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迁移在各地的潮汕村《一》

 徘徊求知 2022-04-14

1.在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红旗村,有一个经济联社,里面有800多人是潮汕人,时至今日,这800多人,还保留着说潮汕话。其祖先据说是清朝嘉庆年前从揭阳迁移过来的,两百多年过去了,潮汕话依然在这里可以流行。不过,他们日常对外交流都是用白话,内部交流则用潮汕话。

到红旗村时,发现这里的人其实都已经被当地人同化了,现在能够保留潮汕特色的只有口口相传的潮汕话,其他的住房、饮食等等,都已经融入了当地。

这里没有潮剧,没有潮州大锣鼓,没有功夫茶。这里的人会与外地人通婚,但是,嫁入这里的媳妇必须要学会讲潮汕话。这个村里的人虽然潮汕话已经不大准,但是每一个人的潮汕人身份认同非常强,每个人都说“祖宗是揭阳来的,我是揭阳人”。他们将潮汕话称为“祖宗话”。

潮汕村被媒体报道之后,引起了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的关注。广东海外联谊会曾经派人前往探视,据说为了改变村的落后现状,准备帮该村修建一条水泥路,以保路通财通。

花都区花东镇有4个村以潮汕话为主要方言

2.惠州澄海村,500多人居住,都是广东澄海人,他们是1956年从广东省澄海县迁去的,以涂城杜姓为主;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澄海村的村民依然乡音未改,依然以澄海人的习惯生活,并且与家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之后,澄海村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0多万元,村民们经商,办羊毛厂、服装厂,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立于潮头,在惠阳地区也可称得上是“财大气粗”的了。

3.据2014年版《稔山镇志》介绍,明洪武元年(1368),朝廷在饭罗冈置巡检司,设巡检、吏各一人。当年,潮阳一带一些躲债逃生的民众经海上漂泊来到范和定居。范和开村时间于元末明初。内外管巡检司设置于明洪武元年,饭罗岗早在明朝之前已形成聚落,村中各姓的谱牒资料和源流显示,范和村的开创时间大致是元代至顺四年(1333)。范和有一座建于明末的城隍庙。该庙在范和村罗冈围外,至今保存完好,兼具广府风格和潮汕风格。

范和古村有三座古戏台,村中自行组建了粤剧团、潮剧团、白字剧团。粤剧《秦香莲》、潮剧《刘璋下山》、白字剧《崔鸣凤》都是村中剧团的保留节目。

4.福田新村中的潮籍村民(现在叫居民)乃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迁移到深圳的揭西揭阳藉移民。1969年,狂扫潮汕大地的7.28强台风正面袭击汕头地区,中心风力12级以上,给汕头地区尤其是市造成相当惨重的损失,有部分揭西揭阳籍的灾民几经奔波,辗转迁移到宝安县深圳公社的福田村,凭借原籍革委会的证明呆了下来。

部分人搬到皇岗村、上下沙村还有蛇口生活,比较集中住在福田村外面,形成现在的福田新村,村民虽经了各地文化习俗的冲击影响,但基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潮汕风俗较明显,像八九十年代有名的揭阳煮白鸭,粿汁、炒粿条等,虽然当时吃的环境很差,但关内关外甚至香港的潮籍人士都知道深圳有个福田新村,前来品尝不少,逐步形成了有浓厚潮州特色的饮食生活圈。福田大队以及周边的上埗、岗厦、皇岗等都是粤语广府村,并无客家村!

5.惠东县盐洲镇塘甲村纪姓,其先祖为澄海县官埭乡官埭头村池墘巷人,清顺治迁居澄海县樟林乡塘西村,清末因捕鱼作业由樟林港驶于盐洲岛以晒盐和捕鱼为生。现今与潮汕纪姓任有联系,汕头龙湖区官埭头纪氏二房宗祠,为其祖祠。现惠东塘甲村纪姓约600人,建有祠堂以潮汕纪姓先祖为始迁祖

潮汕人在惠东的分布集中在惠东县城及惠东沿海地区,所以在惠东沿海,惠阳沿海,渔民都讲潮州话

6.广州高第街'许地'的许氏家族,原籍潮州府澄海县(今汕头市沟南许地),其在移居广州前,已在潮汕地区繁衍千年。许家踏上广州的历史舞台,是从乾隆中叶许永名定居广州开始的 ,两百多年来高第街许氏名人辈出,有鸦片战争抗英英雄许祥光;有号称'许青天'的浙江巡抚许应荣;有孙中山重要军事助手、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有与邓小平并肩发动百色起义的许卓;近代更有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许崇清;鲁迅夫人许广平等。女作家伊妮曾就许氏家族的兴衰写下长篇小说,后来拍成同名电视剧《千秋家国梦》。

广州高第街的许氏宗族,作者认为“他们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并不比人们耳熟能详的宋氏宗族、蒋氏宗族逊色,甚至可以说,他们影响历史的时间更长”。这个中国显赫的家族便是来自汕头的沟南许地。许家至十五世,脉分两支,一支留居本土,一支许永名外迁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现在的沟南许地依旧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建筑特色“四点金”、下山虎、祠堂、全漆木雕、'嵌瓷'等,工艺精致。

还有各种保留至今的民俗活动赛龙舟、出花园的成人礼、潮汕方言演唱的潮汕歌册,以前妇女在手工劳作中,经常边唱边做,自娱互娱;农历七月初七祀拜公婆母,是对床神一床公床婆的俗称,祈长幼安生的一种风俗;还有正月二十日在上帝古庙祭拜元天上帝供奉豆狮,期望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前途光明,祭拜结束后,举行标'豆狮'活动,由村民自愿抢标,出最高价者中标,可获得'豆狮'一对等。

7.清远市清城区(少数),英德市浛洸镇的华坝、花管滩、鱼咀坝3个自然村的人口原籍潮汕,现内部仍使用潮州话,

位于连州市九陂风冲口村及保安程下坪村部分人使用潮州话,使用人口500多人。

韶关市境内潮语主要分布在乐昌县河南乡塔头、乳源理族自治县桂头镇杨溪,使用人口约一万多人。

8.潮汕人在湛江活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也庞大。据统计,现在在湛江的潮汕籍人士有近10万之多!有很多是在湛江政、商界都很有影响力的,对湛江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很大贡献。湛江市民所熟知的潮州塘、潮州会馆便是历史的见证。据不完全统计,生活工作在湛江的潮汕人已达8万人,分布在湛江的各条战线上。

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宣布解除海禁,随之出现商旅云集、懋迁者多的繁荣景象。此时,潮籍商民也开始到湛创业定居。潮人与本地人通商结义,相处融洽,商号日多,生意兴隆,可以说潮人对湛江的开埠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至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年),旅湛潮人为了加强联系,敦睦乡谊,互相帮助;也骂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由陈泰兴、王启利、陈信丰等人倡议,得到一百六十二家商行船户的支持,并得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地的潮侨慷慨赞助,历经十年,耗资十多万两白银,建成了一座极具潮州风格和特色的湛江潮州会馆。会馆拥有房产一百多间,屋基地十多块,有一个面积近三万平方米的鱼塘。还创办了韩江小学; 举办多种福利事业,帮乡亲也帮社会贫困的人们排忧解困; 积极支持抗日和革命府代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