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达的油画

 泊木沐 2022-04-15

水乡创作自叙

就像大部分画家一样,在创作某一题材时总想找到一条符合自己性情和审美意识的艺术语言,而作为一个风景画家对大自然中产生美的发现尤为重要,自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蓬勃发展到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呈现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态的的局面以来,对艺术中产生美的追求是一条恒古不变的主题。

我从小生活在南方,江南文化影响了我的性情,最初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对我的启发很大,他对形式美的追求生生的打动了我,在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绘画的完美结合,他采用点线面的表现手法,寥寥数笔就能简洁明了的塑造出小桥,流水,人家最典型的水乡特征。画面充满了灵动,迁巧而又秀美的南方气息。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水乡创作,多次来水乡体念生活,挖掘水乡的风情物种想从中找到美的元素。水乡的美既是历史沉淀的美,怀旧的美,同时也具有时代的美的特征,水是江南的灵魂,俗话说,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江南人杰地灵,烟花柳巷,即赋诗情画意。我以水为载体,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融入中国传统山水意境,运用装饰性较强的色彩处理方式来寻求体现出当代水乡的现实美,在画面里,有的是和谐平衡的构图,细腻温顺的水波,明媚的阳光和亮丽的色彩,轻抚而变得松弛,舒展自在惬意的心灵,是摆脱城市纷乱复杂而融入自然后的审美愉悦,从而使画面更具有当代江南水乡的特征。

于达艺术简历

1965年出生于湖南岳阳

1989-1991进修中央美院油画系

北京油画学会理事

北京九思乾元艺术机构秘书长

湖南平江天岳艺术研究院院长

著名油画家

展览.获奖.出版发表:

1991年《拿苹果的农家小孩》参加湖南省美展获二等奖。

1992年《青石板,童年》参加湖南省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93年《窗外的世界》参加长江沿线三省六市美展获三等奖。

《青石板,童年》在中国美术馆参加全国石化第二届美展获铜奖 《童年的梦》参加中国油画作品展。

1994年《织女》参加全国第八届美展。

1995年《山野》参加全国第十次新人新作展。

2002年参加中委文化交流展。

2003年参加中法文化交流展。

2004年《悠悠岁月》参加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获金奖。

2009年《远去的记忆》 、 《梦乡》参加国家画院美术作品联展;《雾乡》 、 《双桥秋色》参加十一届全国美展湖南优秀作品展;在海外文摘刊物上发表于达当代水乡作品。

2010年 参加乾元艺术家联展;参加新世纪中国艺术十年书画名家邀请展;在《艺术主流》发表于达当代水乡集;出版《当代艺术家工作室》书刊。

2011年水乡作品参加《城市图景》中国当代优秀青年油画艺术展;水乡作品参加建党九十周年绘画展;水乡作品参加台北宝胜画廊联展。

2012年参加广州写实油画名家邀请展;参加苏州中国写实油画邀请展;水乡作品参加台北新艺博会;参加湖南省首届青年油画展,《伙伴》获一等奖;在军事博物馆主办湖南历史题材展获铜奖。

2013年“融合与前瞻”油画精品展,《伙伴》获一等奖;山西日报专版连载“于达江南水乡”作品四期。

2014年作品《无声岁月——母亲》参加十二届全国美展湖南优秀作品展。

2015年举办《走近于达-当代江南水乡》油画个展,同年由四川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个人画册。

2016年评选为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参加《忘情-融物》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

2019年作品《惜阳》参加十三届全国美展湖南优秀作品展。

水乡诗意

读于达的油画

彭锋/文

大约八年前,我在华硕画廊看到一张水乡油画,尺幅不大,却总是萦绕在脑海中。

记得当时跟华硕画廊艺术总监罗伯特的交流,也集中在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上。我们谈到了陈逸飞、方力钧和何汶玦等人以水为题材的作品。看得出来,罗伯特当时对中国艺术界还不是特别了解,他完全凭自己的直觉来采购艺术作品,居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后来还把画廊从机场附近的别墅区,搬到了凯宾斯基饭店。于是,我们把话题转到英国绘画上来。罗伯特是英国人,他对英国绘画自然比较熟悉。我们谈到特纳(William Turner, 1775-1851)和康斯特布尔(John Constable, 1776-1837),他们的作品中都有大片的水域。遗憾的是,罗伯特要照顾生意,聊天断断续续,没有多少深入的内容。

▲《福寿山烟云》尺寸:70cmx140cm

不过,由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以水为题材的绘画。中国山水画中很早就有描绘水的作品,流传不少神乎其神的故事。传说吴道子画水,终夜有声;许道宁画水,终年潮湿。苏轼在《书蒲永昇画后》一文中,简要地描述了画水的历史,讲到唐代的孙位、黄筌、孙知微等人,如何将水画得出神入化,特别是孙知微画水的壁画“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苏轼同时代画家蒲永昇,不同于大多数画家画出来的是“死水”,他能画出“活水”来,即使是大夏天把他画水的作品挂出来,也能让人感到“阴风袭人,毛发为立”。苏轼之后的马远、夏圭,在画水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尽管中国画史上不乏描述画水的精彩篇章,但是,不可否认,中国画家画水的方法并不是很多,而且喜欢采取用大面积留白来表示水面,在画水的技法上没有太多的推进,满足于因袭符号化的处理方式。

▲《红灯笼》尺寸:100cmx200cm

欧洲油画从一开始就对画水充满兴趣,17世纪的荷兰海景画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和描绘水的特征。到了英国画家特纳和康斯特布尔这里,对于水的表现已经炉火纯青。康斯特布尔强调绘画要像科学研究一样,在实验室里进行。他对水的研究非常细致,对于水波不同面向的特征都有很好的把握。特纳对于海面的描绘,已经从形状进入气氛,直接启发了后来印象派画家对水的描绘。但是,随着观念艺术的兴起,今天以水为题材的画家在欧洲已经不太多见。当今天的中国画家开始专注水的题材的创作时,不仅让我们联想起中国悠久的山水画传统,而且可以接上欧洲油画的发展脉络,进而引发一种跨文化的思考。

当我第二次到华硕画廊的时候,那幅水乡题材的作品已经卖掉了。买画的是一位在外国金融机构工作的朋友,他把画挂在客厅。我有点好奇地问他买画的理由,他没有介绍画家的情况,只是反复强调他喜欢画面中的水,因为水聚财。在08年金融风暴中,外国金融机构普遍遭受冲击,买画的朋友却成功转身,莫非真是应验了水能聚财的信念?

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那幅绘画的作者。直到今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当我走进于达位于宋庄小铺的工作室,才发现原来那位水乡油画的作者就是眼前的于达。经过了解,发现于达还是湖南老乡,曾经在中央美院进修油画,对写实油画情有独钟,尝试过人物、风景、景物各种题材,最后在水乡题材上画出了心得。

用油画画水乡,在中国都绕不开陈逸飞。今天在拍卖行屡创天价的是陈逸飞以古典仕女为题材的人物画,但是他早年起步的却是水乡风景,具体说来就是周庄的风景。美国石油大亨哈默1985年访问中国时献给了邓小平一件特别的礼物:陈逸飞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这让陈逸飞由默默无闻的画家一下子成为备受瞩目的公众人物。今天回过头去看陈逸飞的水乡题材的作品,能够感觉到他浓重的思乡情怀,能够感觉到他对中国传统乡村文化的浪漫想象,厚重的笔触很好地表达了水乡的历史沧桑,如同一坛陈酿的酒,让人回味无穷。

▲《林间小溪》尺寸:60cmx90cm

同样是用油画来画水乡题材,于达的作品与陈逸飞有了较大的区别。从绘画语言上来看,于达从陈逸飞的古典油画语言中跳脱出来,不再追求厚重的肌理和微妙的色彩关系,而是采取了更加明快的处理方式,更接近信息时代的人们的图像经验。在网络上传播、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消解了图像的厚重感和历史感。为了让作品更加切近今天人们的视觉经验,于达在语言上做了不少简化处理,借鉴了在当代绘画中盛行的广告画法的某些技法,注重大感觉的把握,而不是沉湎于小细节的把玩。从图像上来看,于达笔下的水乡没有了陈逸飞笔下的水乡的那种历史沧桑,显得更加整洁和唯美。如果说陈逸飞画的是80年代的中国水乡,于达画的就是21世纪的中国水乡。

于达让水乡从历史中走出来,让他的绘画从陈逸飞的阴影中走出来,他采取的方法就是尊重今天的现实,既包括今天水乡的现实处境,也包括今天观众的视觉经验。出于对现实的尊重,于达努力克制自己不做过于夸张的处理,不陷于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窠臼。但是,于达笔下的现实水乡却给人一种不现实的感觉,一种脆弱的梦幻的感觉。对此,或许我们可以用柏拉图的洞穴隐喻来解释:对于习惯生活在虚幻的影子中的人来说,当有一天他见到真实的世界的时候,反而会觉得虚幻不真。

▲《彩虹过后》尺寸:60cmx90cm

但是,我更看重的是于达笔下的水乡所传达出来的诗情画意。当代艺术已经驱逐了诗情画意。正如阿多诺(Theodor Adorno)所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在一个不能写诗的时代继续写诗,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在喧嚣的宋庄,于达不为各种潮流所动,躲在画室里营构他的诗意水乡,这也需要极大的勇气!于达坚信,不管现实多么残酷,多么粗俗,人们心中的诗意仍然不会泯灭。于达希望用自己的画,唤醒人们深藏在心灵深处的诗意,让久违的诗意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不管于达的愿望能否实现,他对愿望的坚守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

2015年9月7日于北京大学蔚秀园

作 品 鉴 赏

▲《黄金水道》尺寸:125cmx200cm

▲《波光粼粼》尺寸:151cmx200cm

▲《惜阳》尺寸:120cmx150cm

▲《伙伴》尺寸:180cmx140cm

▲《山涧溪水》尺寸:70cmx60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