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援沪抗疫日记: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迎难而上!

 阿福根 2022-04-15

01
援沪抗疫日记一:安医大二附院援沪医疗队员何晓丽 4月13日 
图片
与新冠病毒作战两年多了,但它仍在全球肆虐,并且不断变异。上海需要支援,我有支援武汉的经验,再次请战,因为我还是那年大白,永不褪色。

4月9日,接到出发的命令,我们带上必备的东西:物资、衣物、食品、书与武汉抗疫的记忆,前往目的地——上海。

4月10日,我们在上海居住处加强培训自我防护,熟练工作流程,不断优化,减少感染的风险。

4月11日,我们此行医疗队13人在我院刘颀副书记的带领下正式进入工作,两人一组,我和曹燕负责绿舟酒店密接隔离点,共187份的人员采集,进入工作区域感受到了灯光下覆盖的寂静,感受到病毒时刻监视着你。护目镜下的雾气,面屏上的水汽,挡住了我的视线。厚重的防护服,勒紧的口罩,让人时而喘不过气。

三层楼,一层一层的跑,一间一间的敲门,一个一个的采集。我们重复着这样的开箱、扫码、核对、采集、消杀、封箱、送检,从下午三点一直工作到晚上九点,顺利完成任务。

脱下防护服,口感舌燥,鼻梁剧痛,走出隔离点,我看到夜灯下发出长明的光,我鼓励着自己:疫情下有温度,口罩下有信仰,护目镜下有坚定!这些必将铸就出这座城市的幸福与安康。

图片

何晓丽(右)在密接大学生隔离点进行核酸采样

02
援沪抗疫日记二:安医大二附院援沪医疗队员俞霞 4月13日 
图片
今天的上海大雨,气温从昨天的33℃降到今天的16℃,我们第三组12点多接到任务,13点出发,今天我们要去三个点采样。

来到第一个点,雨越来越大。我的同事媛媛去给东华大学的环境采样,校内五个点,用了一个多小时,每个点之间的距离有点远,没有摆渡车,只能冒雨前进。雨大风大,正常走路都很难,穿着防护服,戴着面屏,眼罩都是雨,走路非常艰难。为了节省防护物品,采样不多的时候,我们就单人作战。

来到第二个点,是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雨也一点没有要停的意思,我在给这个学校的职工做采样。他们给我们搭建了临时的简易棚,但雨太大了,棚子根本挡不住雨水,我们就这样一边扫码、一边采集,雨打在手机上都是水,试管码很难扫上,也不好粘到试管上。给采样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虽然有点焦虑,但我告诉自己,再困难也要完成努力做好每一个工作环节,一个一个认真核对,一个一个认真扫码,一个一个采样,最后顺利完成任务。

到最后一个学校,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已经天黑了,这是今天采样最多的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有三个点,雨还是很大,路上也有很多积水,也很滑,我和我的同事媛媛相互扶持,并肩作战,完成任务时已经快10点了。正当我们准备返程的时候,走到门口,保安大叔叫住我们,告诉我们还有一个西区需要采样。媛媛已经脱去了防护服,我便一个人去了。志愿者大白,带我过去,一路泥泞,也不知道穿过了几个路口,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直到完成今天的采样工作,吴老师给我们仔细做了一遍消杀工作,回到酒店,已是凌晨。

回想今天一天的工作很辛苦,也很累,但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全力守沪、义不容辞,我们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4月,今年的玉兰花开时节有些冷清,但我相信,待到抗疫胜利那天,我们将以满心的欢喜遍赏上海繁花似锦的美丽风景。

图片

俞霞(右)和同事胡媛媛结束雨中的工作

03
援沪抗疫日记三安医大二附院援沪医疗队员闫君丽  4月13日
图片
2022年3月末,上海疫情日益严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也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我去过武汉,呆的时间也最长,有着丰富的抗疫经验。同时,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党员先锋岗,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应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4月9日早上8:30,我随安医大二附院援沪医疗队一起驰援上海,投身上海教育系统的抗疫工作。与家人分别时,感觉他们都不太担心我,心底不免有点儿失望,我忍不住问儿子为什么不担心妈妈?他说,妈妈在武汉的时候都那么勇敢,那么坚强,这次去上海肯定会表现的更好,我相信你所以不担心你!去上海的路上,我看到了老公的朋友圈:“两年前的援鄂,今日的援沪,时间在变,不变的是你面对疫情挺身而出的勇气。两年前送你援鄂,疫情刚开始,更多的是担忧;今日送你援沪,更多的是满满的自信!同样是党员,你是我永远的榜样,平安回来!”看到这些,我不禁落泪,原来不是他们不关心我,而是对我有足够的信任。如此以来,我心里越发坚定了,也更有勇气了,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能辜负家人对我的期望!

刚到上海,四周的环境像极了当初的武汉,我的心猛地一震,因为我们将面临一场硬仗,不过战斗的生活也才更有意义。

4月10日在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颀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人人过关!下午去上海理工大学进行采集系统的现场学习、培训,当学校的辅导员看到我们的时候,她哭了。她说我们需要你们、感谢你们的支援。

刘书记把我们分为五个小分队,两两合作,院感办吴老师与感染科张主任陪同,为我们的防护保驾护航。4月11日晚,第一组的黄兵、周娟与我和童凤云所在的第二组临时接到指令性任务,立即出发去高校采集核酸。我们19:00出发,第二天凌晨4:30结束工作,共采集了514份样本。特别是去上海市环境学院时,我们到的时候学校负责人已经把工作场地都安排好了,每采集完一个学生,他们都会说一声谢谢侬,特别是当我们结束工作准备离开时,他们却迟迟不愿意离开,直到我们在学校门口脱下防护服,做好消杀工作,坐车准备离开时,他们给我们医疗队深深的鞠了一躬,并挥手致谢!虽然很累,鼻梁和面颊处压出一道道伤痕,心里却觉得很温暖!

2008年我在上海实习,这里是我护理工作启航的地方,我首次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这里的老师传授了我很多知识。如今,这座城市生病了,我义无反顾的来到这里支援。虽然会面临更凶狠的病毒和很多未知的风险,但我无怨无悔,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上海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当初的车水马龙,再现大上海的繁华。
来源:安医大二附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