穿甲弹,早在实心弹时代就面临着杀伤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不得不增加弹丸重量,同时增加穿甲弹的“高爆”能力。因为战列舰一方面装甲防护很厚,另一方面在于内部舱室太多,击穿外层装甲后,还需要再次击穿内部舱室,然后到达核心舱室利用爆炸的破片进行二次杀伤,因此战列舰大口径炮弹实际威力都非常大。

文章图片18

不考虑射程因素的前提下,坦克炮的穿甲弹虽然轻易穿透外层装甲,即便是再次穿透了内层舱室,测试中甚至可以击穿10层钢板,但是因为质量不足,其产生的破片造成的杀伤也不足够,对于宽大的战列舰核心舱室造成致命破坏,因此,即便是多门坦克炮同时击穿战列舰主装甲带,实际在内部造成的杀伤,比“挠痒痒”高不了多少。

文章图片19

因为即便是质量更大的战列舰炮弹,如果没有命中核心位置,战列舰其实依旧扛得住,海战过程中,经常有挨了10发20发大口径舰炮弹,依然“跑的飞快”的战列舰。

文章图片20

而战列舰舰炮的威力却高得惊人,我们常说一发152毫米榴弹可以杀伤1个足球场的面积,其弹坑深度可以达到1.5米左右,而一发406毫米战列舰炮弹,弹坑深度超过了4米,直径超过了5米,直接命中坦克的话,坦克立刻就“凉凉”,即便是落在了旁边,坦克生存的几率也不高。

文章图片21

来自俊赫君的胡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小国连战列舰炮弹都打不起

战列舰穿甲弹虽然好,但是因为材料和工艺的原因,导致其价格非常高,比如说一战时代中,一发12英寸(305毫米)穿甲弹价格就达到了2000英镑,1914年福克兰海战中,英国无敌号和不挠号战列巡洋舰大战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耐森瑙号装甲巡洋舰,无敌号发射了513发,不挠号发射了661发,共1174发12寸炮弹,相当于打出了234万8000英镑,要知道,13.5英寸主炮(343毫米)狮号战列巡洋舰造价才208万6000英镑,15英寸主炮(381毫米)厌战号战列舰造价才252万英镑,这一战,仅仅是12英寸炮弹的费用就等于打出去了一艘战列巡洋舰还要多,这是当时许多小国难以想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