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农耕文明的奇迹:长城

 金色年华554 2022-04-15

长城被中国人称为万里长城,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七大世界奇迹之一。现在的长城是明代修建的遗址,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8861公里。

万里长城是中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自西周时期开始到明代为止,长达近2000年的时间,绵延万里,在崇山峻岭狭谷险壑之中,贯通了华北北部的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和祁连山山脉,建立起平均高度7.8米,最高可达14米,地基宽度6.5米,城墙宽度5.8米,建有关隘烽火台,是古代社会重要的防御工事,砖石土垒积而成。

万里长城

在没有任何建筑机械的古代完全依靠人力,在高山峭壁上建立起坚固的城墙绵延万里,如今依然屹立不倒,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力量,表现高超的建筑技术和能力。

长城构筑中原农耕文明的疆域和地缘格局。长城在西周时期开始新建,到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赵长城、燕长城和齐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原来七国长城的基础上,调集近百万的百姓将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固修建,形成了横亘东西长达万里的巨大防御工事。

长城垛口

在北部边沿的山脉间构筑起的强大的铜墙铁壁,形成了重要的关城堡垒,构筑起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防御能力,使的北部的游牧民族少数民族难以突破万里长城,重大的装备和物资难以跨越万里长城,以单兵游勇为骑兵不具备有威胁的军事力量。

从而形成了北到长城难道长江,西到流沙东到大海的广阔、富饶、稳定的粮食生产环境和稳固疆域,为东方农耕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军事保障和地缘政治保障,从而创造了连绵不绝、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直到蒙古帝国时期,东方农耕文明才跨越长城控制了蒙古高原和漠北地区。

长城古城墙

万里长城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明清时期及之后,万里长城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军事意义逐渐淡化。万里长城永不倒,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激励着一代代人奋发图强,构筑新的长征,构筑起新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崇山峻岭间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精神的标志,力量的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