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像农业,成长如生长。

 靠谱的阿木 2022-04-14

人生哪有值不值,只有必须如何活着,这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即使我们的时代,充斥着种种艰辛,承载着重重焦虑:长期隔离在家,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许多人被周遭的负能量压垮,陷入无穷无尽的抱怨与悲观……

我也始终坚持相信契科夫:困难和折磨就像一把打向坯料的锤,要么打掉脆弱的铁屑,要么锻成锋利的钢。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机遇,但每个人在机遇面前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也许,我们认为选择都来自于自己的主观愿望,但我发现,外界的客观因素其实对我影响也很大,有时甚至超过了个人的主观因素。

一位教授说,任何时候,都会存在个人努力与时代需要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只有在整个时代获得发展的大前提下,个人的充分发展才更具备条件与可能。

人一生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有限。年轻时,我非常狂妄,总想做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曾有领导评价我:狂妄、简单,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哪怕在实现的过程中会很困难,反复在现实中不断地修改呢?至少我不能成为一个没有目的的人。

双减之后,校内外大家转向谈学力(学习能力)的时候多了,似乎“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又一次成了金句,但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能力是离不开知识的,要是没有一定的知识,谈得上能力吗?

我们必须打好基础,扎实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将来既能创新又能有较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是更加重要的。知识面太窄不行,需要宽一点,“基础”教育是必要的。

如果说有人比我们优秀,那是他做出选择的机会比我们多,我们的学生几乎不能选择什么,甚至什么时候该念什么都被统一设计好了。

减负三申五令再多,媒体再热,大众再议,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也是没有一个现成的公式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创造性怎样培养的问题好好分析、探讨,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

我记得一位教授说,教育改革在学校,学校在于课堂,课堂在于老师。

老师不变,减负减个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