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猫日志跟诊见闻(1)西医无法治愈的肺心病 看老中医如何调理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2-04-15

千百年来,中医一直以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庇佑着华夏子民,使得中华火种繁衍昌盛。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无论经历战乱,饥荒大疫还是朝代更迭,中医的传承始终没有断过,只因一代代的华夏儿女受它恩惠,感恩于它对健康的保驾护航。

自人类从蛮荒时代走出,到日新月异的今天,对疾病的探索从未中断,老祖宗也正是在这与天斗与地斗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应对疾患的自然法则。正因为是“自然法则”,所以无论时代怎么变幻,中医在治病救人上从来都屹立不倒。毕竟,社会再怎样发展,大自然的规律不会变,天人合一的道法自然不会变,人体生命的规律更不会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西医至今对很多疾病搞不清源由并无法治愈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拿一则西医无法攻克的肺心病来举例,看看传统中医的魅力有多大。

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病。常言道“得了慢性病,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一个先来”!而肺心病做为一种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疾病或慢性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使肺动脉高压致使右侧心肥大,最终导致右侧心功能衰竭的疾病,这样评价自然不为过。

慢性肺心病常包括三类,1、支气管及肺部疾病,如肺气肿,老慢支,肺纤维化等。2,胸部脊柱等疾病,如神经疾患引起的肺心病发生。3,肺动脉高血压及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肺心病。无论以上哪种,对于当今西医来说,除了采取应对治疗,如用激素治疗肺纤维化,对其他肺心病类疾病采取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外别无他法。

张某某,男,今年80岁。是一位深受肺气肿,肺心病困扰,后得益于中医救治的患者。今年80岁的老人,看上去气血充足,神采奕奕,虽不可与青年人相比,但已是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位肺心病患者。

二十多年前,从张某某患上肺心病开始便开始了到处求医的生活,可以说,听说哪里有好大夫,他就让儿女带着他去哪里。多年来,钱没少花,医生没少看,可是张某某依然被疾病折磨的战战兢兢,变成了连感冒都恐惧的人。因为只要每次一感冒,他的肺心病就会大发作,一发作就要住院。即便平时不住院,老人也每天与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活动后心悸相伴,甚至连饭都吃不下去。用他自己的话说“要是哪天不咳嗽,自己都觉得不正常!”但这一切痛苦,都在遇到徳阳金匮中医馆刘作书后迎刃而解。

刘作书老中医表示,中西医在对待肺心病上是有着两套思维和评定标准,西医对待疾病往往是直线应对,而中医则始终从固本培元上入手,注重病患的正气。在中医看来,肺心病属胸痹范畴。早在汉代时,就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记录。其根本原因在于胸阳不振,阴乘阳位,肺部脉络被痰浊,瘀血气滞等痹阻,正邪结于上焦,则致胸痹心痛发生。证属本虚标实,而久病必穷及于肾,若不固及脾肾之气固其本,恐难使病人恢复。综上考虑。刘老中医以“人参蛤蚧散”为基础方加减配制膏方,根据张某某的体质辩证施治加减治疗,使得老人的身体奇迹般的恢复过来。老人称,因为肺心病的困扰,自己中西医都没少看,可最终只有刘作书老中医的药救了他,现在的自己已不再吃西药,只吃刘作书老中医的膏方,已是三年没再住过院。而这副出自《卫生宝鉴》的方剂也是十分简单,药物组成只有人参,蛤蚧,甘草,杏仁,贝母,桑白皮,茯苓,知母,方中蛤蚧补肺肾,止喘嗽。人参补元气,益脾肺。辅以茯苓治湿健脾,杜绝生痰之源。佐以杏仁,桑白皮肃降肺气,止喘嗽。知母,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使以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达到定喘嗽,补肺肾,清热化痰的功效。

肺心病并非不可逆,中医用它的博大精深再一次彰显了它的美。想起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郭继承的话,“西医的医学是对抗,二元对立,天堂地狱!”而中医则以《内经》开始就讲究道法自然,阴阳和合。将“中,和,圆,通,仁”融入医学中并体现的淋漓尽致。国医邓铁涛曾说,“中医不是落后的,而恰恰是因为它太先进了,所以不被理解!”庆幸的是,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当下,还有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刻苦钻研中医,前赴后继的为中医做出贡献。就像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说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