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乡, 南滩!(六)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2-04-14

本文作者:刘文斌

我的家乡, 南滩!(一)

我的家乡, 南滩!(二)

我的家乡, 南滩!(三)

我的家乡, 南滩!(四)

我的家乡, 南滩!(五)

时隔多日,提笔再续我的家乡,南滩。

真的是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王掌柜的指点下,在大成的带领下,荒地已开,荞麦已种。闲下来的哥几个和大成商量:“我们想在长胜地盖几间房,现在住在玉皇庙,干活在长胜地,两地之间有六七里路,就是回大哥你家也有四五里,来回跑得麻烦不说又浪费时间。”大成寻思了一会儿,“嗯,你们说的有道理,我赞成。”


事不宜迟,大家说干就干,真是人心齐泰山移,短短个把月的时间,两间房屋已盖好。大伙高兴之余,又把房子里里外外收拾得妥妥当当。午饭的时候,大伙边吃边聊着多会能往新家搬。吃罢饭正抽烟的大成摆摆手说:“这个季节还不能搬,立夏的天坑在东南,你们住家往长胜地搬,正好是东南方向。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具体啥原因谁也不知道,只能等立秋以后再搬,你们在我家吃饭,晚上再回去,哥几个听罢只好点头同意。”


房子盖好了不能搬,大伙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了这块长势喜人的荞麦地。雨季的时候拔拔草,干旱的时候锄锄地,锄头自带三分水。

春不刮,地不开;秋不刮,子不来。被秋风洗礼过的红根绿叶三棱棱荞麦、脸蛋蛋红得发紫,荞麦丰收了,把大家都乐坏了,可当务之急是先搬家再秋收。刚安落人家的他们就是些做饭用的锅碗瓢盆、睡觉的被子、铺炕的席子、干活的农具,你背我抱,虽不是乔迁之喜,可总算有了自己的窝。


新家已居,丰收在望,荞麦地里的秋收者,他们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还要忍受饥饿难耐,赤手空拳就像风卷残云,所到之处,荞麦无一“幸免”。六七个人十几天的功夫,五十多亩荞麦全部收完。地里完事了,大伙也没闲着,在自家院子里开始平整场面,日后荞麦打场用。秋季雨少,地面比较干裂,担水浇湿地面,锄草、铲高、垫底,完事再用碌碡碾压几遍,平整光滑的场面已就绪。大成乐呵呵地说:“还是人多好啊!干啥都快。” 站在一旁的妻子就笑就说:“要知道人多吃得也多。”两口子相视一笑。

地里的荞麦已晒干,还得往回拉。大成他们没有耕畜和车,这个点正是秋忙的季节,想借也没地方,只能靠后生们来背。拔荞麦没用多少天,背就不一样了,必须轻拿轻放,绳子还不能捆得太紧,怕晒干的荞麦颗粒从秸秆上掉下来,一天、两天、三天……不知道背了多少背,总算背完了。可也把后生们累得够呛,腰酸背疼不说,脚板板都磨起了水泡。

刚缓了几天,场面又开始忙了,荞麦铺得头对头、根对根,一排连一排。手握连枷的打场人面对面,距离适当,默契配合,配合不好怕误伤对方。你高我低,你进我退,纵横移动。连枷打、杈子翻,收板收场跑得欢,枳机扫帚随后跟,圈圈到位堆成山。手拿木锨扬场人随手一扬试试风,无风又把口哨吹,风已起,木锨扬……“风无情、人无意,本是一整体,非要动大刑,骨肉已分离。笸箩、簸萁齐出动,斗纳粮、粮归仓,秸秆变柴柴进院。”活已干完,大成妻子就走就说:“你们歇会,我给做饭去。”


“粮思柴、柴念粮,粮想见到柴,摇身变成面,回到家中锅边等。柴看面在冷水锅,生怕着凉把病生,央求曲灯来帮忙,面在锅中笑开颜。搅面棍子全看清,不由分说把气生,人家为你来殉情,你不感恩还偷笑,下锅就把面来搅,上下左右来翻滚,面已吓得缩成团。醋瓶看见挺可怜,眼泪掉在碗中中,葱吼蒜、蒜叫姜,味精又把礼物捎,小香油也同情,滴上两点表爱心,食盐怕面有炎症,自己化身去消炎,辣椒椒,淘气鬼,来给大家暖暖心。” 端上饭的大成妻子笑盈盈说到:“今天我也是忙的,没顾上做别的,给你们来顿紧急集合,快吃吧。”

滴滴汗水换来今天的收获,后生们没日没夜地忙乎,场面也告一段落,大成初步算了一下,五十多亩荞麦,打了有一百多斗。按现在的秤换算,一斗三十斤,每十斗一石,也就是三千多斤。现开现种的荒地能打这么多粮食就不错了,这也把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第二天大成把王掌柜借给的子种归还,还另加补偿。王掌柜想到他们一家冬天尽吃荞面也不是回事,又拿荞麦和村里人好说歹说换了一些小麦、莜麦、山药、少许胡麻,好让他们过冬。大成一家对王掌柜是千恩万谢。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滩村的住户逐年增多,这些住户虽来自不同的地方,可相处得还可以。生活水平差距也不是太大,相对来说老户子比新户子家底要厚成一点。那会的人没有歧视,只要谁家有事,大家都伸出援手来帮忙。这不大成几个兄弟通过村里人介绍对象也都成家,另立门户,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小妹也心有所属,早已对隔壁的樊家公子暗送秋波。大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托媒人成全了一对好姻缘。住在长胜地的大成表弟慢慢发现,经常有过路人渴了去他家讨水喝,饿了要饭吃,晚了还要留宿。他灵机一动,就把自家改成留人小店。随着吃饭、住店的人越来越多,他在原有房子的基础上又盖了几间,院子也扩大了许多,成了车马大店,起名“长胜店”,生意还可以。

不知不觉中大成的孩子已长大成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提亲说媒的,把大成家的门槛踏了无数次,可儿子明娃无动于衷,谁也看不上。在大成的再三逼问下,儿子才和他一五一十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明娃跟着父亲去了几趟陶林县的“张记粮行”,看对了人家的千金小姐小翠,姑娘长得浓眉大眼,身材苗条,尤其是一对三寸金莲,显得格外端庄秀丽。回家后明娃一直没敢和父亲说。大成思来想去,觉得人家姑娘是县里的,不可能嫁到村里。不过既然儿子看对了,那就试试,硬让碰了,也不能误了。父子俩一次次登门拜访,加上媒婆的伶牙俐齿,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事情终于有了转机,迎来了喜讯。

到了迎亲这天,陈家大院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喜庆的红灯笼高高挂起,长长的红地毯直入厅堂。村里大部分人受过大成的恩惠,不约而同地前来道贺,一声声“恭喜” 、 “贺喜”,大成夫妇开心得合不拢嘴。提茶担水,蒸糕端盘,厨房帮忙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只听记账先生一声声第吆喝:“收到王掌柜大礼一份,陈家姑爷樊公子大礼三份,刘家、赵家、王家、高家……”宾客纷纷落座,推杯换盏。正当大家谈笑风生之际,只听大门口传来洪亮的声音:“东家大喜日子,我给东家送喜了。”众人抬头望去,原来是宏盘村一个要饭的(讨吃子)。总管起身去厨房装了一袋糕、馍馍、肉、一壶烧酒来到院中,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给东家好好念一段喜,这些吃的都给你。”。


看到满满一袋好吃的,(要饭的)点头答应。手拿红绳来到门口就走就念,“一进大门喜气升,高挂灯笼打彩虹,念喜的我来得不迟不早,正赶新人下轿,新人下轿贵人掺,一掺掺在八宝龙凤山,忽抬头空中来了四大仙,立在云头撒金钱,一撒银、二撒金、三撒牛马成了群、四撒四心如意、五撒五子登科、六撒六六大顺、七撒七星高照、八撒八仙过海、九撒九天仙女、十撒状元头上一朵花、荣华富贵第一家,礼钱拿了三百三,辈辈儿孙坐大官,东家喜了。”所有人拍手称快,连连叫好。

太阳西下,喝得有点醉意的新郎回到婚房,看到日思夜想的妻子,身着一身红、端坐在绣花的红绸缎被子上,身边放着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也是寓意“早生贵子”)。在多盏油灯照耀下,羞答答的显得更加迷人,就像一朵玫瑰静等绽放。血气方刚的明娃着急慌忙上炕抱住妻子,小翠也不甘示弱,撅起樱桃小嘴来了个一舌战前门……屋外听房的醉鬼们只听其声,不见其面。心灵的后生用舌头轻轻舔破麻纸,眼睛一睁、一闭、一看……更有出色的家伙掉头就走,嘴里还嘟囔着:“回家让我大赶紧给我娶个媳妇。”

一番风雨过后便是彩虹,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

成家后的明娃,看到父亲日渐衰老,担起了家里的重担。柴米油盐的日子迎来了小生命的诞生,家中添了男丁,明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望和信心。可信心归信心,从古到今靠种地发了财的有多少?

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这句话就应验在了陈明娃的身上。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也是个吉祥、喜气的日子,新年的正月初八。在外喝酒回到家门口的明娃让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