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缘由:身份占优,开价更高

 梦想童年594 2022-04-14

在石敬瑭准备向契丹借兵时,有五种可能会出现的结局。

第一种结局是幽州节度使刘守文、定州节度使王处直、王都的结局。面对中央政府的威胁,就向契丹人求助,结果都遭受了可耻的失败。

第二种结局是吴三桂的结局,本来想借异族之兵夺天下,结果让异族夺取了天下。

第三结局是刘崇的结局,郭威夺取刘氏天下后,刘崇也占据晋阳,希望向契丹人借兵夺回天下,结果始终无法打败郭威。

第四种结局是石敬瑭后来的结局,一举夺取中原王朝的政权。

第五种结局是李渊父子的结局,为争夺天下向异族借兵,夺取天下后再胖揍异族。

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缘由:身份占优,开价更高

在刚起兵时,石敬瑭其实是在狂赌。

八字没有一撇,就对契丹人开出称臣、称儿,割地、进贡的条款,单论魄力。这可不一般。

天下不是石敬瑭的,他给契丹割地、称臣、进贡、当儿子,大家会怎么看他呢?如果大家都反对,恐怕在契丹军队还没有进入中原时,石敬瑭就让人清理出局了。

在这种背景下,石敬瑭为什么可以取得成功呢?

显然是因为,当时的大多数军方大佬并不反对石敬瑭,大佬们普遍认为,契丹无力入主中原,他们进入中原,最多只是帮助石敬瑭当皇帝,而石敬瑭上位,并不会损害自己的根本利益。

至于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本身只是权宜之计,契丹能不能得到幽云十六州,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以前秦国扶植重耳的弟弟当晋国君主,重耳的弟弟也承诺给秦国割地,结果却用各种方式赖掉了,条约这种东西,本来就可以先签订再反悔。

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

大多数军方大佬乐于见到石敬瑭当皇帝,是因为这样一来,有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中央政府削藩的步伐会放缓。

如果李从珂真能打败契丹、灭掉石敬瑭,皇权肯定进一步上升,到时候李从珂再削藩时,肯定底气更足、力量更大,在这种背景下,削藩的步伐就无法抑制了。

而石敬瑭当了皇帝之后,且不说他只是契丹扶持的傀儡皇帝,就算他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也要好好掂量一下,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的先例在前,他真敢急切行事吗?

只要我们知道这一点,自然就会明白,在李从珂围剿石敬瑭时,为什么会表现得那样无力,因为军方大佬并没有尽心尽力。

只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契丹能认清形势。如果契丹真想借机全面插手中原王朝事务,甚至想借机入主中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缘由:身份占优,开价更高

契丹在帮助石敬瑭时,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扶植一个亲契丹的皇帝,至于中原王朝的具体事务,他们并不打算插手。

所以,契丹大军在帮助石敬瑭重创后唐军事主力后,就明确告诉他,如果我们契丹大军继续南下,肯定会引起中原王朝军民的恐慌与猜忌,所以剩下的事,你自己看着办。

帝将发上党,契丹主举酒属帝曰:“余远来徇义,今大事已成,我若南向,河南之人必大惊骇;汝宜自引汉兵南下,人必不甚惧。我令太相温将五千骑卫送汝至河梁,欲与之渡河者多少随意。余且留此,俟汝音闻,有急则下山救汝;若洛阳既定,吾即北返矣。”

契丹皇帝的意思很简单,我们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绝不想趁人之危想侵占中原。

幸好这是契丹人这样玩,如果看到中原王朝的军队这样帮助异族政权,谁也会觉得,这得多高尚的道德境界,才能做到这一点啊。

因为怎么看,只要契丹皇帝愿意,当时就可以一鼓作气入主中原了,而他们竟然遵守承诺,只准备接管幽云地区。

契丹皇帝之所以表现得如此慷慨仗义,是因为他知道,如果强行率军南下,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的。

现在是石敬瑭与李从珂之间在火并,契丹帮助石敬瑭一下,不会引起中原军民的普遍排斥和反对,如果他们想趁机入主中原,性质就变了。

事实上,石敬瑭能成功,就是因为他能守住这条底线,而且契丹人也没有试图越过这条底线。否则,契丹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石敬瑭也会输得很难看。

总的来说,石敬瑭可以这样上位,因为他的选择,对普遍军方大佬并无明显的损失,军方大佬普遍缺乏与石敬瑭死磕的动力。

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缘由:身份占优,开价更高

石敬瑭在契丹人支持下上位后。对文职系统而言有什么损失呢?从普遍意义上讲,什么损失也没有。

李从珂当皇帝也好,石敬瑭当皇帝也罢,文职官员普遍该干嘛继续干嘛,以冯道为代表的官僚,就是一副坐看风云起的样子。

不论谁当皇帝,真正控制帝国的力量还是他们,既然如此,他们自然也犯不着与石敬唐死磕,更犯不着与契丹死磕。

在这种背景下,利益真正受损的只是以李从珂为中心的少数嫡系。皇权交替,对帝国整体的利益分配,并没有什么影响,既然如此,大家自然懒得管是狼吃了狈,还是狈吃了狼。

当然了,它的前提还是契丹人能恪守一定的底线,那就是他绝不可以参与中原王朝的内部事务,他们的所有行动,只能局限于帮助石敬瑭当皇帝。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向契丹称臣也好,皇帝管契丹皇帝叫爹,那都是面子上的事,实际并不影响中原王朝的独立自主。

说到一年给契丹三十万货币,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数字,因为几个县的税收,就可以满足它,关键是,皇帝既然能抹下脸来管年轻的契丹皇帝叫爹,在这种问题上,常常也可以赖账的。

晋使者至契丹,契丹骄倨,多不逊语。使者还,以闻,朝野咸以为耻,而帝事之曾无倦意,以是终帝之世与契丹无隙。然所输金帛不过数县租赋,往往托以民困,不能满数。其后契丹主屡止帝上表称臣,但令为书称“儿皇帝”,如家人礼。

因为类似的原因,石敬瑭这样疯狂赌博,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石敬瑭在进行这种赌博时,必须得恪守一条底线,而且必须得让大家相信,他能恪守住这种底线。

那就是,他只是希望契丹帮忙争夺皇位,契丹如果敢介入中原王朝的内政,石敬瑭一定会跟他玩命,绝不会引狼入室。

这一点是必须的,否则,石敬瑭敢向契丹开出那种天价,估计都不用李从珂动手,就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被清理出局:你这样卖国,考虑过大家的感受没有?

更主要的是,当时的后唐,可不是后来的大明,当时的契丹也不是后来的满清,因为契丹的汉化程度远不能与满清相比。

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缘由:身份占优,开价更高

明白上述关节之后,再看石敬瑭当时开的条件,其实只有一条是惊人的,那就是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对于这个条件,大家怎么看呢?估计也非常矛盾,因为契丹进入幽云地区,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实在太大了。

但是基于军方大佬的角度,只要能阻止皇权不断扩张,只要能阻止中央政府不断削藩,契丹想占据幽云十六州,那就给他吧。面对中央政府威胁时,有几个军阀懂得民族大义呢?

虽然说,基于文职系统的角度,自然不想面对这种事实。问题是,在军方大佬蠢蠢欲动的背景下,如果他们跟着李从珂与石敬瑭死扛,无非是让局势变得更加不可收拾。

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李从珂打败石敬瑭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文职系统胡乱插手,只会让中原王朝越打越乱,最后即便契丹不打算入主中原,也可能会因为时机太好而忍不住下手。

如果大家达成默契,让中原王朝可能出现的内战规模变得小一些,即使换了一个皇帝,即使这个皇帝是在契丹人的支持下上位,可当中原王朝与契丹讨价还价时,底气还会足一些。

在石敬瑭起兵时,冯道为代表的文官系统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中原王朝的内战打得太久了,即使把石敬瑭清理出局,恐怕也只是给契丹人作一道菜,因为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纵横捭阖的机会更多。

中原王朝当时最紧迫的事,是维持统一与稳定,至于谁当皇帝,并不是多大的事。石敬瑭虽然是契丹人扶植上位的,但是他上位,却可以最大限度地让中原王朝迅速实现统一稳定。

事实上,在当时愿意当汉奸的人,并不是只有石敬瑭,还有赵德钧,老赵也希望契丹人帮他当皇帝。

赵德钧开出的条件,虽然比石敬瑭差一点,但是对契丹人而言,与赵德均合作,显然更稳妥一些。

第一、石敬瑭占据的晋阳,距契丹的地盘太远。契丹率军帮助石敬瑭,需要越过云州、幽州为中心的军区,这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风险,契丹的军队越过这些地方并不难,但是后勤物资呢?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契丹在晋阳一线军事上受挫,中原各大军区联手堵截契丹军队,契丹军队再想全军退回去,恐怕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而与赵德钧合作,这种风险就会降到最低,因为契丹人支持幽州实力派当皇帝,契丹进入中原后,就等于一直在友军的地盘内活动,无论后勤还是军事上,都有友军照应。相对而言,这是标准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第二、帮助石敬瑭,就算取得胜利,石敬瑭给契丹许下的承诺,一定能兑现吗?显然是未必的。而且石敬瑭的地盘距契丹太远,如果帮助石敬瑭失败了,那就是鸡飞蛋打。

帮助幽州的赵德钧则不同,胜利了,可以让中原王朝称臣纳贡,可以进一步向幽州渗透。失败了,幽州对契丹的依赖更深,契丹等于又向幽州渗透了一步。

因为类似的原因,石敬瑭开的价码更优惠,但是契丹人却一度考虑与赵德钧合作。因为与石敬瑭合作的风险实在太大。

契丹主自以深入敌境,晋安未下,德钧兵尚强,范延光在其东,又恐山北诸州邀其归路,欲许德钧之请。

契丹皇帝说,把一只老鼠逼急了,都有可能咬伤自己,我现在绕过幽云地区,深入中原王朝腹地帮助石敬瑭,一个弄不好,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我还是跟幽州实力派合作比较稳妥。

帝闻之,大惧,亟使桑维翰契凡主,说之曰:“大国举义兵以救孤危,一战而唐兵瓦解,退守一栅,食尽力穷。赵北平父子不忠不信,畏大国之强,且素蓄异志,按兵观变,非以死徇国之人,何足可畏,而信其诞妄之辞,贪豪末之利,弃垂成之功乎!且使晋得天下,将竭中国之财以奉大国,岂此小利之比乎!”契丹主曰:“尔见捕鼠者乎,不备之,犹或啮伤其手,况大敌乎!”

石敬瑭的使者一听这话,当时就急了:你开始答应了我们,现在半道放我们鸽子,哪有这个道理?于是,石敬瑭的使者摆出一副申包胥哭秦庭的样子,在契丹皇帝帐外跪着哭了一整天,契丹皇帝感于石敬瑭一伙的诚意,终于决定放手赌一把。

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争之。契丹主乃从之,指帐前石谓德钧使者曰:“我已许石郎,此石烂,可改矣。”

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缘由:身份占优,开价更高

李从珂不怕石敬瑭与契丹人合作,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契丹缺乏长驱直入晋阳的能力,越过幽州、云州深入晋阳一线,契丹在进行军事行动时,顾虑会非常多。

事实上,契丹人在关键时候,在中途就差点放弃支持石敬瑭,就是因为这种原因。但是很不幸,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当时心怀鬼胎,契丹人的这种顾虑就减少了很多。

契丹主虽军柳林,其辎重老弱皆在虎北口,每日暝辄结束,以备仓猝遁逃,而赵德钧欲倚契丹取中国,至团柏逾月,按兵不战,去晋安才百里,声问不能相通。

赵德钧的计划是,先趁围剿石敬瑭之机,不断向中央政府要更多的权力。这种行为在一定范围内时,中央政府是能够接受的,但是赵德钧越做越过分,李从珂当时就急了,你这是公然趁火打劫我啊。

德钧累表为延寿求成德节度使,曰:“臣今远征,幽州势孤,欲使延寿在镇州,左右便于应接。”唐主曰:“延寿方击贼,何暇往镇州!俟贼平,当如所请。”德钧求之不已,唐主怒曰:“赵氏父子坚欲得镇州,何意也?苟能却胡寇,虽欲代吾位,吾亦甘心,若玩寇邀君,但恐犬兔俱毙耳。”德钧闻之,不悦。

可是在当时背景下,李从珂实在无法把赵德钧怎么样,因为在晋阳一线的石敬瑭他都无法摆平,而赵德钧这样一折腾,契丹大军可以放开手脚在晋阳一线展开军事行动了。

最初,是政府军把石敬瑭堵在晋阳城内打,从此以后,却是石敬瑭、契丹联军把政府军堵在晋安寨内打。

几个月后,晋安寨被攻破,赵德钧父子控制的幽州军队因为一直骑墙观望,所以也被契丹人迅速打败了。

赵德钧在关键时候,一再趁火打劫李从珂,李从珂就说,你这样折腾下去,不会有好结果的,只会害人又害己。

契丹俘虏赵德钧后,契丹的太后就问赵德钧,你当时怎么不兵出榆关(现在山海关附近),掐断我儿子的后勤通道,而是朝晋阳一线进军呢?我儿子进入中原时,我就对他说,如果赵德钧兵出榆关一线,你就不要帮石敬瑭了,因为这样是没有结果的。

赵德钧说,我这是奉命行事。契丹太后说了,你不要骗人了,你这是想讨好我儿子罢了。你想当皇帝,应该先率军打败我儿子再说啊。你身为人臣,在关键时候给自己的皇帝使绊子,这叫什么事呢?

太后问曰:“汝近者何为往太原?”德钧曰:“奉唐主之命。”太后指天曰:“汝从吾儿求为天子,何妄语邪!”又自指其心曰:“此不可欺也。”又曰:“吾儿将行,吾戒之云:赵大王若引兵北向渝关,亟须引归,太原不可救也。汝欲为天子,何不先击退吾儿,徐图亦未晚。汝为人臣,既负其主,不能击敌,又欲乘乱邀利,所为如此,何面目复求生乎?”德钧俯首不能对。

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缘由:身份占优,开价更高

到此为止,李从珂几乎看不到一点点胜算了,在战争后期,李从珂最大的希望,其实就是承认丧失山西、河北两地,退回梁晋争霸战时的格局。

但是,因为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已高度发达了,所以这种让帝国分裂的格局,是注定无法维持的。

石敬瑭现在率军南下黄河,形势非常简单,如果大家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无非是皇帝换成了石敬瑭,中原王朝暂时丧失幽云十六州,因为契丹军队已做好了撤军的准备。

如果大家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那中原王朝就会以黄河为界分为两个部分,旷日持久地打下去。

更主要的是,在这种背景下,契丹军队撤军的希望,恐怕就遥遥无期了,而这样折腾得久了,契丹人因此入主中原,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大家自然不会支持李从珂,在这种背景下,李从珂率领全家自焚。

就如朱温的儿子在失败时选择自杀一样,李嗣源的儿子在死时,也选择了自杀。

千古艰难唯一死,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拼死赌一把呢?显然是因为在大势已去时,他愿意赌一把,谁愿意陪他呢?在这种时候,自杀其实是一种非常体面的死法。

在死前,皇后想把整个宫殿也烧了。有人劝她说,您烧了宫殿,石敬瑭来了之后,肯定还会修建宫殿。到时老百姓因为修建宫殿而困苦不堪时,肯定会骂您的,您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于是皇后接受了这种建议。

辛巳,唐主与曹太后、刘皇后,雍王重美及宋审虔等携传国宝登玄武楼自焚。皇后积薪欲烧宫室,重美谏曰:“新天子至,必不露居,他日重劳民力;死而遗怨,将安用之!”乃止。

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缘由:身份占优,开价更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