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武王长子年龄之谜,战国竹简改写认知,《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百家杂评 2022-04-15

周武王去世时,长子姬诵(周成王)年纪还小,《史记》中说他还在“襁褓之中”,《礼记》中说他“幼弱”,由于当时天下未定,局势变幻莫测,周公旦“恐诸侯叛周”,于是行摄政之事。在儒家叙事中,天子幼小、局面复杂、周公摄政,就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因果逻辑关系,由此说明周公并非贪权,而是为国负重前行,不得已而摄政。

综合《史记》与《礼记》的记载,当时姬诵年龄应该在5岁左右,还没有正常行为能力,周公摄政自然说得过去。不过,这种说法有一个明显漏洞:周文王死后十一年武王伐纣,说明姬诵在他死后才出生,那么周文王为何传位给没有子嗣的姬发?

其实,从战国竹简、西周禽簋等文献来看,当时姬诵年龄或许不大,但绝非《史记》记载的“襁褓之中”那么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姬诵年龄的判断,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武王遗言传位周公的谜团。

本世纪初,清华大学获赠一批战国竹简,其中一篇文章叫《系年》,记载了诸多周代重大事件,不少内容在填补历史空白之余,也推翻了史书记载,比如姬诵的年龄问题。

《清华简·系年》:“成王践伐商邑,杀彔子耿(武庚),飞廉(秦赵祖先)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吾,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卫。”

无独有偶,古人挖出的西周禽簋,其铭文也记载了周成王亲征伐商:“王伐盖(奄)侯,周公谋,禽祝(祈祷),禽有振祝,王赐金百鋢,禽用作尊彞。”显然,其中的“王”只可能是周成王姬诵,而不是周公旦。

武王伐纣后,让殷人在朝歌自治,管理者是纣王之子武庚,但派了三弟管叔等三人监视殷人,防止他们造反。武王去世后,不满于周公摄政,管叔认为兄终弟及,要摄政的话也应该轮到他,于是与武庚勾结造反,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

在这种情况下,周王朝出兵平叛,史书记载的是“周公东征”,但《系年》与《禽簋》记载的却是“成王践伐商邑”、“成王伐商盖”,周成王亲征讨伐商人残余势力。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伐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武王去世一到两年后周公东征,因此以史书记载来看,周成王姬诵的年龄依然还小。

但在3000年前,当时交通条件非常恶劣,又处于激烈的战争状态,周公旦让年幼的姬诵长途跋涉亲征,可能不是给他送功劳,而是要谋杀姬诵。然而根据史书对周公的描述,他又不可能谋杀姬诵。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姬诵年龄已经不小了,应该已经成年,乃至已有20余岁,所以才会长途跋涉的亲征。

其实,以周武王的年龄来看,姬诵在20岁左右比较符合常理。南北朝陶景弘在《真诰》中引《竹书纪年》说“武王年四十五”,这是最早的、最合理的周武王年龄记载。三监之乱时,如果姬诵还是幼童的话,那么周武王就是在40岁之后连生五个儿子,之前只有一个女儿;如果姬诵年龄有20余岁,那么周武王在25岁左右时生下姬诵,之后又生了四个儿子.......显然,后一种更符合常理。

如果姬诵年龄较大的话,自然就有一定处理政务的能力,需要辅政大臣而不是摄政大臣,这就与周公摄政的根本原因相悖。由此推断的话,可以得到很多阴谋论,首当其冲的是周公旦野心勃勃,通过阴谋诡计把侄子给架空了。

但古今史书对周公摄政一致赞扬,姬诵对周公也是非常尊敬,因此周公似乎并非政治野心家。既然如此,在姬诵年龄并不小的情况下,周公旦为何会摄政、且没有遭到什么反对呢?其实,周武王去世时传位的不是姬诵,而是周公旦。

《逸周书·度邑》记载:周武王对周公旦说:“乃今我兄弟相后.......”叔旦恐,泣涕其手。

周武王考虑到局势复杂,姬诵年纪还轻,难以把控局面,于是传位给了周公旦,“兄弟相后”就是这个意思。由于有周武王的遗命,所以姜子牙、召公奭等政治强人都没有反对周公旦,否则无论周公摄政的理由多么高尚,估计其他政治强人都不会愿意周公大权独揽。

可见,周公极有可能已经称王,只是在七年之后又传给了姬诵。可能为了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礼制,以及为了突出周公的伟大人格,于是后世将周公称王的七年描述成了“周公摄政”。当然,也可能周公并未接受王位,而是让给了姬诵,自己选择了“摄政”。

总而言之,尽管无法确认姬诵的真实年龄,但考古文献基本可以推翻《史记》中“襁褓之中”、《礼记》中“幼弱”的结论。

至于史书中将姬诵年龄描述成幼童的原因,笔者认为与儒家叙事中的周公地位有关。因为周公是儒家圣人,臣子的楷模与典范,不能有污点的圣人,而摄政总归存在架空帝王之嫌,为了给周公摄政寻找合乎逻辑的理由,于是就让姬诵年龄变小,变成了周公不得已而摄政。

至于儒家不承认武王所说的“兄弟相后”,原因在于兄终弟及破坏了周礼,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传承体系,对儒家思想体系破坏更大,因此儒家两害相权取其轻,就只能承认周公摄政。

参考资料:《史记》、《尚书》、《清华简·系年》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